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她留着一盏灯
文丨谢园 图片丨网络
文章首发于【谢园】(xieyuan59)公众号
离开活动中热闹的人群,她一看时间,已经夜里十点。手机微信响起,是他发来的消息,“老婆,活动结束了吗?你准备回家了没,我去接你吧。”她会心一笑,回复他,“不用了,我们打算走了,Joanna说送我回家,你先睡吧,明天还要早起上班。”
“没事儿,我等你回家。”
夜晚的高速公路,依然有不少车辆穿梭。她望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车灯,不自觉又想到他。但凡周末需要参加这类工作上的活动,他每次都主动接送。
今日好友开车载她一同去参加活动,他便在家休息。吃完晚饭,收拾干净厨房,他坐在电脑前,边做自己的事,边注意是否有她的信息。
夜里十一点,车子拐进了小区。万籁俱寂,许多人家已经熄了灯。看到自家车库和大门亮着的四盏灯时,她不禁心头一暖,那是他给她留的灯。下车,跟好友谢过道别。她站在门口,又看了看那几盏灯,觉得那小小的光束竟是那样温暖。打开家门,玄关的灯也依然亮着。她小心地换鞋,怕发出声响吵到他。
“老婆,你回来了!”
“你怎么还没睡,明天你还要那么早起上班呢。”她关掉门内外所有的灯,迅速上楼,和他拥抱。
“你不在,我怎么都睡不着。参加活动累了吧,快去卸妆洗漱吧。“
那一刻,她心里涌起难以言明的感动。她想到以前在英伦小岛上单身的日子,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他。晚上任何时候回家,家里都没有人等她。英国的冬天,下午四点多天就全黑。她渐渐学会了出门前给自己留一盏灯,至少下班回到家时,清冷的黑暗中,她能看到自己留的那盏灯。
而现在,会有人牵挂她,等她回家,给她留盏灯。就如《岁月》中的歌词——我为你留着一盏灯,让你心境永远不会近黄昏。她想到这些,心里全是感恩。

晚上的活动中,主持人问了两个嘉宾一个问题,“在你们心里,健康、家庭和事业你是如何排序的?”两位嘉宾,一位白人男性,一位华裔女性,皆为事业颇有建树之人。没想到,他们的回答,竟然完全一致:排在第一位的是健康,第二位的是家庭,第三位的是事业。
其中,年长一些的男嘉宾说道,“在我二三十岁时,我还不明白健康和家庭的重要性,那时候我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健康和家庭。现在我已经快六十岁了,我想说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没有家庭的支持,就不会有发展良好的事业。”
嘉宾的答案,引起了她强烈的共鸣,也勾起了她的回忆。
曾经的她,是很有野心的人。她羡慕那些光鲜亮丽的职场精英,向往成就一番卓越不凡的事业,渴望事业带给她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和存在感。健康于她而言,是因为拥有而忽视掉的东西。就像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道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而家庭,她并没有什么概念,只希望能和对的人走进婚姻。
若不是错爱过孤独过,她不会懂得,原来行动表达的爱胜过一切甜言蜜语;若不是突如其来的一场重大疾病,她不会明白,原来健康才是人生一切的基石;若不是工作的起起伏伏,以及了解了很多别人光鲜背后的故事,她也不会知道,成就一番事业除了天赋之外,还需要无休止的努力和偶尔的好运气。
后来的她,知道了自己最想要什么,最应该珍视的是什么。可是,以前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她也并不后悔。因为酸甜苦辣需要经历,人生万千需要揣摩,别人如何的现身说法,都不能代替自己的人生。世态变迁得太快,人生境遇各各不同,唯有经历过,才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找到答案后,她不再熬夜,不吃垃圾食品,花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她不再追求爱情中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用心付出和体会夫妻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做好每天该做的工作,保持学习和好奇心,但不会再把工作当做价值感和存在感的来源。她认清了生活的真相,继续选择做个热爱生活的人。这一切,给了她自给自足的安全感。

第二天清晨,阳光满屋。她坐在餐桌前,一个人安静地吃早餐。看着桌上的鲜花,她心生明媚的欢喜,拿起手机拍下花朵,把图片发给他。他回复了两个字:爱你。她说,“我也是,晚上做你喜欢吃的水煮鱼。

鲜花静静绽放,那份美丽并不为谁。她联想到生活,追其根本,就跟这束花一样,还是活给自己看。无论快乐或痛苦,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感受。每日睡得安稳,生活安康,内心有爱就已很好。
她一直都记得,有一位六十岁的读者阿姨,在看完她的书后,写给她的留言:
“婚姻可以让生活更加安稳,特别是彼此与合适的人结婚,更是多了一份踏实,多了一份喜悦哀愁有人分享的寄托。而分享的互动会使人的思想更加成熟,视角更开阔,也往往能够使美好的事物更容易沉淀下来。漫漫人生路,细水长流的日子,会滋润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的人,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饱满和充盈。”
而她,比任何时候,都要珍惜这份饱满和充盈。
吃完早餐,她回到书房,写下当天的工作计划后,打开日记本,写了一段话,“幸福来自于奋斗,也来自于感恩和珍惜。要活得怡然自得,努力得脚踏实地。这样的生活,即使没有如晴空万里一般的远大前程,也依然充实快乐。”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