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奶奶带孙子离家出走,别让“隔代亲”成了“隔代害”
9月20日,浙江杭州一上小学男孩因作业问题被妈妈批评,奶奶心疼孙子,早上送孙子上学时欲带其离家出走。

甚至在火车站看见民警后,迅速躲藏等待警方离开。评论区网友情绪十分激动,很多年轻父母找到了共鸣,纷纷分享自己遇到的相同的经历和看法。
如今,大多数父母面对工作分身乏术,爷爷奶奶帮助照看孩子成了很多家庭的新选择,两代人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教育理念逐渐催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老人在家庭教育中到底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如何处理两代人之间的教育矛盾?
保证教育的一致性,确定主要负责人
确定孩子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其他人协商配合的模式。父母和长辈之间各执一词反而会使孩子混乱,造成不知谁说的对的矛盾状况。
在家庭教育中,老人往往会成为孩子的“保护伞”,孩子受到父母批评时,老人的宠爱往往成为孩子不能很好的反省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

和老人多沟通,共同学习育儿知识
由于生长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理念的差异不可避免。老人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接受如今的育儿理念,这就需要各位宝爸宝妈的耐心沟通和细心讲解。不要因为老人的疑问而退缩,也不要因为老人偶尔的遗忘放弃。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多向老人分享一些育儿知识的文章,分享式的沟通远远好过说教式的命令。

原则问题不能妥协
很多新手爸妈感谢老人的辛苦付出,或者不好意思指出双方父母的错误,眼见孩子向“熊孩子”发展。
比如父母不允许孩子吃垃圾食品,而爷爷奶奶总是偷偷买给孩子吃,这样孩子不但意识不到吃垃圾食品的危害,反而会更起劲地和父母顶嘴“爷爷奶奶不是这样说的!”。
甚至有可能养出“人精”小孩,明白家里谁好说话,谁满足自己的愿望。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更别说孩子了!一人搭台一人拆,正中孩子下怀,利用这些矛盾,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原则性问题一定不能妥协,4个人的反对永远比2个人的反对更有力。

主动给孩子好的影响
被老一辈娇惯出来的的“熊孩子”,往往是被父母忽略的孩子。
有些时候父母并不能24小时陪在孩子身边,但是却可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不会轻易被改变。
孩子和父母之间永远存在微妙的联结,在言传身教中,审视自己带给孩子的影响,坚持正面管教,传递给孩子积极的正能量。

给老人留面子,距离产生美
如果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了错误,不要当面指出,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提醒。或者交由夫妻一方单独沟通。
这样既不损害老人的“面子”,使老人容易信服,又不至于引发家庭矛盾,你一句我一句,破坏家庭氛围,甚至难以顾及孩子的感受,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实质问题。
如果问题实在不能调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与老人同住。但也要经常带孩子前去探望,做到孝顺父母的义务。

老人的确为我们的孩子付出太多,我们要对此怀有感恩之心,同时也要警惕“隔代亲”成为“隔代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