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游记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游记 美院校区有二,一在南山路西子湖旁,是为南山校区,一在钱塘江畔,九溪前数里,是为象山校区。 己亥秋,余至象山校区,时天阴欲雨,甫至校,雨已零星矣。然其山水萦带,如园林胜地,乃欣然游之。 其水环山,山名象山,水不知其名,询诸学生,皆笑曰不知。然其水甚清,水中有鱼,水畔多植苇,时值秋日,芦花如雪,行至其旁,不觉吟诗经“蒹葭”句,余笑曰,此无名之水,胡不名曰“葭水”乎?学生亦笑曰,甚妥。 沿溪北行,水多横梁,或石或木,或铁或竹,其材质不一。 其形或高或低,或直或曲,或窄或阔,皆因其地理形势而设,高必铁木为之,矮者竹石,以通楼山之高低者也。 溪旁乃校舍讲堂图书馆,其形颇异,皆无相类者,回廊阶除等隙地,遍植花木,间或盆藕,睡莲,以缀之。 其材质亦如桥焉,若砖石,瓦片,竹木,钢铁,玻璃者,混用之,观者皆可辨识, 然其形质之美,其用之大,不因材之或陋而减也,不类他校如出一辙。学生云,营造者,王澍也,是能运既弃之材,因地制宜为楼舍,桥梁者也,今举世誉之,目为大匠良工,余信之。 乃折而之南,欲入中国民艺博物馆一览焉,博物馆藏象山中,需登而入。 余拾级而上,少焉,见一建筑,以玻璃瓦片为墙者,意此必为博物馆乎?乃径入,正值展览,所展者,皆美院师生杰作,其构思之奇,制作之精,皆平生未睹,乃一一写真记之。 循阶级而下,之溪水旁,水已汇为一湖矣,而芦苇,莲藕丛植,水禽遨游其间,舒惬之甚,不因人至而惊也! 其旁校舍讲堂高大古朴,墙为藤本所密覆,苍黄设色,苔藓斑驳,余忖,至若夏之时,此处绿墙红瓦,苍翠可人,必使游人流连忘返于其中矣。 方欲至它处游览,忽生寒栗,噫!衣衫皆湿矣,乃知雨势之强,遂归。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