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霸凌说不
查看话题 >少年的你,其实并没有讲校园霸凌
跟一个小姐姐讨论《少年的你》,小姐姐说她不想看,因为她曾经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我也是。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痊愈了,所以我还是去看了。
看完以后发现,这部片子完全无法引起我的共鸣,更像是披着校园霸凌的衣服,讲着puppy love的故事。很多人的泪点也不在校园霸凌,而在于小北那种可以为陈念豁出性命的爱与担当。
撇开“东野圭吾精选”这个梗,周冬雨和四字弟弟的演技确实很棒了。然而单谈论校园霸凌,这个故事实在太脸谱化。
关于霸凌的那些事
现在的社会环境里,直接开始动作片的霸凌并不是那么常见,可能男孩子里多一些吧。更多的,是来自精神的霸凌,比如排挤、嘲讽、孤立、打压。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初中的记忆都是空白的,那种刻意遗忘的空白——我不愿意回想任何有关初中时代的事情。当时承受能力有限,遗忘是最佳的自我保护方法。
这导致我总觉得我人生中有三年是白过的,现在再想,只留下日复一日的孤独和恐惧。
关于被霸凌这事,Why me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我想我不是100%的受害者。
我初中性格还挺骄纵,情商也不高,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又因为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拔尖,所以很受老师喜欢。
与此同时,我还不大懂得尊重别人,所以有时候会做出践踏人家自尊的事,比如当女孩子扎堆谈论起好像哪个男生喜欢你时,我会很直白地表示不屑。
反正就是一个被家里宠坏了的小屁孩。
被全体排挤这件事,只需要得罪2个人就行了。
一个是成绩好、情商高的女生,一个是成绩差、人缘好的女生,这两个人有拉动整体的能力。其实有点像少年的你里的魏莱和另一个大姐大。
成绩好的人心眼多,负责煽动和造势;而成绩差的人更讲“义气”,看表象行事,有点直不楞登,容易变成被人当枪使的二傻子。
我的情况可能更令人绝望点,当时带头孤立的我的人,还有我最喜欢的朋友。
后来我跟另外两个人和解了,但是我最喜欢的朋友我拒绝了她的QQ好友请求。
整整三年,我都活在被孤立、被嘲讽和讥笑的精神暴力里,时不时还得面对课本不知道被谁踩了两脚,抽屉里被塞满垃圾,作业本被撕了、新照的大头贴被毁容之类。
唯一能支撑我的,是优异的成绩。
家长对此一无所知,我也明白,他们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霸凌后遗症
- 自尊体系的全面崩塌。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种无论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要被人挑刺、打压的感觉。
长久下来你就会怀疑是不是你真的这么差劲别人才只针对你,你是不是真的做错了,被整蛊、被讽刺都是你活该吗?是不是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
那个时候我一直觉得小孩子都是单纯的,我该是有多令人讨厌才能让所有人都这么一致地厌恶我。
当时真的想不明白,以至于我整个人变得极其自卑、极度渴望别人的认可,想要合群,每做一件事、说一句话都很怕被别人批判,被说是“错误的”。
反射性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习惯跟了我很久。
- 很害怕暴露在集体里。
我小学一直是star般的存在,很享受出类拔萃、被目光注视的感觉。经历了初中以后,我变得很喜欢做局外人,越不被人注意越好。
初中的经历告诉我,每当我在人群出头的时候,我一定就会遭遇群体攻击。越拔尖遭遇的攻击越多。
到现在,我都不太擅长在人群面前表达自己。
- 性格强硬,但人格是讨好型。
这样描述可能很矛盾,因为不少讨好型人格是软绵绵的。
我矛盾一点,我常常会在行为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言辞上却十分有攻击性。行为上讨好是因为不想被排挤、怕得罪别人;言辞上有攻击性是误以为当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时这种行为可以自保。
早几年遇到我的人应该会觉得我的性格难以相处。
- 害怕和女生相处。
这一点现在已经痊愈了,但是我碰到过不少女生,到成人后还抗拒跟女生相处。每次当我听到有女生告诉我她不喜欢跟女生相处,那么我基本可以断定至少曾经在小范围内,她被女生霸凌过。
年少的时候,我还不是很懂人性,不知道我到底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就得罪了别人,特别是青春期的女生心思敏感,弯弯绕绕更难揣测,因此,我选择只跟男生玩,至少男生不会因为你说错了话而跟你斤斤计较、伺机报复。
至于其他细微末节的影响,都消散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对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霸凌教会我的
前一段时间,阿姨无意间说,我发现你从小想法就挺成熟的,你看你妹,跟个傻大姐似的。
我当时就笑了笑,说,因为我初中被排挤过啊,想的当然会多一些。
阿姨很惊诧,问,我们怎么不知道。
我哈哈一笑,没人知道,我爸妈都不知道。
被霸凌不是太愉快的经验,但是仔细想想,好处也不少。
- 变得能够享受孤独。
我经常一个人看电影,能沉得下心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玩也没所谓。
我后来发现,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到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一个人等于寂寞和不正常。
被排挤的第一年,我感到异常痛苦,经常一个人走着走着就停下来发呆,写日记用隐形笔,一怕爸妈看到,二怕日记本被偷走,被孤立我的人看到。
后来,我就习惯了没人陪伴一个人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看了大量的名著、思考了很多那个年龄段不大可能想到的问题。一点一点自省、自我教育,努力让自己走出阴郁的沼泽。
逐渐地,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美好很充实,于是,我开始学会享受孤独。
- 开始懂得人性。
小时候被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根本对人性没有概念。
后来被背叛、被孤立的时候,大量“怎么会”、“怎么可以”的问题接踵而至。
比如“怎么可以毁坏别人私有物品”、“怎么可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怎么可以这么阴险”。
我童年挺幸福的,所以初中的那段日子使我真正领会到世界是灰色的。
你可以因为性格不好、做了得罪别人的事被记恨,也可以单纯因为成绩好被记恨,人性总是复杂的。
如果做事的时候能看得远一点、深一点,就可以少受很多莫名其妙的伤,也能更明白别人的逆鳞在哪里。
- 明白喜欢这种感情很廉价。
初中有几个男生宣称喜欢我,喜欢的态度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表现得还蛮明显的,我最初因为这件事还嘚瑟过——小女生么,总会在这种事中找存在感。
后来在我被孤立的日子里,也是这些宣称喜欢我的男生,别说制止我的个人财物被毁坏了,就连我问他们是谁干的,都会战战兢兢不敢说。
那一刻起,我就对感情这种事很失望。
世界上大多的喜欢其实都是自私的,在表达喜欢的同时,其实从未想过付出。未经人性考验过的感情其实都不必抱有太大的期望。
降低对感情的期待,往往就不会受到太多来自感情的伤害。
- 体恤别人,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
因为伤害过别人,又被伤害过,所以我变得很能体恤别人的感情,也能理解大多数人的处境。
要说是善解人意也可以吧。
高中的时候,我就没参与过任何的孤立与霸凌了,也不再因为集体的意见而欺负或轻易评价哪个人。
因为我知道集体的不一定是正确的,煽动霸凌的关键往往都在那么几个人身上,他们才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其他人都是蹚浑水的乌合之众,早晚都会因为自己做过的事后悔。
现在能平静地写出来这段经历,便证明这段经历已经对我毫无影响了,我能做到真正的与自己和解并且学习到一些东西,收获了一些益处,这是很幸运的事。
对于其他没有走出的人来说,小时候的经历会持续地对生活产生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和解,就是一辈子的阴影。
校园霸凌其实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
它涉及到人性的运作规则——团体化、盲从领袖意见、排除异己、利益争夺等等,只要有人群,这种人性带来的结果就不可避免。
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因为对自我缺乏管束,又具有一定行为能力,实在太容易对看不过眼的人行使“自主权”了。
学校的干预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多的,恐怕还得依赖家庭的教育——从小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善良的、有道德良知、有自我判断能力的人,同时,还得教会孩子当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如何自卫和反抗,如何寻求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这之上,首先得成为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大人。
可惜,能做到这些的家长实在是太少了。
====
首发朴素凡人(HungrySouls),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