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西藏是什么样子?
查看话题 >青藏线漫游计划:藏餐与其它
旅途开始之前,进过藏的朋友们就疯狂暗示:慎食藏餐。但对于一个甘豆汁如饴的人来说,有什么食物是不能尝试的呢?于是从甜茶馆到正餐小食,都尝了一遍,感觉尚可。
在西藏待了一周,去了三座城市,主要的古迹和风景在前篇已经介绍完毕,还有一些小小的散落的去处也很有意思,在此与藏餐一起,做个合集。
八廓街
大概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这样的街,名为历史街区,其实大多是仿古建筑和油炸小吃。但八廓街不是这样,它的的确确是拉萨最有历史风貌的古街,而且两旁的老房子中常常有惊喜。

八廓街是围绕着大昭寺而形成的老街,也是最长的一条转经道。街上大家都顺时针前行,并且时常可以看到磕长头的藏民。

朗孜夏就在八廓街上,它本是朗孜家族在拉萨的居所,后被改为西藏地方政府分管拉萨地区的办事机构,同时也是一座旧监狱。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关闭了这座监狱。 将它改建成一座陈列馆,展示旧监狱的恐怖和无人性。西藏大学者更堆群培先生就曾被关押在此。

八廓街上有一座经幡柱,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有关。仓央嘉措圆寂后,法座多年无人继承,人心颇不安定。后来格桑嘉措从理塘辗转来到拉萨,完成了坐床典礼,成为七世。民众因此欢欣鼓舞,在大昭寺讲经场南侧建立格桑达尔钦经幡柱,以作纪念。

这样的桑炉,在八廓街上到处可见,是藏民们煨桑所用。煨桑就是向炉口内投入松柏枝等焚烧,产生的烟雾香气可以用来祭祀天地诸神。

八廓街主街上有很多出口,通往不同的巷道。巷子两旁都是古老的藏式民居,有一些已经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

邦达仓就是八廓街周围最著名的民居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原先是藏军司令擦绒的府邸,后来卖给了西藏地区最大的商号——邦达家族。这一家族拥有传奇的历史,曾在抗战期间为支援大后方物资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邦达仓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古建酒店,庭院中可以吃饭喝茶,也可以小坐聊天。

八廓西街,大昭寺前有两座石碑,一前一后。
后面的无字碑据说是大昭寺落成时,为纪念工匠们所立。碑身古朴,隐见花纹,还有碑穿。
前面是“劝人种痘碑”,由和珅的弟弟,时任驻藏大臣的和琳所立。乾隆朝后期,天花在西藏地区开始流行,因病去世的人很多。和琳当时一方面安置病人,一方面劝达赖班禅拨款作为定例来为藏民预防和治疗天花。随后他在大昭寺前立了这块石碑,劝诫民众破除迷信,积极种痘预防,并且不要抛弃天花病人,应该细心护理,并用草药救治他们。
种痘工作颇有成效,不过破除迷信可能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这座石碑的碑身有很多凹坑,碑文都无法辨清了。据说老百姓认为这样的石碑具有治病救人、消灾解难的神奇魔力,因此路过时都会用工具磨下石粉带回家喝。久而久之,碑身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了。
为藏民种痘是乾隆朝的德政之一,起因则与六世班禅有关。1780年,班禅大师进京后不幸身染天花,圆寂在黄寺。乾隆皇帝为了表达哀思,赏赐了大量财物,并在藏区推广种痘。不过这些财物到了拉萨却引起了一场叛乱,布达拉宫附近的一座建筑,就与平定这场叛乱有关。
拉萨关帝庙
乾隆五十六年,年轻的将军福康安带兵进藏,平定了廓尔喀之乱。局势安定之后,他在布宫附近的磨盘山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以为纪念。

今天的关帝庙正在维修,但进去参观也无人阻拦。里面还是有点破败的,上山的小道长满了青草,不过也更有古意。

匾额上写着「关帝格萨拉康」。拉康是庙的意思,本地又认为关帝和格萨尔王一体,庙内同时供奉这两位武士,因此这座关帝庙就叫「关帝格萨拉康」了。

大铜钟周身铸造着捐资供养人的名字,

铭文上可以读到第二次廓尔喀之役三位主将的名字,头衔都很长,名字倒是只写了一个字:福、海、惠,也就是福康安、海兰察和时任四川总督的惠龄。

因为前殿正在维修,所以庙中石碑都被保护起来了。碑文应该记叙了建庙缘由和经过,是很重要的历史史料,不得一见,甚是遗憾。

文成公主剧场
晚上去看了《文成公主》大型室外舞台剧。因为是露天演出,所以背后的高山和夜空白云都成了天然幕景。但拉萨夜里又常下雨,于是看演出的观众就很苦了。舞台上文成公主在风雪中寸步难行,舞台下观众们在夜雨中瑟瑟发抖,气氛呼应得很好。

演出场面很盛大,将藏族歌曲、藏戏歌舞等都融合在其中。就是剧情挺让人着急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总见不上面,好不容易见到了,演出也结束了。让人觉得禄东赞更像是男一,机智答难题,一路护送,与公主共同经历旅途上的千辛万难。
牦牛博物馆
前几年在首博看过一场关于牦牛的展览,还结识了朋友。这次来到拉萨,当然要到主办方——牦牛博物馆来看一看了。
博物馆离火车站很近,空间不算大,布展很用心细致,从科学分析、在藏民生活中的角色、相关文物等多方面介绍了牦牛。看完展后,再看看车窗外山坡上安静吃草的牦牛,感情是不一样的。

牦牛博物馆的馆名由班禅大师题写,前方展出的标本是一种叫作「雍」的牦牛。这种牦牛浑身长毛,没有犄角,十万头中才会出现一头,被牧民们视为财富和幸运的象征。

圆形展厅中展出了四层牦牛头骨,围绕着中间的玛尼堆,视觉效果相当震撼。

这些头骨都来自于自然死亡或者生产性淘汰的牦牛。牦牛不仅与生产生活有关,它还是藏民族的护法,拥有着神性的力量,即使死去后,头骨也会用来作为祭祀用品。


藏餐
在拉萨和日喀则,见到最多的其实是川菜馆和面馆,藏餐厅反而不多,因此我们的主食常常是各种面条。但也尝到了很有特色的藏餐,还在藏茶馆里喝到了非常好喝的甜茶。

「吉祥圣雪」是一家藏餐厅,拉萨地区评分最高,也是我们进藏后吃第一餐的地方。

等待上菜的时候,老板会领着我们去二楼,也就是她的客厅参观,和我们分享她家族的历史以及自己的收藏。她的公公是西藏第一批大学生之一,客厅里放着周总理接见他们的照片。婆婆是女子登山运动员,攀登过珠峰,所以她家还有一张所有登过珠峰的中国人签过名的照片。
参观结束后老板娘还给我们献哈达,并赠送彩色丝线编织的金刚结。

老板娘来自于康巴,哥哥是典型的康巴汉子,身高近两米,家族原先从事着茶马古道上押镖的工作。店里的一道主打菜就叫「康巴汉子」,应该是致敬她的娘家。
很有特色的一家藏餐馆,价格也不贵,推荐去尝一尝。

在八廓街一家网红酸奶店里,点了一份叫作「纳木错」的酸奶,颜色很好看。

藏民们很喜欢喝茶,因此街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喝茶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为了果腹解渴。

茶馆里会卖甜茶和酥油茶两种,甜茶口感就像原味奶茶一样,只是要醇厚得多,酥油茶的酥油味会重一点。甜茶和酥油茶都会装在这样的保温水壶里送上来,然后就可以小杯慢饮啦。甜茶很好喝,回味无穷。

茶馆里还会提供一些简单的吃食,如藏面、牛肉包子之类,还有图中这样的奶渣包子,都是现做现蒸的,上得很慢。在等待的过程中,喝了一杯又一杯的甜茶,饥肠辘辘,满是期待。上来之后咬一口,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这张图,都觉得特别饿,觉得奶渣包子特别香。
西藏的行程记录到此,下一篇是青海。
青藏线旅途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