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五道梁游记
持续了五年的课题终于结束了。上周连熬几夜,坚持到周五答辩会结束,然后回家倒头就睡,直睡到第二天早晨。做脑机交互平台的师弟师妹们此刻也闲了下来——他们为此项目紧张忙活了一个多月——便嚷着让我组织一次爬山。我计划了一下,正好明天周末,那就去一个好走一点的山头,活动筋骨,赏赏秋色也好。
周日天色大晴,笼罩十月那凝重的阴霾已不知遁到何处。一行七人按照约定汇集在地铁韦曲南站,从那里分两班打出租车到山脚下。一班人马先到,另一班却在路上堵了四五十分钟,终于在十一点左右会师于山下路口。大家增减衣物,整理行囊,然后朝山口出发。
此刻晴空万里,暖阳高照。终南岭秀,风和气清。有鸟啼于枝头,其声闻于四野。路边冬麦离离,陈铺在坡地上,稚嫩的叶子闪着黄绿色的荧光。初入此境,每个人都放下了平日的紧张感,一路谈笑打趣,慨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欲至五道梁,先登五台山。眼前这座五台山不是山西五台山,而是秦岭北麓众山中的一座小五台山。山于其顶处又隆起五座小峰,起伏相连,便称之为五台山。山势较陡,众人体力不一,爬上了小五台,有人如履平地,有人却气喘吁吁,直要停下来休息。于是我们在山顶小寺稍作歇息,便继续向其后的子午顶出发。这一路坡度较缓,大多数时间在树林里穿行,没有多少风光。大概一小时后,到达了子午圆顶。此处是这道山梁最高处的平台,上面矗立着许多榆树,是休息的好地方。我们到的时候,圆顶上几乎到处是疲惫的游人。大家找了一处地方瘫坐下来,再也不想把屁股抬起来半点。林间阳光洒在身上,很是惬意。我们这些饥困交加的人,各自拿出零食相互交换,当做午餐。
圆顶有一特别之处,有隐士在这里立了一道门,上书“宇宙观——电磁……”。我不知道此“观”是“道观”之“观”还是“宇宙观”之“观”。众游人散坐在林间石头上,或吃饭聊天,或闭目养神,而隐士旁若无人地在门前和着砂浆。我认得他,之前几次来这里都见过他。某一次还试图和他搭话,想一探“宇宙观”究竟为何。然而他始终不吭一声,只顾自己手中的活,弄得我像贾雨村偶入智通寺,碰见了又聋又哑的扫地僧一样。终南山自古多隐士。他们发愿住在山中,过着清苦的生活,汲日月之精华,纳山木之清气,贫于外而富于内,倒是比我们健康自在。
圆顶之后,就是五道梁了。站在半坡,视野开阔,景色极美。向南望去,山梁就在眼下蜿蜒着。黄栌带头染红自己的叶子,其他花草树木急匆匆附和着,却来不及脱尽绿装,于是半黄半绿,红白交杂。山梁上,山腰上,木叶斗艳,在阳光下闪动着迷人的秋色,一直绵延至秦岭深处。见此情景,大家顿时把一路的疲乏抛诸九霄云外,纵心于如画般的山中。
五道梁有如五台山,五个小峰彼此相连。山路一会儿拔高,一会儿下降,以至于最后到底翻了几道梁,竟没人数得清。行走至一个岔路口,从右手边下山,经子午峪回至大路,一行人终于兴尽而归。同行六人者,琦、磊、维、梅、航、辉也。
翻五道梁,有陟有降,如人生之境遇,有起有伏。起时专心于物内,以谋求生计。伏时纵心于物外,以返璞归真。张弛有度,苟全生活之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