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羽管键亲之旅
羽管键琴老师来邮件,说有个调音师朋友Carey(当然了,羽管键琴调音师)要来上海,要我接待一下。事情是这样的,carey是奥地利人,这次专门为世博会荷兰文化馆的演出找琴,调琴。邀请他来的羽管键琴家,叫Albert-Jan Roelofs 。
我跟他们取得联系的时候,他们已经去上交问过那台羽管键琴的下落了,得到的答复是那台琴“消失”了。
我听说上海音乐学院还有一台羽管键琴,于是自告奋勇去打听。
第一回合,我问了上音的几位老师,都不知道这台琴的存在。我不得不告诉Carey,说查无此琴。
第二回合,Carey回电,说不对,这台琴他94年来上海的时候调过,还有王建中副院长的一封感谢信在。他居然还详细地告诉了我琴的牌子跟年龄(1961 Neupert),真是有心人啊。顺便他还告诉了我一个小故事,当时他在修理的时候,上音的一位调音师跟着看了三四天,就向他讨证书,以证明自己可以修理羽管键琴。上音的那位调音师还说,Bösendorfer曾经给过他一张类似的证书。Carey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他,这个证书我无法开给你,因为你根本不会修羽管键琴,要知道这些手艺我学了十年呢,可是你只跟了我三四天。
第三回合,我通过朋友找到了常弹羽管键琴的上音的孙畅。终于知道,这台琴的确还在,但是已经弹不出声音了,放在那里没有人会修,更没有人弹。根据孙畅的判断,94年之后应该没有人再维护过这台琴了。
第四回合,今天下午,我和老婆,调音师,羽管键琴家(一个荷兰人),一行四人,来到了上音,探访carey这位阔别16年的老朋友(那台琴)。管理乐器的丁老师带我们去了贺绿汀音乐厅边上的一个小房间,那琴就在那里躺着呢,像是一直处于沉睡中。的确,弹不出声音了。carey很爱惜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了一番,打开了工具箱。。。真是会者不难,十分钟不到,老朋友就被唤醒了。又弄了几下,声音就很不错了。最后Albert-Jan Roelofs 弹了一段精彩的意大利协奏曲。让我觉得,这琴的声音还不错。
丁老师感慨地说,这琴多少年没人会弄,这下终于碰到行家了。出租费用好商量的,因为你们把琴修好了呀。但是你们看,有些零件缺失了,能不能帮我们补齐啊?我们可以花钱买的。
carey告诉他,由于是手工制造,这些零件都是定做的。94年的时候,这些零件就缺失了,当时他给那个号称能调羽管键琴的调音师做好了一批备件,寄过来,但现在看来,那人显然是没有装上去。现在再订做,意义也不大了,因为琴太老了,卖给博物馆,买个新的吧。。。
四个回合下来,至少我们有了一架可以演奏的琴,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大家也有了一些底气。
但是Albert-Jan Roelofs 还是心不死,于是一行人又去上交寻找那台号称“消失”的羽管键琴。接待我们的是管后勤的X老师。哈!运气好,他居然有钥匙!于是我们顺利地见到了那台20多年的日本产的羽管键琴。这台琴也是carey的老朋友了,因为carey十多年前给上交也调过很多次音。Albert-Jan Roelofs 一弹,就决定用它了。于是就开始了谈判。
X老师说,上交有规定的,这台琴,租一天,2500元,你们要用3天,也就是7500元,还不包括昂贵的运费。Carey说,他以前若干次来上交,都是免费调音,而且这次借走,他也会把琴调到最佳状态之后还回来,所以能不能便宜一点。X老师说,这台琴,他们自己有调音师调的,就是调钢琴的那位。于是我们相对无语,怪不得调不好呢。当然,这怪不得X老师,他又不是演奏家!
Albert-Jan Roelofs 又说,你看,我们城市(海牙)乐团的指挥家尼姆·雅尔维
刚刚指挥过你们乐团,他跟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有了这层关系,能不能便宜一点?(典型的音乐家的思维)。X老师说他也很为难,因为那是团里的规定。他要明天问问团长。Carey说,团长是他朋友,但是这次他来,电话,传真,email一律无法联系到他。X老师说,那就更要问了,说不定真有什么原因呢?最后Albert-Jan Roelofs 说,他还是决定要租,虽然贵得有些离谱。
明确了要租之后,我们就离开了,因为要等X老师联系团长。10分钟后,X老师来电,说刚刚找到团长,不能出租,因为下周要用。于是一切都结束了--看上去结束了。
晚上,Albert-Jan Roelofs 来电,说他通过上交的朋友(也许是某位音乐家)查过了,上交下周的演出不会用到此琴。而且他真的很想用这台琴,因为这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琴了。他又说,他已经跟荷兰领事馆,又跟世博会说了这件事情,明天双管齐下去借。就算明天的演出不能用,后天,大后天还有两场呢!
Albert-Jan Roelofs 最后有点儿委屈地问我,你说,中国人这都是怎么了?我花大钱去借,还帮他们修好,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他们为什么不干?为什么又一会儿说“消失”,一会儿说下周有演出呢?既然有演出,X老师当时跟我们谈的时候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提?我们走后10分钟就打电话说找到团长了。他到底找了没有?是不是在应付我们?反正是一百个想不通。当时我有无地自容的感觉,他问我,我问谁去?最后Albert-Jan Roelofs 说,上交有一位温潭先生,当年跟他打过交道,现在此人何在?我说,此人已退休。此人也是我的英雄。此人能理解我,也能理解你,因为此人本人就是一位有良心的音乐家,后来不拉了才做行政的。
我能理解Albert-Jan Roelofs 的心情和他的做法。既然他能够不远千里专门从奥地利请一位顶级调音师来,就一定能执着追求一件更好的乐器--哪怕只是好那么一点点。不禁要为他鼓掌。因为他做了我一直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好的音乐家与一个一般音乐家的区别。好的音乐家,很多时候只是更执着一点而已。我又上网查了一下此人,不少的唱片,还录过赋格的艺术。。。
我无法体会演奏羽管键琴之美,因为这不是我的领域--当然,我学过两个学期,粗通而已。但是我能够欣赏羽管键琴之美,因为我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听众。我想,演奏家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开一场fortepiano的音乐会,因为那个是我的领域。然而,上海没有这种琴。
Albert-Jan Roelofs 到底能不能如愿以偿?现在我还不知道,然而我之所以在今天深夜如此疲惫的情况下坚持赶着写完此文,是希望热爱古乐与羽管键琴的朋友不要错过他的音乐会。因为这类音乐会在上海太难听到了--从我们找琴的艰苦程度就可见一斑。就算是我做一个广告吧。三场音乐会的地点都在上海常德路800号荷兰文化馆,时间与介绍如下:
http://www.douban.com/event/11927956/
皇家音乐学院,海牙
音乐会,早期音乐合奏///5月31日(周一)/// 19.30/// 票价Y 150
音乐会,早期音乐,伊丽莎白·沃尔菲施(Elizabeth Wallfisch)与Albert Jan Roelofs ///6月1日(周二)/// 19.30 ///票价Y 150
音乐会,古典音乐合奏///6月 2日(周三)/// 19.30///票价Y 150
皇家音乐学院,始建于1826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音乐学府。在这里,音乐与舞蹈、科学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和表演都均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遍布四周的优秀艺术家对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有着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们也深受校园内艺术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为了证明这一点,皇家音乐学会举办了两场音乐会。专门研究和从事历史表演的早期音乐系的教授和学生们将用17、18世纪的声乐技巧和乐器来进行表演。古典音乐系将为观众献上室内音乐演奏。
两位在17、18世纪早期音乐表演领域都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师将成为早期音乐系表演内容中的一大亮点。这两名大师就是男声最高音迈克尔·钱斯(Michael Chance) 和巴洛克风格的小提琴演奏家伊丽莎白·沃尔菲施(Elizabeth Wallfisch)。表演期间,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将与这两位杰出的音乐大师同台表演。届时,观众可以欣赏到亨德尔(George Frederic Handel)、亨利·普赛尔(Henry Purcell)以及巴赫(Bach)等著名作曲家所创作的歌剧选段。此外,迈克尔·钱斯 和伊丽莎白·沃尔菲施还将在举办音乐会期间分别举办讲座。届时,富有音乐天赋的中国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到17、18世纪音乐演奏的技巧。
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系的表演由著名的大提琴家Harro Ruijsenaars领衔。演出活动将以一种研讨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在两天的表演活动中,中国学生将和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共同表演,从而近距离接触19、20世纪欧洲室内音乐的重要曲目。研讨会的目的是促进双方对音乐背景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向观众表演。双方的学生将共同演绎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艾尔诺·多纳尼(Ernő Dohnányi)和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曲目。
我跟他们取得联系的时候,他们已经去上交问过那台羽管键琴的下落了,得到的答复是那台琴“消失”了。
我听说上海音乐学院还有一台羽管键琴,于是自告奋勇去打听。
第一回合,我问了上音的几位老师,都不知道这台琴的存在。我不得不告诉Carey,说查无此琴。
第二回合,Carey回电,说不对,这台琴他94年来上海的时候调过,还有王建中副院长的一封感谢信在。他居然还详细地告诉了我琴的牌子跟年龄(1961 Neupert),真是有心人啊。顺便他还告诉了我一个小故事,当时他在修理的时候,上音的一位调音师跟着看了三四天,就向他讨证书,以证明自己可以修理羽管键琴。上音的那位调音师还说,Bösendorfer曾经给过他一张类似的证书。Carey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他,这个证书我无法开给你,因为你根本不会修羽管键琴,要知道这些手艺我学了十年呢,可是你只跟了我三四天。
第三回合,我通过朋友找到了常弹羽管键琴的上音的孙畅。终于知道,这台琴的确还在,但是已经弹不出声音了,放在那里没有人会修,更没有人弹。根据孙畅的判断,94年之后应该没有人再维护过这台琴了。
第四回合,今天下午,我和老婆,调音师,羽管键琴家(一个荷兰人),一行四人,来到了上音,探访carey这位阔别16年的老朋友(那台琴)。管理乐器的丁老师带我们去了贺绿汀音乐厅边上的一个小房间,那琴就在那里躺着呢,像是一直处于沉睡中。的确,弹不出声音了。carey很爱惜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了一番,打开了工具箱。。。真是会者不难,十分钟不到,老朋友就被唤醒了。又弄了几下,声音就很不错了。最后Albert-Jan Roelofs 弹了一段精彩的意大利协奏曲。让我觉得,这琴的声音还不错。
丁老师感慨地说,这琴多少年没人会弄,这下终于碰到行家了。出租费用好商量的,因为你们把琴修好了呀。但是你们看,有些零件缺失了,能不能帮我们补齐啊?我们可以花钱买的。
carey告诉他,由于是手工制造,这些零件都是定做的。94年的时候,这些零件就缺失了,当时他给那个号称能调羽管键琴的调音师做好了一批备件,寄过来,但现在看来,那人显然是没有装上去。现在再订做,意义也不大了,因为琴太老了,卖给博物馆,买个新的吧。。。
四个回合下来,至少我们有了一架可以演奏的琴,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大家也有了一些底气。
但是Albert-Jan Roelofs 还是心不死,于是一行人又去上交寻找那台号称“消失”的羽管键琴。接待我们的是管后勤的X老师。哈!运气好,他居然有钥匙!于是我们顺利地见到了那台20多年的日本产的羽管键琴。这台琴也是carey的老朋友了,因为carey十多年前给上交也调过很多次音。Albert-Jan Roelofs 一弹,就决定用它了。于是就开始了谈判。
X老师说,上交有规定的,这台琴,租一天,2500元,你们要用3天,也就是7500元,还不包括昂贵的运费。Carey说,他以前若干次来上交,都是免费调音,而且这次借走,他也会把琴调到最佳状态之后还回来,所以能不能便宜一点。X老师说,这台琴,他们自己有调音师调的,就是调钢琴的那位。于是我们相对无语,怪不得调不好呢。当然,这怪不得X老师,他又不是演奏家!
Albert-Jan Roelofs 又说,你看,我们城市(海牙)乐团的指挥家尼姆·雅尔维
刚刚指挥过你们乐团,他跟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有了这层关系,能不能便宜一点?(典型的音乐家的思维)。X老师说他也很为难,因为那是团里的规定。他要明天问问团长。Carey说,团长是他朋友,但是这次他来,电话,传真,email一律无法联系到他。X老师说,那就更要问了,说不定真有什么原因呢?最后Albert-Jan Roelofs 说,他还是决定要租,虽然贵得有些离谱。
明确了要租之后,我们就离开了,因为要等X老师联系团长。10分钟后,X老师来电,说刚刚找到团长,不能出租,因为下周要用。于是一切都结束了--看上去结束了。
晚上,Albert-Jan Roelofs 来电,说他通过上交的朋友(也许是某位音乐家)查过了,上交下周的演出不会用到此琴。而且他真的很想用这台琴,因为这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琴了。他又说,他已经跟荷兰领事馆,又跟世博会说了这件事情,明天双管齐下去借。就算明天的演出不能用,后天,大后天还有两场呢!
Albert-Jan Roelofs 最后有点儿委屈地问我,你说,中国人这都是怎么了?我花大钱去借,还帮他们修好,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他们为什么不干?为什么又一会儿说“消失”,一会儿说下周有演出呢?既然有演出,X老师当时跟我们谈的时候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提?我们走后10分钟就打电话说找到团长了。他到底找了没有?是不是在应付我们?反正是一百个想不通。当时我有无地自容的感觉,他问我,我问谁去?最后Albert-Jan Roelofs 说,上交有一位温潭先生,当年跟他打过交道,现在此人何在?我说,此人已退休。此人也是我的英雄。此人能理解我,也能理解你,因为此人本人就是一位有良心的音乐家,后来不拉了才做行政的。
我能理解Albert-Jan Roelofs 的心情和他的做法。既然他能够不远千里专门从奥地利请一位顶级调音师来,就一定能执着追求一件更好的乐器--哪怕只是好那么一点点。不禁要为他鼓掌。因为他做了我一直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好的音乐家与一个一般音乐家的区别。好的音乐家,很多时候只是更执着一点而已。我又上网查了一下此人,不少的唱片,还录过赋格的艺术。。。
我无法体会演奏羽管键琴之美,因为这不是我的领域--当然,我学过两个学期,粗通而已。但是我能够欣赏羽管键琴之美,因为我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听众。我想,演奏家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开一场fortepiano的音乐会,因为那个是我的领域。然而,上海没有这种琴。
Albert-Jan Roelofs 到底能不能如愿以偿?现在我还不知道,然而我之所以在今天深夜如此疲惫的情况下坚持赶着写完此文,是希望热爱古乐与羽管键琴的朋友不要错过他的音乐会。因为这类音乐会在上海太难听到了--从我们找琴的艰苦程度就可见一斑。就算是我做一个广告吧。三场音乐会的地点都在上海常德路800号荷兰文化馆,时间与介绍如下:
http://www.douban.com/event/11927956/
皇家音乐学院,海牙
音乐会,早期音乐合奏///5月31日(周一)/// 19.30/// 票价Y 150
音乐会,早期音乐,伊丽莎白·沃尔菲施(Elizabeth Wallfisch)与Albert Jan Roelofs ///6月1日(周二)/// 19.30 ///票价Y 150
音乐会,古典音乐合奏///6月 2日(周三)/// 19.30///票价Y 150
皇家音乐学院,始建于1826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音乐学府。在这里,音乐与舞蹈、科学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和表演都均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遍布四周的优秀艺术家对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有着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们也深受校园内艺术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为了证明这一点,皇家音乐学会举办了两场音乐会。专门研究和从事历史表演的早期音乐系的教授和学生们将用17、18世纪的声乐技巧和乐器来进行表演。古典音乐系将为观众献上室内音乐演奏。
两位在17、18世纪早期音乐表演领域都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师将成为早期音乐系表演内容中的一大亮点。这两名大师就是男声最高音迈克尔·钱斯(Michael Chance) 和巴洛克风格的小提琴演奏家伊丽莎白·沃尔菲施(Elizabeth Wallfisch)。表演期间,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将与这两位杰出的音乐大师同台表演。届时,观众可以欣赏到亨德尔(George Frederic Handel)、亨利·普赛尔(Henry Purcell)以及巴赫(Bach)等著名作曲家所创作的歌剧选段。此外,迈克尔·钱斯 和伊丽莎白·沃尔菲施还将在举办音乐会期间分别举办讲座。届时,富有音乐天赋的中国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到17、18世纪音乐演奏的技巧。
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系的表演由著名的大提琴家Harro Ruijsenaars领衔。演出活动将以一种研讨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在两天的表演活动中,中国学生将和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共同表演,从而近距离接触19、20世纪欧洲室内音乐的重要曲目。研讨会的目的是促进双方对音乐背景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向观众表演。双方的学生将共同演绎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艾尔诺·多纳尼(Ernő Dohnányi)和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