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些行为,容易导致孩子胆怯又敏感
比起 “熊”孩子,家长们更怕养出“怂”孩子。
胆怯的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忽视或歧视。
胆怯的孩子通常还会有以下几点表现:
l 自卑,不敢抬头大声说话
l 人际交往能力差,常常出于害怕或害羞不愿意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耍
l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争取自己的东西,就算玩具被抢了,也不吭声
l 胆小敏感,玻璃心

不少父母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其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孩子胆怯,跟父母这些行为息息相关: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冷战、抱怨生活,或者孩子生活范围很小,平时很少出去玩,接触外人少,依赖性比较强,不能独立的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见到生人就躲藏,如果到新的环境,适应比较慢。
限制过多,恐吓过多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或爷爷奶奶总是害怕孩子会磕着碰着,所以总是对孩子说“不”,“太高了,不能跳”,“太脏了,不能摸”,“太冷了,不要出去”,“不听话就把你丢出去”……
这种限制过多,恐吓过多的行为,会让孩子畏手畏脚,不敢尝试与实践,无法获取新知识,取得经验,也会造成胆小内向怯懦。

父母过多否认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说太热了、太冷了、这饭菜太难吃了等,父母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否认孩子的感受,“我觉得不热呀”“我觉得不冷”“饭菜还行,你怎么那么挑剔”,甚至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进而指责、批评孩子。
这种长期压抑情绪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表达,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情绪,还会让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之后寻求别的感情出口,比如早恋,沉迷于游戏,暴力等。
父母总逼迫孩子面对
很多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会在孩子畏惧退缩时,硬推一把、逼迫一下,想帮他跨过这个"坎"。
这种"用力一推"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因为天生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因为重推而更加恐惧,产生很深的挫败感,甚至出现心理阴影,比如,一个原本只是害怕洗澡的孩子,最后会发展为见到水都会吓得发抖。

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胆小敏感的心理呢?推荐试试以下方法:
1.改善家庭环境
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孩子在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自信、平稳的性格。家长之间遇事多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更不能经常打骂孩子。
2.聆听孩子的心声
平时跟孩子相处时,多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否决孩子,要给孩子表现和表达的机会,而不是想当然地为孩子做主。
3.提供交朋友的机会
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家长要经常为孩子提供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机会,可以经常带孩子去串串门,去游乐场等,让孩子多接触,多结交小朋友,从中学习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

做为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出现胆小敏感的倾向时,爸爸妈妈要及时的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走出胆小敏感的怪圈,这样孩子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