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没有双11,这钱呀也每天都在花
个人公众号:今晚翻牌子 欢迎关注
“人为什么要买东西呢?”在一次聚会上我吐出这句话,收到的都是诧异的目光。

面对着一双双瞪得圆圆的惊讶的眼睛,我只能改口修正:“好吧,人为什么要在规定的时间点买东西呢?”
我知道说不买东西确实没人信,但这是我一直以来最究极的梦想,当然我也知道我总是背道而驰着。我每每看到家里堆成山的书,就忍不住叹息一声:以后别再买了,到死也看不完吧。可我还在买,甚至还买了许许多多电子书,因为不占地方。

走在商场里,见到以前能穿的款式和尺码如今都难以驾驭时,我立刻明白了——男人到了四十岁,能穿的就永远是西装和运动服。以前热衷的“设计”,“款式”,搭上一张中年脸,都不合适。如果稍有些起心动念,希望这些基本款衣服有点设计和变化,就稍稍更时髦一些,那就意味着,你得花上大把时间和精力,去健身,打扮和美容。

但我还是想买,不买衣服,可以买鞋啊。只要不照镜子,其实也看不到脸,可鞋能看啊,一双好看的鞋穿在脚上,它能解读出各种意思:手工,品质,格调等等。我特别怀念在罗马时,穿着双Church's的乐福鞋在石块铺成的路上走,或是噔噔噔走上西班牙广场上的石阶。这双鞋出现这里是多么的合理,能够发生多少故事,皮的质感和微微磨损褪色的斑驳,就和这地方一样,是经历了岁月浸渍的。

我也爱买包,一年一只总不过分吧?有了一只又觉得还应该再拥有一只——人一年年总要有所进步吧。还有香水,护肤品,酵素等等各种,实在太多了,我把这些都称为“日用品”,就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香水也是日常必须的吗?我有个朋友总是在微信群里抱怨她一早坐地铁闻到各种人身上的体臭,我听到时总忍不住吁一口气:幸好我是喷了香水出门的。

事实上,我已经克制许多了,我以前还买茶叶瓷器等等各种收藏,一有展览或演出,就要打飞的去看的呀,故宫跑真不知道跑了多少次了。我当然觉得这样消费是有好处的,看得早自然便宜,也就是赚到了。就好像张火丁几年前在上海演《锁麟囊》整场,我看的时候票价似乎也就几百,而如今,同样的演员同样的地方演同样的戏,一楼最便宜的票都要上千,而且半场是学生唱的。我之前看过了,不就等于省了一千块吗?
不过,这钱呀,也是省不了的,到处都是消费的诱惑。比如直播。我从来不看直播购物,这不就是以前的电视购物吗?而且,自己要买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还需要要别人来推销?主播也就是个大喇叭而已,他吆喝两句不会增加产品的价值,也做不了背书。真是,有什么可买的。

又比如即将到来的双11,感觉就像一大片乌云黑压压地遮住了天空,黑云压城城欲摧,气氛凝重,蓄势待发。此时,不买或者不知道买什么,就是无形的压力。你连找便宜货都不会?那怎么行,找不到便宜货,就好像错过几个亿。
人是不是同样嗜买成瘾,明星一定是,据说王菲就躲在家里每天收快递。那智识阶层呢?那些深居简出,或者对物质不那么在乎的人呢?比如,王安忆会刷双十一吗?塞林格若是活着,他会不会买呢?

我很好奇,但我知道,对于我来说,躲得过这样,躲不过那样。我就算不卖各种衣食住行或奢侈品,我也总能找到自己想买的,就像不久前,我又迷上了买佛教用品,各种念佛机,佛龛的摆设,还有三宝像。还有那些珠子,南红,砗磲,蜜蜡,凤眼菩提等等,每一种都那么好看。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断舍离最难。就算不开某宝不开手机,也还是要花钱。双11还没开始,这花钱就像流水一样。
0 1 # 某 宝
很多时候,消费就是为那些尚未到来的事情买单,像“囤货”就是。我在某宝上找来找去,想找些值得囤的东西,还挺难。大多数人热衷买的那几样,比如零食,坚果肉干之类的,都是会胖的,好吃的也不在乎双十一,比如我爱吃的澳门钜记的肉干,或是日本的各种零食。不好吃的廉价零食,全年都在打折吧,也没必要买。

那护肤品,我用日妆,也犯不着凑热闹。我在某宝上找Three,水乳1200,确实和日本差不多,因为汇率涨了。不过,前两天当我在新加坡游荡的时,我发现当地的专柜在7折促销,同样的水乳折算又退税的话,700不到吧。我立刻买了。这就说明,经常到处游荡的人,和双十一无缘。

那其他还有什么呢?保健品?隐形眼镜?要不买茶叶吧,我经常买的口粮茶在中国台湾,没网店,都是微信订;最近着迷的某宝上一家卖单枞的,好是好,但老板也不会参加双十一。看来能买的,也就王德传。


我时不时会买王德传,虽然某宝价格比台湾高许多,而且几种高山乌龙,我都能找到更好又更便宜的。不过王德传的好处,是稳定,能保证基本品质,买不到台湾好茶时喝喝也不错,比如“东方美人”,也就是白毫乌龙,是夏茶,因为绿色的小茶蝉叮咬过茶叶,而有一种发酵似的熟果香味,非常迷人。若是你也同样着迷这股子风味,想喝又找不到靠谱的货源,王德传家就有。 我还喜欢王德传家一款红茶,叫凤庆滇红,说是古树的芽头,所以香且甜,像桂圆汤,是我喜欢的口味,75g双十一算下来149元,差不多可以喝一个冬天。当然你也可以找更便宜更好的红茶,可问题是,我已经找到了,价格口味等各方面都合适,又何必再寻烦恼呢。这不就跟找对象一样吗?手上有了为啥还要再找呢?

真逼着自己一件件想,其实也是在一件件去审视自己是不是确实需要,而当这样地理性地逐一审视之后,我发现每一样都不那么需要。毕竟,消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盲目,是一时头脑发热下的冲动。

还有旅游产品,某人似乎在“双十一”第一年,就买了往返日本的机票,然后丢了个链接给我,说你也去买,我们一起去看樱花。what?我真是又感动又纳闷。我不用上班吗?霸道总裁难道不应该直接把我的机票也买了再丢给我吗?我当然没买,某人说大不了自己去,可最终也因为找不到时间没去成,最后两张机票还是浪费了。
之后一年的“双十一”,我就买了往返冲绳的机票,因为去不了可退。可是,最终我还是没去成,原因是当我想兑换时,我发现所有想去的时间都预订满了。之后,我一直对双十一的旅游度假产品没兴趣。这可能也是旅游产品天生的缺陷。因为它不是当下即时的消费品——你不知道何时有时间去消费;它的价格也偏高——网上最好卖的,就是均价100的日用品。

不过今年我还是找到了一些似乎可买的东西,比如房券。如今的房券,使用规则相当清晰,就是两晚的通券,该品牌下若干酒店都能使用,哪些限制又一目了然。特别是许多酒店,都位于那些旅游设施并不那么成熟,又值得一游的目的地。

比如顺德和佛山,去广州时,总会想再下去转转吧,去个顺德佛山吃吃,而现在,比如有个国际品牌的酒店,988能住两晚,不是很划算的一件事吗?或者是台州,对张房券,三天两晚的海鲜之旅就能成行。我扫了一圈,看来是万豪最吸引人,无论是目的地还是酒店的价格上。

0 2# 伊 朗 机 票
我买了来回伊朗的机票。有个朋友组织了一场伊拉西北部看世界遗产的小团,会去伊朗的阿塞拜疆省,就是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交界的地方,这里有若干修道院,是世界遗产。我看了看行程,其实整个线路并不那么“波斯”,却足够深入。当然,最后也会回到德黑兰,呆上几天。

我想到前几天有个朋友去和领导请假说年底要去法国被拒绝了就愤然辞职,我就越发期待这次伊朗之行,真是来之不易的自由呀。为此我还买了李零厚厚两本《波斯笔记》,以及一些其他关于伊朗的书。

《波斯笔记》我在看,李零说,希德罗讲“历史”,讲波斯故事,听众是希腊人,闻希腊胜则喜,闻波斯人败则泣。在希腊和波斯的战争上,存在一种古典的对立:希腊代表欧洲,代表西方,象征自由;波斯代表亚洲,象征专制。从古典时代起,波斯一直被欧洲人当作某种符号,象征与欧洲不同的文化和文化价值观。

而波斯早期帝国中,三大帝国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波斯帝国,帕提亚,和萨珊波斯,与秦汉隋唐时的中国最相似。丝绸之路东西交往的历史上,中国又和伊朗关系最密切。所以,李零找了点书,读时整理了“笔记”,记录下他换个角度看波斯,看希腊时的整理出来的精华。

所以,这上下两本《波斯笔记》就非常好,好在它显然不是旅游攻略的手册,也不存在什么景点推荐。但如果想在去波斯前有所全面而系统的理解,那这就是最直接和清晰的途径了。省了自己去找许多书的麻烦。
0 3# 买 书
每次“双十一”,我就不开心。因为我想买的书,之前一上架我就买了,根本等不到双十一。我也想攒一攒,又不急着看的。但基本不可能,看到一本想要的书,其实也知道就算拿在手里也不会立刻看,但总是想立刻拥有,在手里了才安心。我分享我这个心态,边上人说,她们买口红也是这样。好吧。

问题是越来越临近双十一,我貌似没什么可买了,该有的都有了,就很焦虑,就怕错过什么。于是又在网上逛,搜肠刮肚想我需要什么。比如,套装合集,双十一时候买最合算。原本几百的合集,往往一两百就能拿下。可是,这几年我因为这个原因,已经拿了契诃夫,福克纳,纳博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凭着我的集邮癖,叫得上名字的似乎都买了,而理由总是同一个——买着再说吧,以后总会看的。可事实上,许多我根本没拆开来过。

但毕竟书是占空间的,买书总有个头,可是,现在又有了电子书,那个套装书真是白菜价,于是我又买了各种,什么鲁迅全集,川端康成,俄国白银时代,莫迪亚诺,契诃夫。对,我又买了契诃夫,因为kindle方便啊,带去哪儿都能看。

kindle又特别适合看推理小说,看完就删,不占地方,这样的诱惑下,我又买了各种推理小说。对我而言,读推理小说就是放松脑子,很多人也是,有个朋友被公司逼迫久了,每天对着我喊:“我真想撂担子了,回家读几天推理。“
除了套装书,双十一最具诱惑力的,还有画册。这几年我真是痴迷各种画册,像之前国博丝绸之路大展的画册要卖五六百,双十一期间一半价钱就能拿下。当然还有各种石窟全集,彩塑全集,敦煌壁画,寺观壁画。我在京东上看到一套《山西古代寺观彩塑》,分四册,每册基本就要三百多,但如果我能顺利在每一个整点抢到券,又顺利的拆分订单和使用,我基本上我就能用一半的价格买到。但这多麻烦呀,我转到当当,上头直接满百减五十,太好了,对李国庆的报复再猛烈一些吧。我在搜索框输入我想要书的名字,结果列表出来,呃,无货。

生意人真是生意人,就算是做图书生意,这种看上去又文化又高级的生意的人,还是离不开逐利的本性。苦就苦在我们这些真金白银买书的人。说来说去,谁叫我们喜欢的东西有那么多呢?不喜欢的人永远不知道喜欢的人愿意为这些花钱的意义,就好比我看着我一个朋友,在双十一买了整整六大本鲁迅收藏的版画时,我也会说,版画?鲁迅收藏的?又不是他画的,有什么可看的。
0 4# 《十五贯》《蝴蝶梦》
我还买了两场12月的昆曲的票,《十五贯》和《蝴蝶梦》。《十五贯》真是太出名了,也是近代昆曲史上的重要的事件。《十五贯》的故事原本在《醒世恒言》里,讲的是熊氏兄弟各遭冤案,且都和“十五贯钱”有关系,双双被判死刑。监斩前夜,苏州知府况钟梦见有两只熊前来向他乞哀,于是上奏请求复审,平反了冤案。听上去好像平平无奇,实际上藏着“无巧不成书”的套路,具体的玄机和蹊跷就不剧透了,但总而言之两点,一是剧情本身好,紧凑,吸引人,二是双生旦的设计,在昆曲舞台表演上出彩。

所以,上世纪50年代,《十五贯》被改成昆曲,催生了昆曲的又一次繁荣,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评价是周总理说的。在此之前昆曲其实挺没落的,就南昆而言,“传字辈”里原本顶梁柱的顾传玠和张家四姐妹的大姐张元和结婚,不唱戏了。那周传瑛顶上来唱生戏,各种巾生皮鞋生小官生等等,戏还在演。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戏就越来越难演了,原来的戏班解散,传字辈各奔东西,周传瑛搭了国风苏剧团在杭州嘉兴附近演,这也就是后来“浙昆”的前身。白先勇排青春版牡丹亭,闺门旦找张继青来教,巾生找的是浙昆的汪世瑜,其实也因为汪世瑜就是周传瑛的徒弟,“传”字辈乃至南昆一脉相承。

那《十五贯》其实就是周传瑛剧团排的,也是“浙昆”的看家戏。不过这次12月的《十五贯》,是上昆加上浙昆苏昆来演,主角况钟,是上昆“大熊猫”计震华,不过不是全场,还搭着年轻演员一起演。我以前看过计震华其他戏或者折子,《十五贯》没看过,而且戏本身也是好看的戏,就买张票看看。

另一出《蝴蝶梦》么,也是一出很嗲的戏,讲的是庄周戏妻,说庄周装死,幻化成官二代美少年去引诱自己的老婆田氏,田氏也是经不起诱惑,果然和美少年搞不清楚,还想结婚,美少年骗她说自己有头痛病,要吃人的脑仁才能救治,田氏就去想去劈开庄周的棺材,取脑仁。庄周在斧劈三响中惊醒,却原来是一场大梦。其中《大劈棺》一折子一直是经典,里面田氏有许多受惊吓而扑跌的身段,是以刺杀旦来演的,演得很少,不太容易看到。

这次《蝴蝶梦》是梁谷音和计震华搭戏,没看到其他年轻演员的名字,莫非是要演整出?也是蛮不容易的。现在上昆“大熊猫”,出来演的越来越少了,相比前两年老演员都是演整出的,现在么都是走马观花点缀一下,所以同期演出《牡丹亭》我就不想看,拆成折子各个版本都看过的,没什么看头的。
12月的演出,本来也是不着急买的,要是前几年,没什么人看的。这两年怎么看昆曲的人那么多,看上昆公号说,开票日线下买票还排长队,一天线上线下卖出52万多。这样看,我开票日去提前抢票还是必要的。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今晚翻牌子】
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阅读,好物,故事和人

悲欣交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每次去上海博物馆看画都会发现新疑案 (10人喜欢)
- 调教DeepSeek,用梅花易数占卜肖战电影票房 (2人喜欢)
- 上海博物馆的新展览,为什么问日本借藏品 (4人喜欢)
- 传世最早的书法,原来是上海人写的?! (2人喜欢)
- 博物馆没有讲明白的北朝女性爱恨情仇 (5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