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慕尼黑

刚从慕尼黑回到斯图加特,就读到一个艺术家弃慕尼黑回斯图加特的情节,与前人心照不宣,也是安慰。不过城市是各有各的好,至少还能选择,就是自由。
1900年,艺术家Karl Caspar在给哥哥Max的信里抱怨到慕尼黑的虚浮,在他眼中这个城市的热情和华丽都是装腔作势,不比精致的斯图加特讨人喜欢。斯图加特更加高贵,宁静,虽然有时也更无聊些。这和1912年到访慕尼黑的Marcel Duchamp的反应截然不同。Duchamp途径慕尼黑,只打算短暂停留拜访朋友。结果地利人和,大才子恰巧爱上了这个城市无法自拔。艺术,文化,历史他都不放过,博物馆,皇宫,古迹逐一拜访,让自己深深沉浸在这个城市三个月之久。Duchamp收获的不止是灵感还有爱情。慕尼黑的时光也为Duchamp未来创作带来无限启发。
城市的态度和热情是依人群而定的,繁荣和精致永远只属于一部分人。Caspar既不富有也非贵族,只靠才华,想必不会那么轻松。在城市淹没掉微弱的存在感之前,Caspar在老绘画馆找到了在这个城市唯一使他兴奋和享受的事情,临摹前辈大师的宗教画。泥金的背景,远比城里的华灯夺目耀眼,圣母的安详之美,已超越享受升华为使人感动的力量。Caspar抱怨慕尼黑的时候,可能忘了,纵使万般浮夸虚无,这个城市还是有众多可能让他有一个精神的栖身之地。其实这才是慕尼黑让人忘不掉的地方。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