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
家人群里看到婶婶发的一条消息,大意是让小姨将弟弟手机里的卡放到电话手表里,把手机寄去给她。让弟弟每天晚上放学回家都必须给她打电话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周五、周六不在家必须带电话手表,她会随时打电话了解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下次考试成绩必须达到自己设定好的目标,数学75分、语文65分、英语70分、科学75分、社会60分,如果这段时间很努力在学习但是成绩没达到,她会给他机会继续努力,要是没努力导致成绩更差就给他办休学,让他出去打工,去给人家搬砖,麻烦大家帮她一起监督。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最震惊的是,弟弟的成绩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差了?弟弟今年上初二,他的语文、数学老师都是我以前代课时候的同事,去年还有和他们联系,聊过弟弟。他们都说弟弟是个惹人疼爱的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脑子不是特别灵光,但是算是班里乖巧的孩子。有时候稍微说句重话,看到弟弟眼里满含泪水,于是就说不下去了。那时候,弟弟成绩在班里应该是中等偏上吧。可看婶婶在群里发的这个目标成绩,那下降的真不是一点点。于是也一直想找机会和弟弟聊聊,但好像都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
我是看着弟弟长大的。2006年暑假他出生,我从县城回家,自家都没有回,就跑去看他了。他不知道是多少着急出来看这世界,都等不及婶婶被送到县医院,直接在镇上卫生院就出来了。他可能是这么多年来唯一一个在镇卫生院出生的孩子吧。那时候我住姑婆那儿,每天放学回家就是逗他玩儿。初三住校了,也常常在午休的时候跑回去抱一会儿他。记得有一次中午抱着他在门口晒太阳,然后小伙子不声不响在我卫衣兜里拉了一泡屎,一点都没有弄到地上,全在我兜里。导致后来我再抱他的时候都有阴影了。那时候流行拍大头贴,现在家里的相册里还有好多弟弟哈喇子的大头贴。
后来出去上高中大学,再回来以后,弟弟已经上小学了。我在镇上代课的时候,带过弟弟所在的班级。因为是弟弟,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更加关注他一点。有一次看到他上课走神,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很明显,回答不出来。于是我带着姐姐的情绪以老师的身份批评了他。他在全班同学面前站着,听着我说他,努力睁大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我们家里人常说,弟弟的眼泪是最不值钱的。平时在家随便说他一句,眼泪立马就下来了,要多可怜有多可怜。于是家里人对他的眼泪早就免疫了。但后来再也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了,为了照顾小男孩在班里的面子。
我教初中的时候,每周会有几天早起去看早读。常常我才起床就能在宿舍的窗户里看到操场上有他打球的身影。有时候路过操场,故意停下看他打球,弟弟明明已经看到我,只要我没有叫住他,他都假装没有看到我,好像承认看到我,就不能继续打球了,得回教室去早读。不过说实话,他的球打的还是不错的,但似乎过于沉迷在篮球的世界里了。有一次周末回家,刚好有空,检查了一下他的数学练习册,结果那一课的作业,居然一个都没有做对,哪怕是最简单的算术。那一次,他被叔叔打了。
其实我不觉得成绩代表一切。我也能理解弟弟的贪玩,毕竟我也曾是小孩子。都说现在都是应试教育,说老师只知道教给孩子答案,然后让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将答案还给老师,老师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去提问。我觉得这话不无道理。教育或许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绝不是我们可以放纵孩子不学习的理由。不以成绩论英雄,但必要的学习还是需要的。小学初中高中,其实是我们大多数人系统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成绩不好,但我们不应该不去学习。我不知道弟弟是出于什么原因成绩不好,或许沉迷打球玩游戏,或许是基础太差跟不上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了。但是作为家长,还是要和老师一起积极引导他努力学习。虽然成绩好不代表着将来就一定会出人头地,但在该学习的时候放任自己,我们如何确保在将来需要做好其他事情的时候会尽力去做呢。
上次看到弟弟是带妹妹们出去吃烧烤,弟弟出去打球,所以落单了。结果我们吃好下楼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他和同学也坐在这家店里。同学都点了吃的,唯独他没有,一问才知道身上没有钱。突然就觉得好难过,好像想起了当年的自己。让他点了吃的,帮他结了帐,那时没有想过要如何教育他,就想当一个能给他买东西吃的姐姐。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弟弟妹妹讲道理,也不知道这样的说教有没有给他们增添烦恼。但是我又矛盾地认为,有人关心,总比没有人在意要好。于是又开始想着,下次见到弟弟要如何劝他好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