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无聊人生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可能意味着你也曾经真真切切的无聊过。心理学上是不是有个定理,说人们会更容易注意到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比如孕妇,会觉得满大街都是孕妇。而你无聊过,你体会过索然无味,生无可恋,甚至绝望,因此你会被这个标题吸引。我是今天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到的这个题目,和我当下的人生契合的严丝合缝,所以我决定回到家就把它写下来。
无聊人生第一版:你为什么不找个人一起去?
必须要承认,我现在找不到这样一个人。
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我的心理状态是享受一个人旅行。那会儿正是文青上身的青春时期,被网上的背包客浪迹天涯的故事所吸引,总是幻想着经历那种别人文字下的风花雪月。说走就走,听起来多酷,甚至在出发之前就在设想回来以后被别人问起旅行的细节,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一个人去的,然后对方睁大眼睛,一脸佩服的表情,以及啧啧称奇的夸赞。哪个虚荣的年轻人不想要呢?那时候带着文青光环的自己,旅行的一路上还能自带滤镜。一切刁钻的人,稀松平常的事,都能拔高内涵,加过度解读。“门卫大爷人真好,我求求他他就让我进来了”;“这片水塘好神奇哦,它的堤坝居然是一个沙堆,我也太好运了吧,居然能被我看到,我不会就是那个天选之子吧?”。。。。。。什么愚蠢的想法都会出现,但是我不想否认过去,这就是曾经的我。忽然某一天开始,我不再喜欢自己一个人旅行了。感觉一个人出去毫无兴致,无非是换一个地方吃东西,玩手机,看电视。那段时间,正好我还有朋友。朋友约了一起旅行,一共有2-3次这样的经历,其实并不愉快。因为我是一个极其不会处理亲密关系的人,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很难相处。其实我是说不出口。对于使自己不开心不满的事情,我说不出口。似乎是因为不好意思把自己的要求直接的表达出来,又似乎是生气于他人的不自觉。我总觉得,有些事情对方应该要主动想到啊,怎么不做?是故意不做?那不就是自私吗?我如果跟对方提了,岂不是变成我自私了?所以我就不说话,不高兴,拉着脸开始变得很冷。对方会觉得我莫名其妙,问我我也会说没事,然后就陷入冷战。因此,我与他人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压力很大,生怕什么时候就陷入了之前描述的怪圈。中间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不出去了,也没再和别人一起出去了。当然也没有什么人约我。后来到了上海,工作和生活陷入人生低谷。我几乎要抑郁了,开始找一些方式来排解。当然最有效的就是出去走走。然后我又一个人去了昆明/重庆。出去徒步也都是一个人,不再约任何人。好多次了,徒步队友问我,为什么不喊个朋友一起来?我敷衍着,人家都没时间,我也是忽然想起来就来了,来不及约了。我妈也说我,为什么不喊个人一起去?我强硬的回答,有什么好担心的?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人,能有什么危险?如果去徒步,有领队关照,一路上还有那么多队友,也买了保险,没有什么值得担心害怕的。
我在上海没有朋友。
我约谁?
无聊人生第二版:孤独等级算什么?
有好事者居然做了一个孤独等级的对照表,按事件排下去,就可以一一对应到属于孤独的第几级。比如有: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唱ktv,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做手术。。。不好意思,我满级。
因为我是一个很好吃的人,但是怪在只吃正餐,从不吃零食和水果,所以每顿饭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如果没吃好就感觉像是一顿没吃一样,馋得难受。加上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有机会吃各种餐厅,也就养成了下馆子的习惯。但是中国的合餐制对单人用餐者是非常不友好的,一个人去餐厅吃饭通常一进门就会被问到“您几位?”回答“一位”好像显得格外的刺耳。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每次进门的时候都会说两位,然后入座之后就开始点餐,然后制造出一种另一个人还在来的路上的样子,自己慢哟哟的吃起来,等到吃完的时候,直接买单走人。中途如果有服务员来添水或者问另一位何时到,我就说:“哦,他来不了了,我一会儿吃不完打包吧。”然后从从容容的吃完。屡试不爽。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这么拧巴干什么?我就一个人去吃怎么了呢?话虽如此,但是大环境就是这么个畸形的环境,当你一个人去做一些普世意义上被认为是应该群体行动的事,就难免有人指指点点,投来一束分不清是同情还是猎奇的目光。我深知我还没有厉害到完全可以不在意这些,我承认我的拧巴,找个方式让大家都体面。
无聊人生第三版:生活在我这里暗淡无光。
我上一次意识到自己不热爱生活是在今年年初。那会儿我正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生战场,陷入困境。我抑郁,恐惧,行尸走肉。忽然有一天,太阳出来了。那可能是那个阴霾多雨的冬末初春,洒进上海的第一个艳阳天。我一大早出门去,迎着太阳去散步,忽然间,我意识到,最近这段时间的困境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不够热爱生活。我真的不热爱生活,因此我眼睛里看到的全部都是负面消极的生活镜像。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写一个小集,《生活中的100件幸福的小事》。我真的去写了,每天一篇,写到第二十九篇的时候,没再继续下去了,一旦中断,后来也再没续上。
我再一次意识到我不热爱生活是在最近。我最近迷上了看vlog,关注了一些很有个性的博主,通过他们的生活vlog,我看到人生的丰富多彩,有些人就是有办法活得那么有趣,即使不是大明星也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闪闪发光。我喜欢的“你好-竹子”,她真的特别吸引我,怎么可以有人如此自信,她敢于向镜头呈现她任何时候的样子,也敢于说出自己任何状态下的真实情况。过敏了肿成香肠嘴;在草地上翻滚,不在意底裤漏出来;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半夜失眠拿锡纸给自己做了个造型,在镜头前舞动;说她最近压力太大,一天哭了三次;说她第一段婚姻零零总总。。。她有一种我特别羡慕的能力,就是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找到准确的词语表达想说的内容,而且极其流利。以前不觉得这有什么,现在我觉得这个能力还真没有多少人具备,而我目前很缺乏。还有“歪果仁研究协会”的那群歪果仁,每个都那么有自信,从vlog中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真的非常快乐,做vlog这件事情,也让他们乐在其中。还有“美食作家王刚”,还有“陆仙人”,这些朴素的视频往往就能吸引我把它看完,还意犹未尽。明明都是身边最平凡的人最普通的日常,为什么他们可以把生活过的这样有趣?而我的生活,充斥着重复/无趣/纠葛/迷茫,我真的是不热爱生活的那一个。
无聊人生第四版:刚需,没有选择
我实在不知道,除了就这样过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我的人生还会有富有到没有物质烦恼的时刻吗?我看不到那个时刻。我只能看到,在每一个刚需面前,我捉襟见肘的盘算,却总是只能勉强的满足一些需求,保留一些瑕疵。或许再把预算放开一点就没有那么难选择了吧?但是实际的压力又真实的存在着,冷冷的惊醒幻想中的自己。这人生还有出路吗?在瑕疵a和瑕疵b之间的选择,还要存在多久?什么时候能够自由的选择?不知道。在每一个选择中妥协,就这样度过拧巴的无聊的人生。
无聊人生第五版:你的梦想是什么?
萌生过好多次蜕变的想法,无一例外的不了了之,直到今日,已经完全想不出自己还有什么感兴趣的事。乔布斯说,去追寻你的梦想,无论何时不要放弃。问题是,你得先有一个梦想。我现在对任何事情都不敢说敢兴趣。以前觉得自己喜欢画画,自学了几张素描也就放弃了;又觉得自己喜欢播音主持,可是在现实社交中连话都说不清楚,临场应变能力那么差,又觉得根本做不了;后来还想做电影电视行业,可是看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兴致还没有我妈高,这能行?我真的不知到我喜欢什么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对一切都冷漠,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致。我不爱美,不喜欢奢侈品,不钻研美食,不喜欢夜店,唯一感兴趣的是旅行,但是让我一年四季走在路上,我又觉得寂寥。
看吧,多么可怕的存在。一个30岁没有梦想的社畜。这个词太精准了,完美诠释了没有梦想的一滩烂泥该有的样子。
我和我的无聊人生,就是这样真实的存在。实在是太无聊了,希望你过得稍微有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