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长江南(作者:范时勇)
一
长江以南,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沿江而上,上海、南京、镇江、马鞍山、芜湖、九江、岳阳、涪陵等城市,繁荣葳蕤、发达富庶。
而地处重庆主城范围内、与渝中半岛隔江而治的南岸区,虽有大江阻隔,但从来没有缺席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发展。
先秦时期,巴国定都江州,南岸区是巴人活动的重要区域。广阳坝上,巴人先祖凭借四面环水的天然庇护,自由渔猎,生息繁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远古巴人的蛛丝马迹。同时,也以实物的形式,承载着重庆这段远古的记忆。
公元前316年,秦国派遣张仪、司马错借道巴国灭了蜀国,回军途中,顺势把巴国收入囊中。巴国灭亡,秦置巴郡,辖江州县。南岸区为江州县属地,受治于秦国巴郡。其时,涂山脚下已有街市和村庄。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江州县改名垫江县,南岸隶属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公元561年),又改垫江县为巴县,并废枳县入于巴县,南岸隶属巴县,属楚州巴郡治地。
隋、唐、宋、元、明、清,巴县建制及名称一直延续,南岸为巴县属地始终未变。但县制之上的州郡,却时有变化调整:隋代巴县属渝州巴郡,是巴郡的治地;唐代巴县先后属渝州、南平州、渝州;宋代属渝州、恭州、重庆府;元代属重庆路,是重庆路的治地;明清时期属重庆府,是重庆府的治地。
辛亥革命后,巴县由重庆蜀军政府直辖,南岸区也在重庆蜀军政府管辖范围内。
1929年重庆建市,拓展市区范围,由巴县划入南城坪、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四坊,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对其进行管理。至此,“南岸”作为一个独立行政区域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1935年2月,国民政府行政区划改制,废除厢坊制,实行分区设署,编划保甲。全市划为六个区,“南岸市政管理处”所辖范围编为重庆第四区,下半年改为第六区。1939年5月,重庆市改为行政院直辖市,第六区划为重庆市第十一、十二两个区。1941年,从巴县划入崇文、大兴两乡,设重庆市第十五区。1944年7月,第十一区分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十八区。其时,长江南岸并设了4个区。
1950年6月,在十一区区公所驻地觉林寺召开南岸4个区全体干部会议,宣布将原4个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第六区。次年,郭家沱由江北县划入第六区,增建为乡。1952年10月,两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并由巴县划入文峰乡。1955年10月,第五区更名为重庆市“南岸区”。“南岸区”作为一个区级行政机构,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郭家沱街道和峡口镇的郭家沱村划归江北区,巴县的长生桥、迎龙、广阳三镇及九龙坡区花溪镇的二塘村划入南岸区。调整后,南岸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8个街道办事处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垭6个镇,以及从巴县划入的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南坪南城大道。
1999年底,撤销玄坛庙街道,并入涂山镇。 2001年,将原大佛段街道并入涂山镇。2006年,合并黄桷垭镇、南山镇,设立南山街道。至此,南岸区所辖范围调整为:铜元局、花园路、南坪、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南山等7个街道和南坪、涂山、峡口、鸡冠石、长生桥、迎龙、广阳等7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长生桥镇广福大道1号。
二
南岸区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长江南岸,位于东经106°3′14″-106°47′2″、北纬29°27′2″-29°37′2″之间。区境西部、北部频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幅员面积263.09平方公里,陆地占90.33%,河流占9.67%。
作为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岸区的地形地貌与重庆市一脉相承。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向斜平行分布,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低山主要分布在南山街道及广阳镇。丘陵主要分布在南坪、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等街镇。平坝面积小,零星分布,其中以广阳坝上坝、下坝和铜元局等地面积较大。
全区有森林面积700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28.2%。依山傍水,仰拥重庆南边的绿色屏障南山,俯临长江、嘉陵两江,山水园林特色显著,风景秀丽优美宜人。
南岸区是重庆发展较早的一个区域,先秦时期即有人类居住。至秦汉,已经形成村庄和街市。重庆开埠,海关外关即设在南岸,大量外国洋行和机构进驻,南岸龙门浩一带,成了重庆最早的“洋人街”。抗战时期,南岸居住了大量军政、文化界人士,如:何应钦、宋美龄、林森、马歇尔、戴笠、陈立夫等,文化界人士包括茅盾,巴金,郭沫若,胡适,陶行知等均曾在南岸居住。改革开放以后,南坪作为重庆主城五大核心商圈之一,商业和商务楼宇面积率先双双突破百万平米,辐射綦江、万盛、南川等区县;新建的南滨路,引领重庆时尚消费,已成为重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
重庆,是一座大山大水纵横交错的城市,这座有着独特山水之韵的城市,从古至今,留下了人类多少艰难求索和坚毅奋进的足迹。而作为重庆附中心之一,这坐城市每一道个性鲜明的元素,都有南岸区的有力支撑;这座城市每一次超越自我的发展,都有南岸区的卓越贡献。
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来到南岸,受到涂山部落举全族之力的支持。甚至将部落首领的女儿涂山女娇嫁给大禹,与大禹部落同进同退、命运与共。在涂山部落的支持下,大禹经历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悲壮故事,为后世留下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以及“责任”和“献身”两个充满力量的词语;涂山女娇完成了“望夫化石”的凄美传说,为后世留下了对爱情的忠贞,让我们对爱情多了一分念想。这,就是在南岸处处有迹可循的“大禹文化”。
南岸涂山之巅,绵延十几公里的山谷地带,南宋时期,万窑柴烟,热火朝天,人来马往,热闹非凡。“涂山窑”创烧于北宋末,到南宋时期,这里已经形成当朝最大的烧制陶器的“工业区”。当时,大半个王朝所使用的陶器,均来自这座镶嵌在渝黔古道上的明珠小镇。直至元朝实现统一,兴旺一个半世纪的“涂山窑”,终于走向衰亡,并渐渐淹没在尘土之中,为后世留下了神秘的“宋窑文化”。
南岸境内,老君山半山有老君洞,始建于汉朝三国时期,汉末曾为天师道道场。唐代又被重修为纪念大禹之妻涂山女娇的神庙,曰“广化寺”。明末战乱后又为道士接管,传法全真龙门一派,乃西南道教的祖庭之一;涂山之巅有涂山寺,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供奉大禹及其妻子涂山氏的塑像,乃重庆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南滨路上有慈云寺,始建于唐代,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为十方丛林,以大爱之心作出惊世骇俗之举,在寺院内设置“爱道堂”安置尼众,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座允许僧、尼在同一座庙宇内修行的寺庙;弹子石人头山有弥勒大佛,乃全国唯一一座由农民起义军修建的大佛;广阳镇金紫山有金紫山大佛,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南岸区的“宗教文化”,深厚而丰富。
1891年重庆开埠,海关外关设于南岸狮子山,负责验关业务。外国洋行纷至沓来。先是英人立德乐在龙门浩一带“永租”下上新街、马鞍山、瓦厂湾等“九湾十八堡”连绵数十里的沿江土地,修建码头、厂房、库房和货栈。紧随其后,各国的洋行、兵营、领事馆等机构,在长江南岸沿江一线铺陈开来,形成了事实上的“十里洋场”和重庆最早的“洋人街”,为南岸以及重庆留下了迤逦的“开埠文化”。
抗战爆发,国府西迁,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国民政府划定迁建区,将集中于市区的机构迁往市郊分散,南山被划为迁建区之一。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在黄山之巅设别墅,用于居住及办公,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及二战远东战场的一些重要指令,均从这栋别墅里发出。黄山,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以及二战远东战场事实上的指挥中心,亦是陪都时期国统区的精神支撑,为南岸以及重庆留下的丰厚的“陪都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从黄桷垭前往南山植物园的崇文路旁,因当地农户无意中发明的一种鸡肉的做法,被大众接受并广为传播,继而形成“泉水鸡一条街”。“泉水鸡”,成了重庆江湖菜浪潮的开启者之一,至今屹立重庆美食江湖不倒。千禧年之后,老厂金竹村黄金公路两旁陆续出现了一些生态火锅园,依山而建、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景观秀丽,高举“陆派火锅”的大旗,引领世界火锅之风气,竟然成为重庆的网红打卡地。南岸区的“美食文化”,历来是重庆人民心目中最有滋味的念想。
说到网红,重庆一跃成为中国的网红城市,仅2019年国庆7天大假,重庆就接待了3859.61万外地游客!外地游客来重庆旅游,山城夜景是必须打卡的景观之一。说到山城夜景的最佳观测点,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当仁不让。在这里可以俯瞰两江环抱中的渝中半岛,犹如一锅沸腾的红汤火锅;南滨路的夜景,是以平视的角度,看灯火倒影、江水迤逦;而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黄桷垭老街的夜景,则可以深入其中,细细品味。——南岸的“夜景文化”是立体的。
四
如今的南岸区,辖区内有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园区)”;有为了更好地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经济辐射作用的“重庆中央商务区(南部)”;有汇集了华为、中兴通讯、海尔智能家电、中移物联网、中交兴路、美国高通、中科创达、科大讯飞等知名物联网企业的国家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有与武汉光谷、贵阳数谷、合肥声谷齐名,定位为特色智能产业集聚区、数据运营平台集聚区、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智慧生活新城和智能化生态圈的“重庆智谷”;有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6所综合高校、1所高职院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大学城”……
2011年3月18日,南岸区和巴南区共同建设“江南新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从此以后,长江以南两区携手,共同规划方案,共同绘制蓝图,共同运作推进,打造重庆主城经济“第三增长极”,为建设“重庆二环沿线万亿工业板块”提供广阔的战略平台和重要支撑。同时,作为重庆向南出海大通道的桥头堡,“江南新城”还是重庆联系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的重要门户。
南岸起风景,“三生”更“三宜”。
所谓“三生”,是指空间——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所谓“三宜”是指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环境。南岸区新的发展定为是:发挥依山傍水、城林交融的生态优势,建设“三生三宜”品质城市,让南岸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岸的明天会更美好!
最后,用清康熙朝的户部郎中、著名诗人王士祯路过重庆、乘兴登临涂山绝顶时,看大江东去、胸怀豪迈、感慨万千,对重庆、对南岸的概括之作作为结尾吧:
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
山围巴字国,苔没夏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