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语

我觉得豆瓣友相册里的这幅画,配合杜拉斯的《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令人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也许老年人的皱纹就是生活中这样的平缓节奏中痛苦的印记🤔他的期待只能去叠加《牧神午后》的追忆😊
书的简介指出:……连串的追忆、的呼应与反衬意念、情绪的起伏与翻腾,通过山下村民们聚会时的欢笑、通过老人一舞蹈与音乐,通过四周光线、景色变幻的渲染与烘托,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热闹与孤单并存而更显荒凉的意境与情绪,萦绕在全书,既凸现了老人内心深刻的寂寞与孤独,又彰显了小说主题:期待。他也许期待包工头的到来,以便讨论露台工程的开展;他也许期待女儿的归来,以减轻他孤单的痛苦和生活的不幸,他也许期待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别的什么东西。 昂代斯玛先生注定了要一直等待下去,为了一句承诺,为了风景的美好,或者不为什么,仅仅是一次纯洁的等待。这种等待以其内容的不确定性、目的的模糊性而具有了哲学层面的深刻内涵,在淡化的人物刻画、淡化的故事情节、淡化的生活内容中,在荒凉情绪的包围中,杜拉斯寄寓了深沉的含蓄与深刻的启示,使小说超越了文本的限制,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意蕴。 豆瓣友评论: 至少,这本书比《琴声如诉》强多了,后者是百分百的痛苦,而本书,痛苦在于平缓的几乎看不到流动的节奏和进度。给4星,是这本书在描述和模糊叙事上,有某种切近边缘的恰到好处。
cf
第25页:他又陷入孤独之中,这种被遗弃的孤独之感正因为她来过(当然她的到来这件事本身是这般审慎而深有用心),更加显得深广无边,令人张皇失措 第27页:昂代斯玛先生觉得自己被一种欲念所吞没,去爱另一个孩子,他感受到这样的欲念,他的感情只能顺应这种欲念,此外他是无能为力的。
第30页:总会有一个人去爱她,爱得如醉如狂,那个人不是他,本来可能是他,但他毕竟将不是那个人。
第41页:小女孩的回声在昂代斯玛先生四周飘摇荡漾,很久很久都没有消散,这回声可能含有某些或然的意义,但是一点也没有捕捉到,回声渐渐远远飘去,渐渐消散,消融到悬浮在深谷阳光上千差万别的闪光之中,变成无限闪烁的光芒组成成分之一。回声终于消失了。
第45页:他从自身的表现找到了安慰。这种安慰叫他厌恶,他整个身心都灌注了这种不可逆转、确定不移的厌恶之感。这天黄昏时分他感到的这种厌恶,与他过去一生所具有的信心无分轩轾,完全相等。 时间在消逝,昂代斯玛先生还在等待,再次适应着这种等待。
第89页:他们同时也在听着这首歌,这首歌如同是被扼紧的喉咙发出的不绝如缕的柔声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