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他们 就像在看锅里狂奔攀爬的螃蟹——关于汉尼拔·莱克特
世界,并不恐怖。
人也并不恐怖。
恐怖的是变化,是让人变为“另一类人”的变化。
他的世界,那个从现实中剥离出来的电影世界,是心理惊悚类电影大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散发着一种独一无二却又难以定义的气味。
这种气味弥漫着他的电影世界,让他成为这个世界的绝对核心。
他的世界,是每一个电影爱好者都了解的。
那么,这次让我们一起聊聊他吧。

汉尼拔·莱克特
汉尼拔出生在立陶宛的一个贵族家庭,童年的他和英俊的爸爸、漂亮的妈妈以及年幼的妹妹一起生活。

生活恬静而又幸福,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让人向往。
只是命运的列车已经拉响了汽笛,汉尼拔无忧无虑的笑着却不知道列车将把他带到另一个世界。
一个让他成为他的世界。
起式——战争。
二战是这一场变化的起手式。
起手式成,后续的变化便连绵不绝行云流水的发生了。
也像是竖立着的多米诺骨牌,在第一块倒下后,其他的依次倒下。
战争是吃人的,不仅因为人的生命会被战争吞噬。
在战争中,人也会被人吃掉。
一群穷途末路的军人,和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躲在一栋没有任何粮食的房子里。
寒冷、饥饿、恐惧折磨着所有人。

但是在这栋房子里,没有人想死。
要怎样才能活下去呢?
汉尼拔和这群军人都活下来了。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长大后的汉尼拔丢失了这一段记忆。
人类是矛盾的。
或者说欺骗是人类生命深处的本能——为了生存,欺骗可行。
汉尼拔脑海深处牢牢地记忆着当时的情形,但是生命的本能却在不停地将记忆与汉尼拔进行阻断。
既要记住,又不能想起。
汉尼拔在这过程中被捶打着,成长着。
嘭——烟花盛开。
是科学的进步,绽放了烟花。
一瓶针剂,带汉尼拔回到了那片树林,回到了那个雪天,回到了那栋房子中。

他看见一群男人围绕着自己和妹妹,他们睁大眼睛唱着童谣,其中一人把妹妹从汉尼拔怀中带走,打开门走进风雪。
汉尼拔喝到了肉汤活了下来。
记忆是座宝藏。
他看着屋里所有的人,画下了他们的样子。
宝藏里的她——苏醒了,变化正是开始。
妹妹苏醒了,她一直在汉尼拔的身体里。
伴随着那一口肉汤,汉尼拔和妹妹融为一体,共享生命。
她从沉睡中醒来,很饿。
比在木屋里的时候更饿,因为她没有喝到肉汤。
而且她变得不完整,还有好多部分在世界各地,妹妹很伤心。
汉尼拔又见到妹妹,怎么会让妹妹伤心呢?
要找到他们,帮妹妹恢复完整,也要让妹妹吃饱。
变化结束——复仇圆满
汉尼拔医学生身份毕业,是一名外科医生以及心理精神医生,还跟着自己的婶婶学习了日本剑道、插花等贵族技能,也在古典文学与音乐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并且擅长烹饪并且有着极为独特的见解。

他智商高绝并且外表俊美人畜无害又具有吸引力,但是这副外表之下的他却越来越与“人”分化区别开。
如果说,在记忆找回、复仇圆满之前,深夜中每每惊醒的汉尼拔是因为心理受创而造成人格分裂后的一种不稳定性的表现。
那么在汉尼拔的复仇过程中,每完成一次复仇,便是治疗一次曾经受到的心理创伤。

在汉尼拔将妹妹恢复完成的过程中,汉尼拔的人格也在补全,只是补全后的人格,已经是另一种形态的人格。
当复仇圆满,人格也被重新补全,在汉尼拔身上发生的变化也结束了。
汉尼拔·克莱特成为了那名举止优雅、智慧渊博的贵族博士。
用大众的目光来观察汉尼拔的时候,人们无疑是恐惧的——他是食人魔,人怎么可以吃人呢!
可是,已经完成变化,人格被重新补全的汉尼拔,已经不是人们所定义的“人”了。
从汉尼拔的视角看这个人群涌动的社会,马路上行走的无非是“牛与羊”。
这里的汉尼拔像什么呢?
笔者想到了两个比喻可以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变化后的汉尼拔。

据记载,在圣经和古兰经中都提到先知摩西(穆萨)曾拥有一根手杖。这根手杖曾是摩西牧羊时用的手杖,在他成为先知的时候,上帝赐予了他几项奇迹以说服法老和他的人民,他的手杖也因此获得了神奇的功能。
《圣经。出埃及记》4章2-5节记载,摩西在他牧羊的旷野受到神的呼召。摩西想逃却神给他的使命,他用了许多推托的理由,为了巩固摩西的信心,神吩咐摩西把他手中的杖丢在地上。摩西一丢下去,就变作蛇。神吩咐摩西抓住蛇的尾巴,它又变回蛇。神许诺亚伦为摩西的发言人。(创世记4:14-17)
神吩咐摩西拿着这杖,好行神迹。(创世记4:17)
这里的牧羊杖也隐喻了,在神的眼中,人也是羊罢了
对了,亚伯也是放羊的,并且为上帝供奉了"羊群中头生的"、"羊的脂油"。上帝对此满意又欣喜。
又比如《道德经》中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由此可见,上帝也好,圣人也罢,只是和人不一样的人罢了。
哦,不过汉尼拔的饮食习惯倒是也让我想起了西方神话中的血族,举止也有些相似。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血族也一样是“神”。
关于不一样——世界观、法则与神迹
“牙仙”是汉尼拔的追随者。

童年不幸的他也在完成着他的变化意识。
只是汉尼拔在内心深处对他十分的厌恶。
汉尼拔十分看重礼仪,他喜欢人们彬彬有礼,并且尽可能的善待女性,对女性保持着高于男性的尊重。
这是汉尼拔世界观中的法则之一。

汉尼拔惩罚的第一个人是《少年汉尼拔》中调戏猥亵婶婶的胖屠夫,只是这时的汉尼拔世界观中的法则并没有完全清晰的显现,这一次的惩罚更多是世界观驱使的本能。
而人格补充完全之后,汉尼拔也成熟了。

因此“牙仙”这个自以为是的追随者在汉尼拔看来就是一直爬虫,汉尼拔借助威尔的手除掉了“牙仙”。
不过,这整个过程都是汉尼拔在囚禁室中为自己设计的一个有趣的让自己不再无聊的游戏而已。
包括威尔在《红龙》影片开始前寻找汉尼拔做调查协助一样,只是威尔的天赋,让汉尼拔兴趣高涨,以至于在游戏中汉尼拔不断地启发和误导威尔,让威尔不断激发自己的天赋。
“牙仙”只是汉尼拔发现的可以激发威尔天赋的工具,而且是一件因为破坏了汉尼拔的法则而即将被处理掉的工具。
《沉默的羔羊》中,史达琳在第一次拜访汉尼拔的时候,汉尼拔禁室隔壁的邻居侮辱了史达琳。

几天之后,这名邻居便吃掉了自己的舌头。

汉尼拔是如何做到这件事情的?
这并不十分容易解释,但是可以笼统的把汉尼拔做的这件事成为“心灵操控”——不是被操控了,谁会愿意吃掉自己的舌头。
这件事,算是一种“神迹”吗?
汉尼拔对史达琳产生兴趣,或许她想让史达琳成为他的信徒,因此用“神迹”惩罚了侮辱史达琳的人——让人追随你的前提条件不就是在准追随者面前施展神迹吗?
“水牛比尔”也在完成自己变化的过程中,只是同“牙仙”一样,破坏了汉尼拔的法则。
不过汉尼拔对待史达琳的态度要比威尔好的多,威尔知道的话,应该会耸耸肩觉得无可奈何吧。
汉尼拔对女性的态度真的比对男性要好很多。
《人魔》中,维杰和保罗的下场也再次印证了汉尼拔对于破坏自己法则的人的毫不留情。
维杰同性恋加恋童癖加恶棍。

影片中的那段回忆的镜头,维杰把自己吊在装置道具上,阳光射进玻璃窗,汉尼拔俯身捡起一块玻璃,递给维杰,然后刑罚便开始了。
维杰的这一段刑罚,也可以称为心灵操纵的“神迹”了。
保罗对史达琳的辱骂与歧视,更让保罗成为了汉尼拔餐桌上的一份惊喜。

他依然在那里 来回踱步
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对于汉尼拔,仅仅用善良或是邪恶来评价他或许太过草率。

那是对他的不尊重,也是对我们认知的不尊重。
他或许应该说是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人”。
他成为了他。
他在我们认为的人间和地狱之间来回踱步。
汉尼拔·克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