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库尔德人的婚礼

最近土耳其宣布出兵叙利亚,预计在与土耳其东南部接壤的叙利亚北部建立安全区。土耳其新闻上出现最多的除了总统埃尔多安的演讲外就是击毙恐怖分子的数量,当然也免不了土耳其部队人员牺牲的消息。但其实我更愿意关心一下平民的死伤情况,不用多想也知道平民的死伤不管官员如何信誓旦旦的强调精确打击其实根本难以避免,而对面一方的恐怖组织,作为报复而射向土耳其境内的炮弹大多也是落入平民地区。这就使我不由的担心起住在边境上以前的同事们。
同事中有两位是住在土叙边境上的镇子上的,两个人都是库尔德人,他们的镇子上也都是。在此想插入一段,土耳其此次行动的直接目标是打击叙利亚境内被土耳其定性为恐怖组织的库尔德武装组织,这个或者说这些组织有独立建国的政治诉求。虽然在土耳其很多土耳其人由于库尔德武装或者其他历史原因对库尔德人存在偏见,但绝不能不由分说的把库尔德人和恐怖组织划等号。我也曾私下里和我这些库尔德同事沟通过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土耳其共和国公民库尔德人仅此而已。虽然看似是政治正确的答复但也分明带着被误解的些许无奈。还记得有次和其中一个同事在东部出差,途经一个酒店时他指着酒店跟我讲当年是如何被库尔德武装组织拦下扣押,而后又如何逃脱的惊魂一幕“我就是逃到了这个酒店,住了好几晚,真是捡了条命”
他们的镇子离这次土耳其出兵的口岸非常近。昨天我先打通了其中一人 当时的一位东部主管的电话,寒暄后问他是否有影响,他说婚后搬到了远离边境的市区,影响不大;另一个就没那么乐观了,没等我来的及寒暄就得知他的小舅子家有亲戚被对面飞来的导弹炸伤身亡了。哎 我说你什么打算,不行出去躲一躲,他说他能怎么样,坐着等着,一大家族的人都在镇子上根本跑不了,只能祈祷自己不是那个倒霉蛋。简单寒暄了两句也不知道从何安慰他 说了些祝福 保重的话,匆匆挂了。
回想起当年一起工作的时候,去东部的机会真的不算多,偶尔能和东部的同事见上几面也是为的工作匆匆来,匆匆去。唯独一次“私交”是那位主管的婚礼。
说真,若不是要代表公司为新婚员工送去祝福 可能这辈子也不太可能来到这个叫Suruç的小镇。Suruç是真正的边境小镇偏远而原始,这里距离叙利亚区区10分钟车程。当时是2018年的5月,虽然那段时间边境上还算太平,但“要不要去边境上看看”还是一句玩笑话,原因是这一侧的土叙边境所在地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势平坦,植被稀疏,站在边境上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目标。
去之前心里有些打鼓,要知道作为边民 安防意识必不可少,所以决定当地枪支普及率的因素只是挂在墙上还是藏在床底的问题。其二,东部地区的婚礼习俗和我们相似的是“要弄出点动静”,只不过我们是放鞭炮,他们放枪 每年东部由于婚礼放枪误伤围观群众的新闻从未断绝过。好在Suruç镇上几年前禁止了这一传统。
这里简单提两句土耳其人的婚礼习俗。当地人整个结婚有四个重要日子,一般是在半年内完成,第一,订婚 订婚一般只有非常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参加,没有特定的仪式,主要是男方请女方及家属在餐厅聚餐,确定结婚事宜,献上订婚戒指之后合影跳舞;第二,领证 这是最有仪式感的一环, 所有亲朋好友都可以一同前往当地政府婚姻登记处见证,婚姻登记处是一座大的礼堂,前台上是一案装饰美观的白色长条桌,正对台下并排放置的两把座椅属于新人,条桌两个侧面的座椅属于证婚人,一侧证婚人旁边坐公职宣讲人,新人着婚纱礼服或小礼服,证婚人着正装,宣讲人着特殊红色金边的传统披风;宣讲人照本宣科读一段,新人答是或愿意,之后证婚人确认见证,合影;第三是婚礼前夜,也称指甲花之夜,属于女方,有些在手上涂抹颜色的传统习俗仪式;最后是婚礼当天。
我们的婚礼通常是早上开始,中午前结束才吉利,而土耳其人的婚礼重头戏在晚上。接亲大体差不多,一早新郎驾着装饰好的婚车在亲戚的陪同下前往女方接亲,接上后去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拍婚纱照,沿途鸣笛庆祝 到中午左右驶往婚礼现场;西部的婚礼现场一般安排在酒店或者可以承办的餐厅,沿海地区也有驶往码头,在船上举办的;东部主要是在当地专设的婚礼沙龙举行。
我们那天是下午到的,到的时候婚礼沙龙外已经停了不少车,门口附近坐满了人,沙龙里传来阵阵伴奏声,接亲的队伍还没有回来,沙龙里面的人在随着伴奏跳舞,外面的喝茶聊天。陆陆续续的还有些同事的亲朋好友赶过来。大概打量了一下来宾,男宾大都着装没有太多新意,以深色西服为主,女宾则各有不同,有的是礼服套装,有著晚礼服的,而为主的是当地传统民族服饰,表面饰有各色花纹的长袍从肩颈覆盖到脚面,腰间扎一条金色或银色装饰带,或长发披肩或是用一条半透明的白色纱巾精心包起。
没过多久,一辆装饰着红绿丝带的车辆缓缓驶入院内,所有来宾都涌向门口迎接,男的大都微笑着驻足观看,女的则人手一块彩色方巾,将新人团团围住 一只手高举向天空挥舞着方巾,整个肢体也随之扭动起来,另一只手捂在嘴上发出“呜噜噜噜”的声音。这个声音听来一点也不觉得陌生,想来我们的电影里凡有北方游牧民族骑马的镜头时,马背上的人总会发出同样的声音,没记错的话姜文的天地英雄里响马子们冲锋或者围堵时出的就是这个声音。人群随着新人缓慢向沙龙内移步,场景换到了屋内。
屋内两侧摆满的椅子座无虚席,估计半个村子的人口都在这儿了,整个婚礼仪式非常简单,除了主持人简单的串场说了几句大多说时候前台的音响一直不断地播放着各种伴奏音乐,明显感觉来宾们对这些曲子非常熟悉,除了有人跟着唱,更明显的是所有人跟着乐曲的变化,变换着不同而又一致的舞步,对的 跳舞才是婚礼的主题。
说到土耳其人的舞蹈,不了解的或有耳闻他们各个能歌善舞,这其中包括男士,稍有见过的或许觉得他们真是好笑,那样的步调甚至比走路难不上几个节拍。而土耳其人自己对于舞蹈的理解来源于“兴致”。
土耳其民间从西到东,不同地区跳着不同类型的舞蹈,彼此之间还有些互相瞧不上。但大致无非两类 群体舞和个体舞。群体舞在婚礼上堪称永恒的主题,此外在广场上,步行街上球赛的看台上甚至游行队伍中都是随时可以搬出来的好戏,互不相识的人们手牵手,或围成圆圈,或拉成一字跟着节奏分明的特定音乐手上下摇摆,脚左右踢动,若要加入,随便牵上谁的手,看一下左右的脚步当即学会,若只是围观值得品味的是他们脸上洋溢的恣意与纵情,很难想象这般简单的步调却又能如此投入的演绎;另一种单人舞或者双人舞同样在难度上并无太多新意,你可以称它为舞蹈,但他更像是通过肢体的表达讲述一段众人皆知的历史故事以此引起共鸣,不明就里的旁观者很难理解表演者所要创造的意境。大多时候婚礼上由新人诠释,舞台上是专业的表演者。
那天我们也通过身体力行为新人送去祝福,而且好在的是席间有餐可用,想来那第一次参加的无餐婚礼也是尴尬的不行。当然送份子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当时是有新人家人来一桌桌收的份子,记上姓名和几个金子或者对应的金额,其实在西部一般份子的给法是两位新人各带一条绶带,来宾把金子或钱别在上面。无论如何,从西到东土耳其人婚礼主旋律是掌声与欢笑声,那天我们玩的差不多就早早的奔了机场,当地人则一直把祝福带入这个边境小镇的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