健康科普:用药不可私自加大剂量
被誉为毒理学之父的瑞典科学家Paracelsus曾经说过,只有剂量这一因素才是决定一个物质是不是毒物的关键。也就是本文的主旨:只要超剂量,万物可能皆有毒。说得通俗一点:摄入极少量的农药、水银、孔雀石绿、大麻可能会无事,但如果超量吃下太多的白米饭反而可能会中毒。

事实上,对于药物而言只有浓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才会产生治疗作用,这就是药物的最低有效浓度;而当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又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这个阈值就是最低中毒剂量。浅显的例子是,安眠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失眠的困扰,但剂量超大就可能引起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谨记:“量不足则无效,量过度可致毒”的道理。对于患者,用药时应当谨遵医嘱,按照正常剂量去服用药物,切不可因为治病心切,私自加大剂量。
对于治疗窗较宽的药物,其安全性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对于治疗窗狭窄的药物(即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专业上称之为“高危药物”),药物的中毒剂量就比较低了,私自加大剂量,可能会导致中毒。
用药时,还需要密切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事实上当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一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中毒的风险,例如茶碱与某些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合用时,其血药浓度会升高,进而产生毒性。
在服用一些控、缓释制剂时不宜破坏药物的本身结构,例如采取掰开、咀嚼、压碎或者剥开的方式会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血药浓度急剧升高,机体快速吸收后导致毒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