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好久的一篇对于《蛙》和《丰乳肥臀》的理解
时间线在上世纪的中国小说都逃不过一些个话题——大清亡了、抗日战争、自然灾害、文革、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即使我亲历的并不多,但在各种各样的记载中我体会到了这些故事的荡气回肠,毕竟社会主义探索路程中的每一道坎儿都是一部史诗。
九月末和十月初花了大概有二十多天拜读了两本莫言先生的作品。说来惭愧,这位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他得奖之前我丝毫不认识。此前有计划接触,但是止步于随着名声上涨的价格,在书架上看到 “莫言”两字,我便抽了一本拿回来了。
第一本是《蛙》,起初只看名字,我觉得这是一本田间地头劳作的描写乡村生活的简单的村庄的故事。读后才发现上当了,虽是农村生活,但聚焦在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故事主要讲了姑姑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斗士的高度奉献的一生,故事也算跌宕,情节也有起伏。我读的时候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们庄上就有一个计划生育指导站,说白了就是个小医院,据奶奶说,当时周围所有人家的妇女都在这里做的结扎手术。所以当我看到书里为了防止超生而做的荒唐残酷的行动时,我总能想到这些事可能也就发生在指导站里。书里,姑姑从一个给予生命的接生医生剥夺生命的计划生育负责人,他始终听从国家的号召,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即使是自己的侄媳妇。我丝毫不怀疑可能因为是文学作品而将人物形象夸大,我觉得,在那个时代,肯定有比姑姑更狠更严厉更不讲情面的人。一家人为了儿子一个劲的生;即使怀胎八月,不符合规定也要打掉;为了抓一个孕妇而拆掉邻居家的房子;这些初读感觉荒唐,但是有过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还有更残酷的,书里一般不让写。
中国在探索时期的典型病态就是:为了管理庞大的国家,领导者的决策往往是站在最高利益的角度。至于如何层层向下推广,如何落实到基层,这些问题需要基层的领导者们在接受指示后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摸索,而摸索难免磕磕碰碰。这些领导人在当时可能不被大家所理解,即使背负骂名,压力和口水要将他们击垮。但是万幸的是,我们有像姑姑的这样一群人,立场坚定,眼界独到,绝不动摇,切实地把政策给落实到位了。为人民服务大抵当是如此。说到中国人的品性,就绕不开鲁迅“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觉得我不能评价姑姑这样的无产阶级斗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们也没有新中国。
《丰乳肥臀》在厚度和时间跨度上算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了。如果说《蛙》魔幻主要在结尾,而这部从一开始便奇妙起来了,铁匠一家,女人掌锤;为了儿子,生了八个女儿;儿子是个恋乳癖。反倒是为了生活卖掉女儿和“借种”显得平淡了一些。感觉看《白鹿原》让自己对长篇小说更加挑剔了,从《穆斯林的葬礼》《秦腔》《四世同堂》到这本《丰乳肥臀》都没有给我酣畅淋漓的感觉,抑或是所处时间段和环境影响了阅读的感受。总感觉莫言的笔更加柔软,洋洋洒洒百万字,荡气也回肠,但是总是缺了代入感,描写的人物不少,故事内容也丰富,但都魔幻色彩略重,明明是可能发生在身边的事,却又很难产生代入感。只有为了儿子生存的母爱始终如一。《丰乳肥臀》把中国的伤疤比较大胆的揭开了,外国人总喜欢看国人写国人出丑,写中国受过的伤。
以上是在10.16上午写下的,到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感情了。最充沛的时候是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拖沓了两天,情绪都流到键盘里了。关于这两本书引起的对于姑姑和母亲的思考我应该会在日后再动笔一篇。
莫言的颁奖词是“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意思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魔幻现实主义算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风格,从马尔克斯到陈忠实再到莫言,他们的色彩较为浓厚,有时读不太懂他们所想表达的内涵。《蛙》结尾的代孕,《丰乳肥臀》的奸尸、恋乳、最后的飞黄腾达和起起落落我看的都糊里糊涂,以我的年纪和见识我也解读不出来什么深远的意味。
可能再等等,我才能产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觉吧。
我觉得刘震云、余华也算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他们俩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