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容易患流感,且病程长,预后差――贾晓周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根据中国流感监测网络发布的数据,截止到 2019 年 3 月,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仍然较高,需要密切关注。流感起病急,虽然多数患者可在几天内好转,但还有部分人会因肺炎等并发症发展成重症流感,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1。 1 肥胖者似乎更易患流感 Karki 等人的研究发现,246,494 名 45 岁以上成年人在经过 1,840,408 人年的随访后,1,891 人被实验室确认为流感(粗率为 10.3/万人年),其中 623 人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与 BMI 正常(22.5-25.0 kg/m2)的人相比,肥胖者(BMI 30-40 kg/m2)和非常肥胖者(BMI 40-50 kg/m2)流感发病率分别高出 27%(校正风险率 [aHR]:1.27,95%CI:1.10-1.46)和 69%(aHR: 1.69,1.24-2.29)。住院治疗的等效 aHR 分别为 1.57(95% 可信区间:1.22-2.01)和 4.81(95% 可信区间:3.23-7.17)。在 BMI 超过 22.5 kg/m2的人群中,BMI 每增加 5 kg/m2,诊断为流感的风险增加 15%(aHR: 1.15,95% 可信区间:1.09-1.22) , 住院风险增加 42%(aHR: 1.42,95% 可信区间:1.30-1.60)2。 为什么肥胖的人更容易中招?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 BMI 和流感之间的免疫病理关系。肥胖通过改变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损害对流感感染和流感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他们常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脂肪肝相伴,恢复能力也比较差。 2 接种疫苗也不一定有效 有人可能会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去接种疫苗不就好了。健康成年人接种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于肥胖者而言,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也许就更差了。 2012 年,发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上的研究指出,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者接种流感疫苗后 CD8+T 细胞活化减弱,功能蛋白表达更低,也就是说,肥胖可能会削弱机体对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BMI 更高的人在接种流感疫苗 12 个月后,抗体滴度下降更多3。 无独有偶,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团队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他们纳入 1022 名在流感季节接种了三价灭活流感疫苗的成年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肥胖者在接种流感疫苗后,仍有 9.8% 的人确诊流感或出现流感样症状,而这一比例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仅为 5.1%。研究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肥胖者身上抗感染的 T 细胞功能有缺陷,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4。 3 肥胖者属于流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容易中招?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 年版修订版)》,以下人群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1。 1)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 ≥ 65 岁的老人; 3)有特定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4)肥胖者,体重指数(BMI)>30 kg/m2;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肥胖者成为了重点关注人群之一。 我们都知道,衡量超重和肥胖的主要指标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 体重 (kg)/身高 (m)2)。2009 年,发表在《PLOS 医学》(PLOS.Medcine)的一项全球汇总分析揭示了肥胖和流感的关联。通过对 19 个国家超过 8 万人进行调查,研究者发现肥胖(BMI ≥ 30)与流感病情加重有关,病态肥胖可能是 ICU 入院和致命结局的危险因素5。 4 不仅易感,还更难痊愈 肥胖的流感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公共卫生学院的 Aubree Gordon 博士的一项研究通过对 1783 人进行监测,研究了 2015 至 2017 年三个流感季期间,流感的家庭传播中,肥胖对于病毒传播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症状的肥胖成人比非肥胖成人排毒的时间长 42%。即使在少症状和无症状的成年人中,肥胖也使甲型流感病毒患者的排毒时间延长了 104%6。 肥胖导致的免疫功能改变和慢性炎症有关。这种免疫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流感患者的排毒的持续时间更长。 5 流感患者的及时治疗依然是关键 流感季已经到来,一方面,人们应该进行流感的预防,多锻炼,控制体重,努力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开展及时治疗也是防控流感的关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修订版)》、《2018 年医务人员流感培训手册》等权威指南,尽早对流感开展抗病毒治疗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尤其对于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如前文所说的 BMI>30)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开展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证实,在患者发病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即使发病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修订版). 2018.11.19 [2]KarkiS,MuscatelloDJ,BanksE,etal.Associ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