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的可爱时刻
查看话题 >[26]苏轼重返朝庭之二---画中春秋
苏轼于1086年10月到达山东登州。五日后,朝庭又下旨改任礼部郎中,全家再赴京城。此时神宗病故,他十岁的儿子赵煦即位,年号“元祐”。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她任命司马光为宰相,全面废除变法,恢复旧政。苏轼在十七个月内连升十二 级,为翰林学士、太子师,为皇上起草诏书,距宰相只一步之遥。苏辙也回到朝庭。 京城本为文化中心,文人荟萃。苏轼本人精通诗词书画,也与许多画家交往深厚, 此间他创作了很多题画诗。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之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诗作于1085年诗人回到开封不久。惠崇是能诗能画的僧人,“工画鹅、雁、鹭鹚,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象。”这幅画名为《春江鸭戏图》,画中应有桃花、江水、鸭子、岸边植物。中国画上的印章、题诗、跋都是画的组成部分,应与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但是东坡此诗高妙之处却在于写出了画外的哲理:“春江水暖鸭先知。”出于诗人的敏锐和慧眼,写出了我们平时见过却未留心到,但读了此诗又深以为然的东西。“正是河豚欲上时。”这种画外诗人表达的推测和情趣,也让我们深受感染。短短四句诗,读了但觉春风拂面,春光明媚,又富有哲理。这幅画现在已经失传了,但苏轼的题画诗却众所周知,脍炙人口,足以证明它的魅力了! 另一首是: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此诗作于1088年苏轼任翰林学士时。李世南也是一名官员,善画。他画了一幅《秋景平远图》。上面这首诗是苏轼为此画作的题画诗。 深秋水落,“野水参差落涨痕”,茂盛的树木叶子脱落,显出一副疏朗的景象,节气已过霜降了,“疏林欹倒出霜根。”画上可能有一叶小舟,诗人又发挥想象,“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舟上的人去哪里呢?一定是远离尘嚣,驶向江南银杏金灿,黄叶遍地的小村落吧……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的著名绝句,虽是题画诗,但千百年过去,它早已脱离原画、超越原画而深入人心。 画中春秋,诗中春秋,东坡诗魅力无穷啊! 收于我的豆列《苏轼》和《细品宋诗,词,文》,有兴趣请戳看其它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