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加班后的反思
今天是2019年10月20日,星期天。明天就又要上班了。上一周加班的情况非常严重,说好的6点下班,加班到7点,8点,周四竟然到9点40才下班,回到家的我,都已经11点半了。这样的加班情况直接导致小组里一人辞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小组的负责人竟觉得这样的加班是挺正常的一件事。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我确实感到很难受。适当的加班我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加班到7点,迟一些7点半,我觉得已经不能再多了。再说了,合同中6点下班,所以6点之后的时间就应该是自己的呀。愿意加班说明自己有责任心,愿意为公司付出自己额外的时间。可不愿加班不也是正常的吗?好吧,是我太天真了。
将多个人的工作量让少数人去完成,让员工被迫加班的伎俩也许只有我还感到新鲜吧。公司需要业绩,公司需要控制成本,它才不管你累不累呢,它只在乎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是的呀,就像在社会中和比人竞争的我一样,公司也有它的竞争对手,公司也有它自己的难处。
也许是我并不热爱这份工作吧。可如果我热爱的话,我就能够接受无节制的加班吗?我想应该也不是,原因很简单,我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和公司只是雇佣关系,它出钱,我出时间和技能。在合同约定的价格和时间内达成交易。既然如此,我又为啥要平白无故地为公司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呢?这么说来,我不愿意加班只是因为我和公司的关系是雇佣关系,我加班所创造出的价值大部分会被公司拿走,我得到的只是一个可能被领导发现的“工作认真”、“有上进心”的好印象以及升职加薪的可能性。这样的好印象和可能性对我来说似乎都太过遥远,以至于我不愿相信它们可以成真,毕竟漫长地默默付出只为换取一张空头支票怎么算都不是很划得来。当然,这仅仅是对我而言了。其实转念一想,拼命工作的人儿最终得到领导赏识,升职加薪,工作步入正轨,生活迎来春天的故事应该也有很多。但同样也有很多没能迎来春天就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并中途放弃了的人儿。也许他们再多熬些日子,就可以得到赏识了,可他们不知道这一天究竟什么时候到来。想想就觉得挺无奈的,有些人在那个时候运气就是比另一些人好那么一些。借史铁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就命运而言,休伦公道。
其实,我不愿通过加班来得到领导赏识,让自己的事业步入高峰是有原因的。自毕业后,我就一直没想过走这样一条路,因为它太过漫长,而青春又如此短暂,宝贵的青春年华,我更希望能够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儿,哪怕再苦再累,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儿,我觉得都是值得的。但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心中憧憬着的世界都快要被没埋了,可我还不打算放弃。我经常问自己,我真正热爱的东西是什么?一开始,我也很困惑,不知道生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后来坚持看书,才发现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的多,很多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我想去看看;很多别人做过有趣的事儿我想试一试;很多才子佳人的事迹和作品同样令我动容。看完了很多人的一生,才觉得,人生真的很短暂,既然来了,就应该珍惜时间,听从内心的安排,活出真实的自己。现实是很残酷的,好像自己的这些向往都并不那么容易实现,但也正因如此,这些向往才显得弥足珍贵,这些向往是一种动力,是让自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容易倒下的一剂良药。
眼下,工作时间内工作,工作时间外看书思考充实自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可现在的我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格。我需要先解决温饱问题,这是现实,改变不了就接受。我需要积累知识和经验,这是我可以做到的,坚持看书、坚持思考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