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6
刚刚看完卢克文的关于香港的长文,概况下来,香港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意识形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是官方的在文化自信方面塑造的不够,更高层次上的说法是没有给世界讲好一个中国故事。
以上是个人的概括。在这作为屡屡作为批判者的我,自动上线杠精功能。其实他想的问题,我之前考虑过。三观问题归根结底,是A好还是B好。但现在依附于欧美价值观的问题是A好B肯定不好。已经形成一种封闭式价值观系统。也就是文中说的,不敢接受,不愿意接受,摆事实讲道理,最终都想绕到他们的价值体系中,最终沦落为无法量化的玄学问题。可以关注下,沦为死结的问题,最后都无非是沦为没有判断标准的问题。在这方面如果没有互相的欣赏互相的谅解,最终只能落实为冲突。毕竟如果价值观问题如果没有经济问题作为背景,最多也就是口头的攻伐,心中的腹诽,但在现在世界分工充分的情况下,价值观问题在全球存量经济背景下自然成为一个最好的攻击的借口。说到这里有点扯远了,观点在于对于已经封闭的只有一元的价值观,所谓的中国故事是否能成为中国当前意识形态下突围的介质。
对此我的看法的是悲观的。在此,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以史鉴今,任何阶段,经济的强大都一定会转化为价值观的输出,无论是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在生活上,可以看到竞争者的故事永远没有各种学霸学神的故事精彩,虽然那些彼此相当的竞争者已经沦为生活的一部分,但学霸学神却犹在耳际。在传播学方面,有一个所谓的光环效应,说明人们永远不缺乏造神的能力,日本的工匠精神,德国的精确制造,法国的浪漫豪放,美国的宏观战略,这里有宏观的概括,到今天,在欣赏的同时脱下光彩的外衣,内在的肉体总不如外在那么熠熠生辉,那所谓的金玉什么外败什么中或许过分,但也能体会想表达的意思。
具体到中国本身,畅想未来,为中国造神,how,无非两点,朦胧感和巨大的差距。现在对于各国的看法都会说,中国除了经济好之外,其他文化精神方面,政治制度方面,荒芜的不可直视。这还是之前说的,没有标准的价值观判断,多说无益,做自己的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把口号留给他们,把好处留给自己,也符合中国过去几年的行事标准。还是之前的学霸学神的例子,在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的是,学霸学神每每让人侧目的是,潇洒的背影,神秘的行踪,不一般的做事风格,最终巨大的成绩差异。对当前的中国给各国的形象又何尝不是这样,跟自己不一样的政治制度,跟自己不一样的甚至可以全球唯一的精神信仰,最终反馈的结果也是逐渐前进的步伐,现在的中国在各国看来还是一个从全班倒数一直努力到全班老二的勤奋学生的人设。但今后呢,当各国甚至是他们之前的灯塔之神也被那渐行渐远背影无限拉长到压迫感的时候,大家还能保持这样的看法吗?那个时候,中国制造的所有产品会全方面的出现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可能是高端的,也可能是性价比超群的,过去对自己国家企业的信仰都会在竞争中逐渐风化瓦解。
到那个时候,虽然哥已经不再江湖,但是江湖却有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