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该出生在韩国,你是很酷的好莱坞类型” | 雪莉死亡背后,韩国的仇女大战

10月14日,伊人已逝,享年25岁。
对大多数局外人来说,她的死意味着一颗新星的陨落。震惊、失落皆有,但更多的是不解:
你过得多好,为什么要赴一条无法跋涉的绝路?
可事实上,韩国女星自裁的新闻,绝非第一次闯进我们的视野。
2005年,李恩珠。
2007年,郑多彬。
2008年,崔真实。
2009年,张紫妍。
2010年,李慧林。
……
雪莉只是令人惋惜的其中一员。

这些年来,媒体多把韩国女星的死因,归咎于抑郁症。
但是,这样说未免有些避重就轻。内心的挣扎,总不是凭空而来的,外界困扰占很大比重。
相较于普通女性,她们至少拥有回报丰厚的事业、更丰富的人生选择,光鲜亮丽、备受瞩目。如果不是忍无可忍,又何苦放弃长久耕耘的一切,决然地撒手人寰?
事态至此,在这个儒家大国的土壤上扎根、疯长的仇女恐怖主义,如今才显露一角。
01 | 闻名遐迩的“长腿欧巴”和“厌女情结”
盛产“长腿欧巴”的韩剧让无数女性沉醉,然而韩国真实的性别现状却令人揪心。
且来看看,韩剧里描绘的两性关系:

而韩国真实的两性关系却是这样:

韩剧中描绘的男女“推拉”是这样子的:

但真实世界中的男女“推拉”却如此不堪:


总结一下,韩国存在的性别问题有:
▎人身安全方面
近年来,关系外的偷拍、骚扰、性侵,恋爱关系中的跟踪、缠扰、暴力、色情报复,还有婚内家暴的比例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些案件的受害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

令人脊背一凉的是,在韩国,平均每3天就有一名女性被伴侣或者曾经的伴侣杀害。
“我们没有枪,但是在家里更危险”——“韩国妇女热线”秘书长宋然熙说的这番话,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笑话,而成为了很多韩国女性的生存现状。
▎职业发展方面
在韩国,女的一入职场,基本自动被降格一等,默认负责端茶递水、买咖啡、复印这些“女人的份内事”。
领导层也会假定女员工“过几年就要嫁人”,哪怕确有实力,也鲜少给予提拔机会。
再者,韩国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愈发严重。1990年的时候,差距虽有,还不算非常明显。
但到了2014年,收入之间的悬崖差增至36.7%,同等教育水平的女性,收入仅有男性的六成多。
想想和你做一样工作的男同事月入1万,而你只有区区6千,你会是什么心情?

第三,女性一旦结婚,也被默认承包了家庭内所有劳动,因此很难再回到职场工作。
在企业的角度看来,主妇没有余力给公司贡献价值了;但在公司以外的外人看来,家庭主妇却是拿着丈夫的钱喝喝咖啡就能轻松度日的“妈虫”(可以理解为寄生虫的意思),受歧视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韩国在144个国家里排名115位,其中“经济参与机会”更跌至124位,光荣居发达国家榜尾。

▎舆论环境方面
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很严重。
对女性容貌要求高,又习惯用“温良恭俭让”的规范约束她们,女孩子不会打扮会被骂“母猪”,打扮过于时髦出位,又会被当成“碧池”。官方也将结婚率和生育率低下归咎到女性头上。
如果你追求“女权”?呵呵,不好意思,不仅会受到男同胞的强烈抵制,搞不好还会丢掉工作。


现实残酷但却是事实——能够批量满足女性浪漫幻想的国度,本质上却罔顾女人的基本权益。
没有爱,没有尊重,它只是消费着女性,靠女人的血肉维持运作——就像一个庞大的暴力机器。
02 | “雪莉们”的生存现状——缺乏支持系统
在有毒的父权文化土壤中,培育出来的女性偶像,自然可以极大程度迎合传统男粉丝的口味。
但她们是否开心快乐,又有谁在意呢?
“女爱豆”光鲜背后,往往受到经纪公司的各方面制约,犹如戴着华美而沉重的脚镣起舞:
- 对身材容貌有苛刻要求,需要时刻节食减肥、做医美和整形来保持“完美”。
- 言行举止、网络形象都需要按照公司设定好的人设来打造,“女性主义”倾向是大忌。
- 鉴于资本对于韩国各行业的渗透和围剿,大部分女艺人都会或曾经沦为财阀高层的玩物。

像女星张紫妍,就曾在2005-2009年期间,被经纪公司要求向31名男性高层男性,先后提供上百次性服务,其中一次更同时与四个男人同床。
- 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在资本的操纵下,有些女星不仅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甚至会反被家人利用,成为赚钱机器;对于粉丝来说,往往只关注她们的“人设”,欣赏美好肉体和歌舞演艺,但不能接受她们真实的一面。
星途看似璀璨,实则冰冷残酷。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女星又如何能不陷入抑郁之绝境呢?
写在最后
还记得雪莉上节目,扬着水蜜桃般的鲜活脸庞,笑吟吟地说自己不穿内衣是为了舒服——像独角兽那样遗世独立,带着些许天真,些许莽撞,不为迎合世人的期待而出现,却夺人眼目。

我们无从得知雪莉生前经受了什么,但至少可以不用恶意的字眼去中伤她——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同为女性的骄傲存在。
生前,雪莉就凭借“出格”的态度,获得这样的评价:“你不该出生在韩国,你是很酷的好莱坞类型”。
说是赞美,但也透着一种“我们国家就这样”的无力感。
好在,她的死目前已经引起了韩国方面的重视。在群众的呼声下,韩政府计划推出相关法规,杜绝针对公众人物的网络恶评。
看起来,曙光又多了一点。虽然只是微弱的一点,但至少可以避免“雪莉们”在再度陷入绝境时,找不到任何一根稻草。
而这,或许就是她曾经可以抓住的那根稻草。
参考资料:
[1] An epic battle between fenimism and deep-seated misogyny is under way in South Korea, Isabella Steger, Quartz, 2016. 10. 24
[2] South Korea gaming: How a T-shirt cost an actress her job, BBC News, 2016. 09. 13
[3] 害怕被抛弃的欧巴们,韩剧以外的仇女世代,Abby,女人迷,2016. 09. 08
[4] 结婚率低怪女性学历太高?韩国政府报告惹祸了,朴春兰,端传媒,2017. 03. 17
[5] 韩国男青年发起“反女权”运动,男性就业难怪女性抢位?,谢莲,新京报,2019. 09.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