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之我见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回望着阁下。

前几日看了《少年的你》,里面花很大的篇幅讲了校园霸凌。导演的基本功很好,虽然蒙太奇用的略过了,艺术感盖过了真实感,但总体来说在表达方面还算瑕不掩瑜。可惜好片子毁于编剧,剧本烂真的是毫无挽救的余地。
若是之前,我可能也会被小小感动一下。但随着看过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看过的好书好电影也越来越多,面对一个事情、一个人,我越发很少去看现象,而是更多去发掘背后的原因,想想这个人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事情是怎样发展到这个境地的。
可惜《少年的你》所讲的一切都是停留在现象,从没关注到原因。校园霸凌出现了就是出现了,我们丝毫不了解被霸凌者是怎样的人,施暴者的心路历程又是如何。仿佛施暴者天生就是个恶棍,可能路上遇到不相识的人也要去人脸上吐口吐沫。
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直感觉我也是一路从校园里走过来的啊,怎么从没见过身边这么多校园霸凌,看这电影这夸张劲儿。回到家后,一边看影评一边脑子里过着电影里的情节,脑海里蓦然灵光一闪,随后便是笑自己的健忘。大概也是主观上坚决地想把现在的自己和初中时那个尖锐暴躁缺乏同理心的,我最不喜欢的自己割裂开的缘故,我居然忘了自己曾经也一度是校园霸凌的施暴者。
看过一个评“比起冤有头债有主,不知从何而来的恶意才最教人心寒,也持续的最久。这世间恶意大多如此。”,获了很高的赞。我自然是嗤之以鼻,哪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事,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统计学都没学好还蹦跶个什么劲儿。那么正好,素材也有了,我就以个人浅见把《少年的你》中没讲出来的原因讲讲,让人了解一下施暴者的心路历程和被霸凌人都具有怎样的特质。
初中所在的第一个学校里,班上有个脾气古怪的男生,时至今日想想估计也不是“脾气古怪”就能一言蔽之的,一定是精神上有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而已。和该男生做过同桌的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去找老师反映了情况,坚决要换同桌。老师便在靠窗一组最前面单独给他安排了一张桌子。我是从那之后才和他稍有接触的,因为左右窜座,有些周我只能被迫坐在他后面一周。
这时我才见识到他的恶劣行径。上课时我正做笔记,他突然晃着凳子来撞我的桌子,手一抖,写歪了,于是将桌子向后拉一拉,他居然也把凳子向后推一推,继续撞。像拔河似的,我不住把桌子向后拉,直到我被夹在桌子凳子之间动不了,他依然锲而不舍地撞着我的桌子。于是忍无可忍,将桌子掀翻,连带着把在凳子上坏笑的他一起掀翻在地。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灰溜溜扶起凳子坐到自己位置上,还了我半节课的清闲。这只是他种种恶劣行径的冰山一角,总之坐在他后面的一周,完全是没办法正常学习的。
时间越久他的种种不正常也是越加明显,和其他男生毫无分寸地打闹,伤了几个人;在女生去洗手间的路上一路尾随,把女生吓得心惊胆战。于是整他成了班里的一种政治正确,他的书包和书被偷偷扔掉无数次,卷子被撕被扔,校服被泼墨水……
真正惹怒我的是有天我在写卷子,他突然转过头来拿着一支漏了墨的笔芯朝我卷子上狠狠一吹,卷子花了,甚至校服上也沾了墨迹。那天我第n+1次把他的第n+1个新书包扔到了窗外灌木丛里。放学后找到他家长,恶狠狠地说了句“你家的疯狗要是管不住就别放出来咬人,拴家里看着多好。”
他的爸爸因为儿子脑子不太好用抛儿弃妻跑掉了,他妈妈也没什么文化,只是靠打工来养家。他妈妈于我们来说是个熟人,经常见她出现在学校给人道歉。看起来是个很懦弱很老实的女人,总是低眉顺目地小声和我们说对不起,恳请我们多担待,在提起她脑子不太好使的儿子时,她总是有种深切的自卑,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还有些心疼。但我们那时都看不到这些,只是深刻地记恨着那个男生,也一同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和无奈一并践踏在脚下还得意洋洋。
我甚至亲自跑到她面前,和她说了那句无异于在她心上捅刀子的话,她还是一贯的懦弱老实,甚至在听了这句话后都没反唇相讥,而是和我道歉。
时至今日想起这些,对于我们霸凌那个男生的种种恶行,倒真是没有多大的愧疚,是他自作自受而已。但对于那个同样是男生的受害者的母亲,我千不该万不该说那句话。少年见过的世面和人情世故太少,缺乏同理心,总是觉得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过的和自己一样容易,有人宠爱吃穿不愁无法无天。
暴力或许有用,但到什么时候都只能作为保留手段,如果穷其了所有办法也依旧无效的时候,可以用。但在当时,班里同学,没什么用处的班主任,都没有尝试过其他别的办法,就产生了班主任放任我们施暴的局面。少年的恶意不是无缘无故的,但确实是纯粹而偏激的,经由一个点引爆后,就天经地义地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从没想过是否还有其他无须两败俱伤的可能。
另外一个事情是发生在我初中的第二个学校里,不算典型的校园霸凌,更多的应该算女生之间的恶毒小心思和歧视链。被霸凌的女生有着位于女生群体歧视链最底端的外表,尽管有个令人羡慕的身高,但很胖,非常庞大,五官也不好看。这自然不是关键,班里其他类似形象的女生也依然能和别人打成一片。最关键的是,我们看不上她的为人,两面三刀,势利到不行,并且情商极低,喜欢炫富和装逼,喜爱以打压他人的方式来获得优越感。
因为我是转校生,以前对于那些道听途说,都只是半真半假地听听而已。真正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一件小事,冬天,我们在数学老师家上课后辅导班。她家的私家车直开到单元楼下,我从家里步行过来,和她在楼下相遇。她穿的很薄,我自然是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她看到我后和我打招呼,然后装模作样地摸了摸我的衣服,阴阳怪气地说,“这么冷的天穿这么薄走过来不冷啊。”我顿时产生了一种生理上真正的恶心,抽出被她捏着的胳膊转身上楼。
我在转到新班级以后,过了一段时间被班里一个里面成员普遍颜值可以,成绩也很好的女生群体收编。在数学班里我们也都坐在一起。那天那个女生穿了一个腰很低的裤子,我们团体里的某个女生起了个坏心思,要故意把她的笔弄到地上,让她弯腰去捡。
毫不知情的女生在人挤人的狭小空间艰难地找个空隙弯腰捡笔,我们几个看着她腰上露出的内裤边缘和肥肉捂嘴偷笑,好像还有人拍了照吧,记不清了。当时有了种报复之后的快感。
但到今天,我怀着一种很羞愧的心态,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写出来。最终还是坦荡地下笔了,之前对于初中,我一直抱着一种拒绝的心态,拒绝想初中的事情,拒绝承认那时的自己。但人总是要和自己和解的。
确实,实在是没有那种因为性格不好情商低就活该承受恶意的作弄的道理。如果我善意地假定她并不是因为些许自卑而心怀虚荣,而是真的不懂得沟通的技巧,那么她需要的是一个能真心指点她给她提建议的朋友。不过我是绝对不会做这个人的,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也不会像当年一样,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笑。至多当成没看见便好。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施暴者和被施暴者永远不可能有一方像电影中所表现得如此无辜,任何一个结果都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永远只感叹着“how”,而是要多问问“why”。
“当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回望着阁下。”当我们为一种政治正确在摇旗呐喊时,还是留几分清醒,想想究竟何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