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素养教育通讯(2019.10)

金融素养教育动态
1. 9月26日,2019金融素养教育创新发展交流会在佛山举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的官员与教育界代表讨论了金融素养教育的佛山经验。
2. 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上海市黄浦教育局开展“财经素养开学第一课”,组织格致中学师生参观投资者教育基地。这是2019年世界投资者教育周(World Investor Week)的活动之一。
3.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宣布马来西亚2019-2023年金融素养教育国家战略。对于中小学金融素养教育,马来西亚国家战略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唤起学生、家长群体和社区对金融素养教育的支持。马来西亚政策中的这个方向体现了全球教育界对金融素养教育的新的认识。
4. 美国公共教育基金会(APEF)发布《愿景2020全美金融素养教育报告卡》,对美国各州金融素养教育的当前状况按A-F进行评分。评分的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中对金融素养教育的要求以及高中毕业之前是否完成独立的金融素养课程。根据这份报告卡,在美国只有16个州能够达到A或B的标准。在2017年美国Champlian学院金融素养教育中心发帀的《全美高中生金融素养教育报告卡》中,同样按A-F进行了评分,获得A和B的比例为48%。因为后者是对高中为对象的,可以理解为高中阶段的金融素养教育相对好一些。从中小学教育角度报告全美各州金融素养教育的还有CEE的双年度各州调查。供给的丰富显示这一教育领域获得更多的关注,但各方希望出现的突破还没有看到。
5. 美国《华盛顿时报》发表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服务研究生院Financial Access Initiative主任Timothy Ogden的文章“有更多的州强迫学生上金融素养课程,但这是浪费时间”。文中甚至研究结果和他本人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教育经验反对在中小学开展金融素养教育,给学生提供大学学费财务申请的帮助除外。他讽刺说,减少拿铁和牛油果三明治消费无助于解决美国人的财务问题。这篇文章下面足足有232条评论。愤怒的反驳者包括著名的金融素养教育机构“为了下一代金融素养教育”创始人Tim Ranzetta,“全国金融素养教育基金会”CEO Billy J.Hensley,后者在CNBC上报文呼吁“不要再宣扬金融素养教育无效论”,声称除了不要买拿铁咖啡,金融素养教育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关于拿铁咖啡和牛油果三明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媒体对此进行讨论。最新的一拨是2018底,在美国媒体上有不少评论,只要搜索“too much money on latte and avocado toast”就可以看到,讨论者非常严肃,媒体也会做到平衡报道。上一次的热议可能是2017年,澳大利亚房地产大亨Tim Gurner劝说年轻人放弃牛油果三明治以积攒购房首付。
研究与观点
Lusardi等人基于生命周期模型的财经素养教育项目评估研究
朗杰
研究发现,退休群体的金融素养水平与财富差异间存在着正相关。其政策含义是应当加强金融素养教育,但退休财富水平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希望知道哪些群体将是金融素养水平提高后最大的受益者。研究分为两个问题,哪些因素影响生命周期中的金融素养积累,对整个生命周期以及跨群体间的财富水平差异,金融素养能够解释其中多大的部分?
研究者认为,消费者在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金融素养水平有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分析为什么消费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财务行为。此外,许多消费者在退休时没有储蓄,经济学很难解释这一现象,目前的说法有个性(没有耐心)、社会保险(削弱储蓄动机)等。本研究作者认为,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对投资回收预期的差异(金融素养差异)可以解释不同群体的行为差异。作者假定,金融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投资回报的预期,并且有助于消费者使用更复杂的金融产品。
简单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将财务资源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间进行转移,以实现边际消费效用最大化。本研究的模型则假定,尽管所有的群体都会这样做,但金融素养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群体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使用PSID(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对1935-1945年出生的人群进行分析发现,在65岁时,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数为33.5万美元,而只接受过高中以下群体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数为10万美元。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55-65岁年龄段中,受过大学以上教育者有75%使用复杂的金融产品,而在高中以下群体中这一比例只有23%(他们只使用储蓄账户或连储蓄账户都没有)。
作者将金融素养水平引入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的决策中。考虑到消费者一生中金融素养水平会有所改变,在定义金融素养变化时使用了两个变量,一个衰减项,假定每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金融素养衰减。另一个是投资,为提高金融素养所支付的成本,例如咨询财务顾问的费用和学习金融素养的费用。从生命周期来看,除非消费者不断投资于金融素养,否则其金融素养水平将由于衰减而不断下降。
作者建立起一个决策规则,能够模拟消费者在不同年龄段最优消费决策,金融素养投资和金融产品选择,同时还考虑到收入变动、医疗支出和投资收益变动。作者基于2500名年龄在25-35岁真实消费者的数据进行了模拟。在排除收入影响之后,将财富积累的主要因素归因于技术性投资,而技术性投资的驱动因素就是金融素养。
模型将金融素养作为内生变量,由于教育程度高的群体金融素养较高,能够投资于复杂金融产品来提高其储蓄的收益,因此教育程度高的群体财富积累水平将显著高于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以金融素养模型推断的结果与实际相对比较接近。一项重要的发现是,消费者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确在投资于金融素养,因为金融素养的峰值出现在接近退休的年龄,这既显示了消费者的努力,也反映出消费者对提高金融素养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肯定了其他经验研究的发现,许多消费者拒绝投资于金融素养,在一定意义上是最优选择,这是因为提高金融素养是有成本的,而且并非人人都能从复杂技术中获利。(他们仍然需要储蓄来获得的保障,这些保障主要来自社会关系网络,例如社区、亲戚等。)模型能够定量分析政策的作用,比如降低金融素养获得的成本,可以对财富积累和财富不平等产生重大影响。这可以是政府提供金融素养课程或信息服务,也可以是将更多的社会保障服务置于个人名下,以刺激消费者提高金融素养,从而可以从这些账户中获得更多收入。模型还预测,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有助于提高金融素养,这个结论看来不大容易得到经验上的认可。
作者还将模型用于评估职场的金融教育项目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发现效果最好的教育项目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或者与后续储蓄或相关金融安排相结合的项目。培训年龄则以40岁为效果最佳,面向40岁群体开展的金融教育项目可以将退休时的储蓄增加10%。相反,一次性教育项目只有短期效果而没有长期的改善。
(Michaud,Lusardi and Mitchell.2013.Using a Life Cycle Model to Evaluate Financial Literacy Program Effectiveness)
陈志武等人:孔庙越多的地方,人均存款贷款额越低
朗杰
陈志武认为,从周朝开始,中国和西方走向不同的金融路径。中国重视礼制,使得宗族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替代金融市场完成跨期交易所需要的制度保证。这也导致宗族社会排斥金融市场,因为金融市场的发育提供了风险互助和资源共享,会降低宗族体系在交易市场上的价值。
龚启圣和马驰骋对清代山东107个县的历史研究发现,孔庙多的地方农民暴乱的频率显著低于孔庙少的县。他们认为,这是在为儒家文化鼓励宗族,而宗族在灾年能够有效互助,避免农民暴乱。沿着这一思路,陈志武、香港大学马驰骋、Andrew Sinclair进一步假定,儒家文化强的地区,其现代金融将更不发达,因为宗族与现代金钱存在替代关系。他们主要以孔庙和保存下来的家谱数量作为儒家影响的指标,分别以1927年和2010年为时间点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儒家文化影响力较强的地方,在1927年时的现代银行数量显著更少,而在2010年则出现金融参与程度比较低的现象。
金融素养教育参考文献(可索取原始文件)
Bureau of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2016.Building blocks to help youth achieve financial capability:A new model and recommendations[R].Washington.
Lusardi A, Mitchell OS.2014.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literacy: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2 (1), 5-44.
Mandell Lewis ,Kliein Linda Schmid, 2009.The Impact of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on Subsequent Finan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vol 20(1).15-24
OECD. 2013.Advancing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OECD. 2014.PISA 2012 Results: Students and Money, financial literacy skills for the 21st century
OECD .2015. OECD/INFE Core competencies framework on financial literacy for youth
OECD .2016. G20/OECD INFE Core competencies framework on financial literacy for adults
OECD. 2017.PISA 2015 Results (Volume IV)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Thaler Richard, Benartzi Shlomo.2004. Save More Tomorrow: Using Behavioral Economics to Increase Employee Saving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12: S164-S187.
Urban Carly, Schmeiser Maximilian, Alexandra Brown, Collins J.Michael, 2014. State Mandated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the Credit Behavior of Young Adults.FEDS Working Paper No. 2014-68, Federal Reserve Board, Washington, DC.
Van Rooij, Maarten C.J., et al. 2011.Financial Literacy,Retirement Planning and Household Wealth[J].The Economic Journal. 122(560): 449–478.
Walstad. William B. Rebeck. Ken. 2017. The Test of Financial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48:2, 113-122.
Walstad. William B, etc.,2017.Perspectives on evaluation in financial education: Landscape, issues, and studies[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Vol 48.iss 2.93-112.
Whitebread. David and Bingham.Sue ,2013.Habit Formation and Learning in Young Children[R].
Yan. Wang, 2014.APEC Guidebook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Literacy in Basic Education[R].
JA中国.2015.中小学金融理财教育课程框架[R].北京.
国务院办公厅.2015.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彭显琪、朱小梅.2018. 消费者金融素养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 (2).99-116
清崎 罗伯特·T. 2000. 穷爸爸 富爸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孙忠.2016.提高国民金融素养,中小学何为[J].人民教育.(22).58-60
俞达 刘墨海.2014.金融素质教育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10).58-59.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2018.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J]大学(研究版).(1).9-39
中国人民银行金钱消费权益保护局.2017.金融知识普及读本.2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人民银行金钱消费权益保护局.2017.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
约稿邀请
本通讯是金融素养教育的同仁交流平台。欢迎教师和研究人员来稿发布自己的研究和教学成果。通讯秘书:szbook200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