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女儿(二)
我的童年记忆完全碎片化了,拼凑不起一个完整一些的片段。我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母亲是姥姥姥爷的独生女。生命里没有过爷爷奶奶,他们去世太早。父亲这边,姑姑伯伯都是知识分子家庭,都有一种非常客气的疏离,让我无法感到亲近。 在我两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被下放到吕梁地区的柳林县医院工作。那时是文革时期,全国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知识分子被下放农村劳动,我想母亲因为是医务工作者的缘故,才没有被派去农村劳动而是留在县医院工作。我不知待了三年还是更长时间,因为老父亲不记得了。 母亲上班就把我托付给房东大娘看着。吕梁地区的农村直至现在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土炕上方靠墙的房梁上钉上一个金属圆环,一条长绳子,一头系在圆环上,另一头系在孩子的腰上,孩子最大活动半径就是土炕边缘。我想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被拴在土炕上,每天像小狗狗一样爬来爬去。 女儿也有两年请农村保姆照看的经历。 保姆大约四十五岁左右,是因为家乡修建汾河二库暂时搬迁到我们单位附近居住的山里的移民。把女儿送保姆家,是无奈之举,是年轻时候的老公认知上出现了偏差,他想当然认为父母会帮我们看孩子,我也信以为真。在快要休完产假准备上班了,他有一天从父母处回来说,父母不会帮我们带孩子,看他沉闷不语,知道他心里很难过,接受不了,不忍心责备他。那时我独自在家带孩子,出不了门,只能拜托同事同学好友们给我寻找保姆,那时找保姆不像现在这么信息方便,全靠口口相传。但是要好的同学还是很快给我在单位附近找到了保姆,但保姆为了照顾自家是不上门的。为了让保姆一家对女儿好,我们除了工资,额外地经常给他们送米面油,送鸡蛋,给保姆老公买烟,单位分的福利直接就都送到保姆家,好在以心换心,保姆一家人,有农村人天生的淳朴,一直对女儿挺好。 女儿刚满六个月就开始每天和我一起上下班。第一周她还坐不稳当,我把她放在婴儿车里躺着,推着把她送保姆家,没过几天女儿就能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了,用一条长围巾固定好,我们就可以骑车去保姆家了。上午下午工作间隙,我会飞快地蹬上自行车赶过去哺乳,下班接上女儿去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那时真的是很充实,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 保姆有农村人的讲究,他们认为宝宝的头发不能长过耳朵,否则就会生病。女儿在醒的时候是绝对不让人动她的头发的,保姆就等女儿睡着后,用手动推子剃去女儿后脑勺的一半头发,等我下班,就接回来一个剃了阴阳头的女儿。第二天,她会刻意让女儿朝另一面侧身睡觉,再把另一边头发剃去,那我当天就接回来一个头发像被狗啃了一样参差不齐的女儿,随后的两三天每天修剪,女儿的头发才能被逐渐修剪得看上去是比较齐整的锅盖头。如此反复,我接回的女儿经常看上去让人啼笑皆非,而小小的她还不自知。保姆非常胖,爱出汗,想象一下她为了女儿的头发真是煞费苦心,既要小小翼翼地怕弄醒弄疼女儿,又要找各种角度剃去头发,真难为她了。 那时的冬天真是冷啊。女儿还未满周岁,每天早晨把她层层包裹得像个肉粽子,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再披上一件斗篷,女儿不允许给她戴口罩 ,只能用围巾虚虚地在面孔前遮挡一下,等到了保姆家大门口,女儿的睫毛上就已结了一层白色的冰霜,分别时女儿总是眼睛里满含着泪水,小嘴一撇一撇地,努力地隐忍着,马上就快绷不住要大哭起来的样子,保姆总是不顾天寒地冻,准时等在大门口接女儿,我常常不敢和女儿说再见,不敢再多看她一眼,逃一样地赶紧离开,不然我们母女就会崩溃抱头大哭起来。那时的人,真是太实诚,太自觉,从不因为自己的事随便请假,让女儿那么小就跟着我风里雨里地奔波。 过了周岁,由于我整日忙碌,饮食也跟不上,母乳渐少,早已不能满足女儿成长需求,但女儿在保姆家总是不肯好好吃辅食,每天盼着等着吃母乳,也到了该断奶的时候了。本以为会很困难,但女儿的母乳断得干脆利索,没有反复。晚上给女儿洗完澡躺床上,让她看贴了创可贴的乳头,认真地给她讲,妈妈乳头破了,很疼,不能给她吃了,我不确定女儿是否能听得懂,她只是定定地看看着我的眼睛,再看看妈妈的乳房,没有哭闹,半夜醒来赶紧把备好的奶粉给她喝,只喝了一口就发现不对,用舌尖把奶嘴顶出来,不肯再喝,没有哭闹。第二晚醒来看了一眼贴创可贴的乳房,转身睡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儿彻底断了母乳。人说三岁看老,但我觉得女儿从出生起,我们就总是配合的那么好,相互理解相互支撑。女儿定定地看着我的那种神情,被牢牢定格在我脑海里,那神情以后会经常出现,那是一种完全的信任和依赖。 女儿从满六个月至两岁半,一直由这个保姆照看,但女儿并没有对保姆产生很深的感情,每天都是那么迫不及待早早地等着妈妈,即便外面正下着大雨,只要一见到我去接她,就一刻也不想等,哭闹着立刻要走,只好把她包裹好,再藏在我的雨衣里,母女两冒着雨骑车回家,女儿会在后面开心地用小手拍着我的后背,不停地撩起雨衣看外面,高兴得不得了。我相信保姆一家对女儿不错,但在女儿心里终归觉得不是自己的亲人,不是自己的家,之所以留在那里是因为妈妈要上班,才不得已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