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的背后
 blzj 0.192·字数 740 · 阅读 32019-10-14 21:05 最近听儿子说他的好朋友在课堂上被老师打了。被打的这个孩子来过我家几次,也在一起吃过饭。孩子比较腼腆,听说他被老师打了,我也感到心疼:这个孩子不皮的吧?是不是孩子成绩差,老师恨铁不成钢? 儿子说:“他是上课时没有按老师要求抄答案,在发呆。” “妈妈,发呆很正常,黄××读书这么好也发呆,也被老师批评过的。” 我一时语塞,对儿子说:“一堂课上,要做到时时刻刻全神贯注不大可能,但关键点还是要注意听,按老师要求做。” 但是我内心对于老师打学生的行为还是不敢苟同。老师是不是可以找些另外的惩罚措施?比如罚写作业?罚跑步等等。 昨天下午,这位被挨打的同学跟我发QQ,问儿子这周末的英语作业是第几课时。 下面是部分聊天内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来孩子发呆是没有听懂,在想思路?! 虽然我无从考证孩子说的到底真与否,但是不管是与不是,事情的发展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虽然有了一个漂亮的答案,但是孩子的那道题目最终搞懂与否就不得认知了…… 关键是这个孩子刚刚一次单元测试满分100分得了45分,可他告诉我他不想上职高,言外之意是他还想考好一点的学校。他是个上进的孩子。“发呆”的原因是他在努力。
可能老师也有他的教育方式,他也有压力。就像我作为一个母亲,很多时候还是管不住自己,更何况老师一个人要带这么多孩子。今天我拿出这个事例,至少我们家长要引以为戒,以后尽量耐住性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下面是我摘录一位优秀母亲――植竣妈妈的语录: 很多机构只能传授学生具体的知识点,短时间内应付考试,却对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无能为力的原因,习惯培养,很难成为培训机构的服务范围,只能取决于家长的认知和执行力。而家长的认知和执行力,也是需要通过学习提升和有人持续督促帮助的。带小K的过程带给我很多思考,孩子是天赋很好的好孩子,但因为家长的不当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成长。这也是我后来逐步开始面对家长,以家长为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 植竣妈妈说孩子的习惯要靠家长的认知和执行力,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展现自我,聪明的妈妈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