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问津留学文书案例剖析第5例:没有语法错误,就是好文书?差的远了!

所有文章索引请见:
本文主人公申请入学目标是19FALL的ICL-Computer Science Ph.D.项目,申请失利,遂决定GAP一年重新申请20FALL。团队收到该位同学的文书后,不夸张的可以用“满目疮夷”来形容。
目前此篇PS已8轮大改结束,同学已用于20FALL投递,录取结果暂时未知,未经修改用于申19FALL的PS原文及点评见下文。
注意:文中涉及PS材料已获得所有者授权使用,并根据所有者要求,去除部分隐私性内容。


★团队之前有做过统计,在上千篇接受处理过的文书(此处特指PS)中,使用父母作为开头段,成为自己人生方向选择的Motive的,超过6成。那么对于各个学校的reviewer,可能在看到文章中出现“my father or my mother or my parents”的时候,就失去动力继续阅读了。此处还是希望各位申请者尽量避免类似“阅读疲劳”。举一例:看过的一篇PS开头是以engineering领域内一位大牛的人生故事作为开头的,可谓一道 s非常特殊的appetizer。
★即使拿父母出场了,但确实没看到作为“人生导师”,父母如何让自己对Computer Science感兴趣的。另外,请注意,对于所要申请的专业,笔者居然选择用“PC games”作为学科入门,属于无稽之谈......因此首段从内容策略上说,失败到了极点,作为reviewer,我以为你可能要申请的其实是网游竞技学;
★ 没有明显语法上的错误,但黄色背底全为错误/不佳的语言表达,仅举一例:“never pushed me to do things I don’t like”类似的双重否定其实在英式思维中是属于低等的,reviewer更希望看到直接的表达形式。


★此段主要想表达的是笔者在本科期间的各种跟学习相关的能力,然而很遗憾,作为reviewer只能看到平庸。首先,大学期间拿了多少奖项/获得多少分/排名多少,这些是应该在CV中陈述的“结论性内容”,而PS如果这样写,就相当于扩充版的CV,失去了意义;
★同样,对于各种软件/设备的学习,也是应该在CV中罗列;
★可以看出整段文字,笔者想要通过 “很短时间内学会了很多软件”,“更短的时间内学习了哪些课程”展示自己是一个quick learner,然而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或给reviewer留下这个印象,为什么?因为PS追求的是“过程性内容/感悟性内容”。不断bluff学的有多快,学的有多好,远远不如举例通过这些skills and knowledge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或引发思考更有说服力。
★ 语言上同样没有语法错误,但黄色背底错误/繁冗的表达方式却随处可见。注意切忌出现简写的情况,如computer science在文书中永远不要用CS来代替。


★这是整篇PS中唯一谈到与computer science专业相关的内容,然而reviewer角度感觉笔者可能从来没做过computer science相关工作,因为基本都是普通人都懂得论述的common sense,如“维护个人/群体的网络隐私”;对于任何学科PS,reviewer非常希望看到笔者对学科/社会现象的观察深度(In-depth analysis)
★对于工科类PS,切忌涉及科幻内容,会直接影响reviewer对于笔者严谨性的考察;
★一篇正常的(并非优秀的)PS,整篇文章如果分为5段,至少应该有2段是陈述与学科相关的内容,即40%以上,此篇PS该部分不到10%;
★ 除非与专业研究挂钩,切忌出现类似“suicide”的负面词汇;
★黄色背底中有一处严重的用语失误“computer hacker”.“hacker”在英式思维中是贬意的,而不是给人一种非常高端的电脑高手的感觉。Reviewer会有两种感觉:笔者完全没有网络安全意识;笔者学习CS的动机不良.

打分:40/100;
审阅时间:看完开头可能不看了;
材料归类:C类
综合点评:逻辑结构混乱,看不到主线看不到分线;内容超过1800words(太多),与专业相关的却基本看不到;语法毛病不多,但存在大量歧义表达,可读性太差。因此对于一篇成功的文书,语法过关仅仅是最基本的第一步,而永远不会成为质量考量的重点。
本文为英国牛津大学【九牛问津】团队原创 (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团队由9名牛津大学在读硕博生组成,还包括几十名分布于英国 G5及罗素集团学校兼职的优秀硕博生。本系列文章旨在正留学三观,输出纯留学干货。更多留学内容可以关注公号【九牛问津】或者个人号:DY_9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