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叙之胡适
胡适其人,褒贬不一。褒的人赞他为新文学做的贡献(白话推广),赞他的才情与洒脱,赞他与原配旧时代裹脚女人的一生不离不弃。贬的人鄙视他的为人品行,说他做了卖国贼,支持东三省割裂,顺便踩了一脚他的学问,嘲讽他36个博士学位,为水经做注不成,讥他自诩好男人却处处风流。
怎么说呢,褒贬都是他,德不配位大抵是最大的争议。这世上神太少,人为主,一个人总有那样或这样的毛病,不能一竿子都打死,也不强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喜爱。
看他的自叙,还算公允。连着他所著的新努力,加上他的颜值,对其颇有好感。看,这就是我的光明正大的不公允。
他对女人的几点看法,让身为女性的我颇为受用。解放身体、解放思想、经济独立、由于自己,四个维度层层递进。可惜,直到现在,女性也不能说完全做到了。这其中,经济独立算做的最突出的,至于思想是否由于自己,难讲啊,好多人都没有思想(我觉得我也没有)。关于身体,现代人倒是颇令人费解,无论男女,都爱上妆容修饰。那么,坦诚相见时,将何以自处?
有一则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不记得小学时是否念过,总之有似曾相识感,看完觉得胡适先生在骂我。就像他日记里写的打牌的堕落和懵懂的人生,其实很多人都在过差不多生活。
关于读书的那一段,如获至宝。所有读书的大家,应该都走在那条相同的路上。带着问题和兴趣上路,前者让人不至于迷在书里,人云亦云,后者让人有动力坚持。追根问底、旁征博引,是路引。书看一本,容易偏激,看一类,尤其几种思想在一起打架,要趟过去就只得分辨、拆招,形成自己的观点。读书,是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勤奋的。
胡适大抵是个看得开、通透的、宜生活的人,给他一生,富裕也好,清平也好,骂名也好,他都能接住。有人也说他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能掐会算完美错过各种雷区。抗战时在外任职做学问,内战时回国扯大旗,新中国成立时去了台湾(他一直不喜gcd),避开了文革(次子死于此时期)。
不以牺牲个人的自由来成全国家的自由,这种思潮在那个年代是反动的,不被理解的。在刚刚过去的振奋人心的70年庆典期,讲这话有些不合时宜,但那确实是自由的,较对现代人的口味。爱国不以思想绑架为前提,忠的是自在人心。
文化的断代中,他曾想以一己之臂力,开自信之先河,哪怕豪言说弃,也是怒其不争。21世纪快有二十年了,胡适应该为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