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流
从小听说《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意识流”文学大作。然而, 我从没找机会沉下来搞懂意识流是什么,但常常沉溺其中。
刷微博,刷豆瓣,刷抖音……人们越来越习惯单手抓机,大拇指在手机屏幕上每隔几秒间歇地从下往上滑动,试图不断从屏幕底部拖取出好玩有趣的内容。视线就在屏幕所限方寸内上下往返跑,向大脑反复输送它沿途拾捡到的文字、符号、色彩、光影等,偶尔和听觉轨道上的耳蜗兄弟一起加班加点搬砖,为上头呈上瀑布流水般的信息盛宴,酣畅不息。
哗啦啦啦,哗啦啦啦,大脑的“意识加工中心”手脚麻利地处理涌进来的海量信息,高效保质地加工成排成排的意识小分队——像国庆大典长安街上的人流一般欢欣鼓舞地前进。
大脑内部的意识流奔腾向前,但在外人看来,就是时而痴笑、时而皱眉吧。换句话说,我们看上去外表淡定不声不响的,却可能早已沉溺在意识流或心流却不自知。
之所以想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意识到,每逢通过网络找到一本感兴趣的书,我极大可能就会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来回浏览豆瓣和图书馆的网页,沉溺在“检索—标记—发现推荐—检索”的意识流漩涡中,直到我标记完三五本书并誊写出图书馆索引位置后,才能脱离涌流靠岸。
在意识的流动中,顺流是永恒的动力;可是要脱离其中的话,也许抬头看看四周就停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