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依赖于人际关系处理技术。
对于每个职场人来讲,搞好人际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人际关系融洽是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而人际关系的起点在于彼此的印象。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形成“他人很好”、“我想和他成为朋友”、“他不讨人喜欢”之类的“评价”,这种评价其实是你对他人的印象,那么这些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ˆˆˆˆˆˆ
印象形成,是指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社会情境时,会根据自己之前的观察经验将新的人或事进行归类,分类不同我们采取的行动也不尽相同。
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们会首先依据自己的感觉对周围同事进行一个大概分类——哪些人是我想亲近的,哪些人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这个“感觉”就是基于过去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的经验,有了这个心理分类后,我们会更多接触我愿意亲近的人,久而久之,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慢慢形成新工作中的人际圈。
在这其中,第一印象就非常重要,当我们第一眼觉得这个同事是个不错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对他抱有更多的友善和包容,比如你第一天上班,有个同事过来主动跟你打招呼,你觉得他很友善,很信任他,后面自然也更亲近他,即便发现他有点“小缺点”“小毛病”也会视而不见,你也会尽量包容,这就是“首因效应”的影响。
ˆˆˆˆˆˆ
虽然第一印象奠定了印象形成的基础,但它也不是一直不变的,我们不会永远停留在最初遇见的那个心态,一见钟情的情侣后来分手,第一眼看不顺眼的死敌最后变成知己,这样的事并不少见,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
因为在印象形成中不同品质所起作用不一样。你刚开始觉得友善的同事,在后来的相处中却发现,他做事懒懒散散,还会推卸责任,久而久之,好感度自然下降,反而之前让你觉得冷漠的同事,等熟悉了之后发现大家相处的都挺好,也愿意帮助你。
这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你对一个人的印象与某种品质有关,他是真诚,圆滑,是冷酷是热情,这些不同的品质让你对他的每个行为都会做出评价,继而影响你对他的印象。
ˆˆˆˆˆ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大概了解了印象形成的过程吧,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大脑真神奇,一个印象形成竟然就有这么多模式在交织运作,但柠檬还是要小小地提醒一下大家,有些时候也不要太过相信我们的大脑,他也是会被迷惑的,晕轮效应就是印象形成偏差的影响因素之一。
当一个人有一种品质非常突出,例如靓丽的外形、热情的态度,这都会让我们觉得太过炫目、不再或很少去关注他的其他特征,看不到外表光鲜亮丽的爱豆有着泡吧、酗酒的恶习,感受不到热情的招呼下其实藏着一个自私的灵魂。因此我们在认识、评价一个人时除了发现其突出品质之外,也要更全面的了解其他品质,不要被我们的心理效应所“误导”。
“看脸的世界,颜值即正义”,这句流行语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有研究发现人们对外表出众的人更愿意赋予相应更好的能力品质,颜正身材好的爱豆们是不是看着就觉得他们在发光?有句话就是长得漂亮的人觉得自己被全世界宠爱着,但也要注意光芒之外他们真实的人格特征哦。
ˆˆˆˆˆˆ
当然,这不是一个只看脸的世界,印象形成绝不仅仅只受这两个效应影响,其实长期的表现、最近的态度和是否处于一个被“定向”的群体,都可以决定他的看法,今天在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中回复“印象形成”,就能了解更多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技术,柠檬愿与您一起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冲破自我的篱笆,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