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无法释怀的往事
想说的是一件家族往事。故事的主角是我爷爷的母亲,我的老奶奶。
爷爷的父亲在战争年代是个商人,据说,从郑州到南阳一路上的烟草厂都是他家的产业,因此爷爷在比我还小的年龄就坐过小轿车。
建国后,家产悉数充公,只保留了老家县城里的一处老宅。但是由于曾经的资本,爷爷家的成分自然是很低很低的。即便家产尽散,也受到了不少不公的待遇,爷爷的父亲在整日的迫害中担惊受怕,最终精神失常,在某个大年三十被发现跳了河。
自此,老奶奶独自带着三个儿女开始了艰难的生活。老奶奶在老家做了一辈子教师,儿女们成绩都很好,尤其是我的爷爷,但无奈成分问题,爷爷高中毕业后无法继续上学,只得继承老奶奶的衣钵,做了一名教师,从此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教师,这是另一段故事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又是在一片特殊的土地,以一个特殊的身份,生活可以如何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完全的。60年饥荒,饿死了三分之一的河南人,但全家凝心聚力,终是挺过来了。没被饿死,也没被流言和压迫打倒,又熬过了十年动荡后,爷爷家终得平反。
眼见着半辈子的颠沛流离即将离去,眼见着三个子女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眼见着好日子的来临,老奶奶终于放下了执了一辈子的教鞭,退休了。
彼时,老奶奶是全县城有名的名师,又因为人慷慨,大方公道,在当地都有着极好的名声。这些并不是我爷爷的一面之词,是从无数张相识与不相识的口中得知,直到如今,我们家也依然受荫于这些恩惠之下。正是这样好的一个人,谁都不想会遭遇如此的悲剧。
说是悲剧,因为甚至无人可怪罪。
就在老奶奶退休的当年,她与我爷爷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姑奶奶住在一起。腊月至,临近新年,天气很冷。老奶奶在家里生了煤火炉取暖,睡前就把炉子端到屋外。姑奶奶下班晚,回来时家人已经入睡,进门时顺手又将炉子端回屋内,并且关了门窗。
当夜,屋内三人一氧化碳中毒。姑奶奶正值中年身体强壮暂且无事,她的女儿虽然抢救回来,但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一只胳膊终生残疾,而年龄最大的老奶奶却再也没能起来。
爷爷总说,老奶奶这辈子真是没有享过几天的福。连走也是这么匆匆,不给儿女一点尽孝的机会。
如今可以风轻云淡的讲出这些事,但当时的人历经过怎样的人生,我不得而知。爷爷也八十高寿了,至今仍在自己床头挂着老奶奶的照片(以前挂在客厅,后来爷爷觉得不应要求所有人与他一样承受伤痛)。老奶奶不仅对爷爷有养育之恩,更是一辈子的精神导师。爷爷执教到六十多岁退休,也是具有同样口碑的一方名师,我们家也秉承着与人为善,救济贫苦的心态生活至今。
虽然我与这位老奶奶未曾有机会谋面,但不知为何,每次想起这段往事,我也总是久久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