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江湖救急之金邦铁底
上次说到深夜花灯下迷大师正津津有味地剥南乳花生吃,坐在一旁扳龙虾大钳一边慢悠悠嗛一口啤酒的老D就插了一段话,“老Y老实,小灯挂形制好,又都是无白皮全部野生黄花梨。说起来,这个行当,包括其他那些卖瓷器啥的,全都有掺假!害得老子#!$@&*(%。上次在苏州东山贾府,他家那个出了名的煮蜡大叶紫檀四出头,下面的穿带我看着就像血檀!”一番话涟漪波澜平地一声雷,满桌酒(韭)菜大侠叽叽歪歪对世风日下一顿唾弃,引爆了暗黑红木江湖不为人知的混沌秘密。 “不能算掺假……掺料!……木匠的事,能算掺假么?老早时候,老早时候木匠是可以这样做的,木匠的事儿……”听不清谁起头说了这句话。 这声音又很快轻了下来,“金邦铁底,金邦铁底,你们懂么?” 声音愈来愈轻,以至于最后叽里咕噜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对黄花梨箱盒用铁力木底板等这类物件,旧时雅称为“金邦铁底”,东海内心深处不以为然,私下认为这类苏作吧,戴上了一个绝妙好辞的大名头,有偷换好料的嫌疑,就像街贩高声叫卖的“千人饼”本质就是一个大饼,和小笼油条抄手没啥区别,这种朴实的自我认知与有清大帝对金邦铁底硬木箱盒之类制作的癖好观完全保持了一致。盛世大帝在帝都邀约苏工名家顶尖工手与广作大匠们进京,各自制作出得意之作,大帝逐一观澜并深思熟虑之后,果断把苏工界叱诧风云的领军大师及其团队以及类似门徒匠作师们尽数辞回吴门,独独留下广作大匠与京城土生土长的木匠们切磋技艺,不断提高宫廷艺术制作的品味与修养,将宫廷艺术高度推到了那片黄土高墙千年以来的登峰造极。 东海曾经对古典广式家具的认知底线之一,就是必须满彻。这样一来,拥有一只满彻的全独板硬木大箱盒,就成为了一名明清古典家具爱好者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必由的梦想之路。 去年年尾,遇见组团全独板大箱子的,团购的是金邦铁底而不是满彻,不过挡不住好奇心害死猫的围观心理啊,没吃过猪肉呢,看看肥猪满圈跑也是一件极好的事儿,终于在开团后徘徊犹豫好几天后,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地在团购截止最后一刻跟进了一只。 野生黄花梨金邦铁底全独板箱子和那把满彻野生黄花梨小灯挂体积都不太大。好心眼的蚊子答应帮忙给我一起捎带送上门(大家都叫他蚊子,说的上海话读音,我总觉得应该叫门子或者文志什么才是他本名,正确的文字怎么写我不知道也没有问,也许只是一个网名吧)。蚊子是一个大好人,情愿额外跑一趟给我送货,虽然老板团购的时候已经说清楚魔都的都不送货。不过蚊子住处离我家比较近,他是个大忙人,一直很忙,又要带娃回一趟四川老家,又要京广江浙旅游,期间总有许多事儿需要他一件一件处理,等到这些事儿办好,然后就有了空,然后就立马送到了我家。 这段时间使用下来,家里老人觉得这次的俩长物最实用——小灯挂坐姿感远比富贵凳来得惬意得多,坐久了站起来更自然,无需使上什么大力气,比26CM或37CM的凳面高的小灯挂们都要坐得舒坦,靠背更往后拉更贴合身体脊柱;金邦铁底的盒子比起家里一堆满彻大红酸枝盒子尺寸大了不止三四圈,可以多放老多物什,蛮实惠咯。好吧,千金难买我喜欢。 “金邦铁底”属于古董硬木界行话,东海认为可以也应该延伸到对旧时所有用两种材质木料制作的箱盒等物品统称。旧物上多见箱盒底和其它部分分别由两种材质搭配制作。现代人除了特制仿古品,实木家具都尽可能用满彻来迎合消费喜好(砸砖的请手下留情啊,另,材料乱来乱搭配的例外哦)。 这种多材质组合制作的家具,在故宫、上海博物馆及国外博物馆所藏明式家具,特别是清式家具均有许多例证,一件家具可以用一种木材或两种木材或两种以上木材来制做,也有与竹丝及湘妃竹、瓷板画、木胎髹漆、珐琅画配合使用。 某些传承下来的明清硬木家具,背板、膛板、两侧山板、抽屉板、柜箱顶板与底板等非见光面,常见用了非同种木材,其规则是在了解木材材性基础上,对木材天然纹理、色泽进行统一搭配协调。案类、床榻类不同的选材尽量不靠色,因为这类选材如果靠色会有故意作伪之嫌,如黄花黎配酸枝木或草花梨,紫檀木配深色老红木,草花梨配铁力木等等,当然,并不否认历史上也有如此搭配的家具,如颐和园五屏风式大罗汉床,围子边框为紫檀木,其余部分均为酸枝木。 一旦“金邦铁底”,当然就是“非满彻”了。这类款式的作法少见于习惯采用厚实大料的广东厂家,多见于惜料如金的苏作家具以及一些晋作、河北和北京地区所做家具。过去,北京的硬木行便有“金邦铁底”(也有人称铜邦铁底)之说。 有人认为“金邦”单单指黄花黎,而“铁底”单单指铁力木,换句话说,一件“金邦铁底”家具以使用黄花黎为主料,铁力木为辅料。这种定义精准地描述了这种制品的特征,不过定义范畴狭窄,但好处是十分形象,清楚地描绘出部分老家具混搭用料的特征,即以箱盒为例,见光顶板与四个侧面用金黄色的黄花梨,箱盒底用材质粗糙、黑褐色的铁力木,材质色彩的深浅与手感的细腻粗糙,同时形成强烈对比。但现代的木工工艺能够轻易把粗糙的表面打磨得如同丝绸一般光滑,同时,对“金邦铁底”说法有了内涵方面的延展,即把见光五面浅色硬木、底材另外一种相对深色硬木的箱盒,都归到了这一类别。 “铁底”以前常指用铁力木做底板做穿带,抚摸手感发糙、发涩,整体品质较大红酸枝白酸枝都有较大差距。按照古董行的老习惯,铁力木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铜糙铁糙”,“铜糙”者色黄,“铁糙”者色灰黑。 有些博物馆箱盒等旧物标注说是“铁底”,用了所谓铁力木作为底板,但实际上很怀疑用了格木甚至可能是来自东南亚的坤甸木等深色硬杂木,此话题留待今后更科学地检测与分类研究。 老家具“非满彻”的作法非常多见,一个是源于当初材质鉴定与区分使用没有现代这么科学严格,一个就是前面说到的广东以外的硬木家具制作者,除了曾经与广作合作受其影响的宫廷京作以外,其他制作者们往往惜料如金,恨不得能将省下来只能劈牙签料的都安在家具其他重要地方派上大场面。 这类旧款做法有别于目前市场上的掺差使假或贴皮家具,其本意除了考虑到器型对木材材性的要求以及惜料如金以外,有时候还能彰显家具色差的整体美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紫檀边框、金丝楠瘿木心的平头案,紫檀的深紫与楠木的金色及幻动花纹、深浅色泽对比强烈,静中寓动,绝佳巧配。 也有紫檀配黄花黎,黄花黎柜类背板、抽屉板配香楠木或金丝楠木,黄花黎配乌木等等不一而足。 多种木材搭配使用,只要效果协调,组合就可以不拘一格,审美感不一定在满彻家具之下,由于能够有效发挥各类木材特征,甚至在使用中能达到减轻分量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实用效果(比如红木大衣柜里,抽屉除了面板以外的部分使用香樟木以防虫蛀)。
生活里不仅有精美的家具,搭配着瓷杯紫砂壶喝茶才是完整人生体验的另一面,廉颇虽老,也有诗和远方………
下一篇,找老董要好的瓷器,过好喝茶的悠闲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