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制片人日记(一)
前几天收到了一个大导演的offer,希望我去做他后续片子的制片人。
虽然我是肯定不会去的,而且我非常确定导演是错爱,但心里却是掩饰不住的开心,算是我转行两年以后得到的最大认可吧。
这篇东西,可以看做是一个年过三十的大龄女青年放弃高薪转行从头学习的手记吧,
有转行心得,有管理经验,有行业分享,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定期更新。
一、
2017年6月,我离开阿里巴巴,从互联网行业转行到电影行业,拿着之前十分之一的薪水,开始了我的电影行业从业者生涯。
之所以下定决心其实特别简单,
一是危机感作祟,一直在想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能做一份“越老越值钱”的工作,总觉得自己之前的工作技术含量没那么高,或者说做了十年销售,觉得能在销售这个领域学到的东西已经非常有限了,所以很想踏踏实实的学到安身立命的本事;
二是因为老板的缘故,我当时入职的时候没谈title没谈薪水,只跟我老板确认了一件事:“之后我是直接汇报给您吗?”得到肯定回答之后我就再没别的想法了。因为之前在阿里做的还算不错,所以手里其实有几个不错的offer,包括周围很多人也觉得很不理解,放弃那么一份高薪又相对稳定的工作去一个非常高风险的行业去做新人,好多朋友都劝我。我当时特别的回复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欠的……
我说以我的能力资质想直接汇报给马云马化腾估计得下辈子了,所以能直接跟百亿美金市值的老板学习的机会不能放弃。
于是就来了。
二、
因为是新公司,又是新行业,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一个摸索状态。而且因为老板层级太高,给我的指令很多时候是非常非常不具体的,就需要我自己去消化所有的过程,给到结果和解决方案。
说实话,整个第一年我都是在一个非常懵的状态下,虽然不断看各种制片人的书、跟着编剧开剧本会、找周围的资深制片人朋友学习,但因为不够系统,且制片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种,所以几乎完全没入门的状态。
书上写,制片人是关于电影一切问题的答案。意思是在推进电影开发、筹备、拍摄、后期等各项工作的时候,制片人需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干,如果没有则要及时给到解决方案。
国内没有好莱坞那么专业,也没有完全达到”制片人中心制“,但总结起来制片人的工作就是”找钱、码人、平事儿“。
这就意味着每天要面对大事小情,要按轻重缓急处理。
上到主演片酬的谈判,下到道具买一个杯子的预算超支。当然,在一个制度合理,运转正常的组,基本上拍摄开始之后,就只有出问题的时候才会需要制片人过问了。
三、
电影行业是一个很神奇的行业。
最懂的人和最不懂的人往往要在一起工作,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懂的人去做妥协。
因为人人都在看电影,人人都能评论电影,大部分不专业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不专业的。
当我经历过这两年的学习,勉强算是入了门之后,我去给我合作的导演真诚的道了个歉。
因为之前不懂,犯了很多外行的错误,很多想法是不尊重剧作规律的,但科班出身的导演一直都在很耐心的引导我和我的同事们,走了很多弯路。
总结一下我转行的关键词,大概有这么几个:
敢于求助: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我所用
进入新行业,一定是资源相对匮乏经验相对欠缺的,这个时候行业里的前辈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父,但我会抓住每一次和大导演、资深从业者开会沟通的机会,东榨一点,西偷一点。
制片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码人”,找编剧、找导演、找监制、找演员、找摄影灯光美术录音制片后期……
我老板曾经表示过担心,毕竟我们新公司,在行业里根基尚浅。
我作为新手制片人,一直都是信心严重不足的状态,但我说过唯一一句相对有底气的话就是:
“之前我是找人从别人那里要钱,我都不怵;现在我找人给人送钱,有什么可怕的呢?”
有点欠抽……但事实是,当你是真正踏实的在做一个项目,认真对待电影这件事,你找到的每一个“行业大咖”,都会以一个专业的态度来和你沟通。
本着这样的态度,我最开始筹备的项目谈下了贾樟柯导演作为监制,王晶导演作为导演,还请到了超一流的主创团队。
比如摄影师余力为老师,可能对于非行业的人有点陌生,但余老师是贾导从《小武》就开始一直合作的御用,包括许鞍华导演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桃姐》等;
比如灯光黄志明老师,他的片子太多了,我只说《春光乍泄》和《无间道》应该就能说明问题;
比如美术刘维新老师,娄烨导演、李玉导演的御用,甚至韩寒导演的处女作《后会无期》也是出自刘老师之手;
比如录音张阳老师,不仅是贾导的御用,还是清醒乐队的乐手……
不胜枚举
努力学习:自己不努力,再多人帮你都没戏
这是根基。
我从最开始入行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剧本讨论的时候提到的参考片,第一次提到的时候我没看过没关系,第二次提到还没看过就不应该了。
包括院线分账方式、不同形式的税费计算方法,全球范围内的电影节、监视器上每一个数值代表的意义、镝灯的用法、一辆GL8的正常报价……
只要工作中遇到而我不太明白的,不管是不是有用,我都会想办法去了解。
2019年的上半年,我趁着片子开拍筹备之前,花了4个月的时间在北京电影学院上了一个全职的进修班。
那段时间每天的安排是早上6:30起床,7:30出门,8:30开到北京电影学院,上一天的课。之后看下午的会议安排,基本是4:30往公司赶,处理一天的工作,约人都统一安排在晚饭和周末。
虽然很累,但学到新知识的喜悦远远冲抵了疲惫。
相信队友:信任、放权、合理规划
没有人是万能的,有句话叫“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深以为然。
因为制片人的工作细碎且关键,我在很多时候不能平衡好放权的分寸和尺度,有的时候不过问确实会出现问题,但全过问一是我也忙不过来,二是对于团队的成长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件事上,我的老板教了我很多。
他说:“一件事,你如果不充分放权,那么复盘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清楚问题出在谁的身上,不用怕,给下面人空间。”
我的管理经验并不算丰富,面对动辄一二百人的剧组,正确的做法是规划好汇报流程和审批流程,这样我只需要盯拍摄进度和预算进度,同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即可。当然,国内电影的工业化程度还非常需要提高,就如同我老板第一次去片场回来跟我感慨:“我以为片场是导演实现他艺术表达的神圣地方,但到了现场一看,真的就是个工地啊……”
电影行业基础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行业流程不规范这些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全改变的。但目前整个行业都在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从好莱坞引进的完片担保、制片人中心制、税务改革等等,为的都是在一部电影当中各部门各司其职。
一部中等体量的电影,拍摄期间加上场务司机群演两三百人非常正常,如果加上后期调色、混音、剪辑、音乐、特效,以及宣传和发行团队的所有参与者,上千人都是正常的。
所以之前看电影一出字幕就离场的习惯,在做了电影之后变成了认真仔细看片尾名单直到出最后的承制方,因为有了基础的了解,所以更加敬畏。
说远了,电影这件事,是有其特殊性的,毕竟是一个艺术创作,所以不能用公司的标准去量化,很难设置KPI,比如什么样的剧本是好的?什么样的镜头是高级的?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所有主创将这部片子当做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尊重所有的合作方,才是一个合理的工作方式。
今天就说到这吧,下一篇可以讲讲那些所谓八卦和传闻到底有几分真实性。
比如我马上要开机的这部片子,有个还挺知名的朋友问:“听说是以**为原型的故事?听说特地找了个跟他很像的男主?听说男主是彭于晏?”
还有营销号说已经确认郑恺和王迅参演……
我的反应都是:“我怎么都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95篇内容 · 47.9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72.2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16篇内容 · 47.2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23篇内容 · 70.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17篇内容 · 501.8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98篇内容 · 754.3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2篇内容 · 177.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92篇内容 · 140.0万次浏览
小昭越来越厉害啦~~
好棒啊!作为一个电影剪辑师,真的很想说,如果所有制片人都能像你这样认真去了解并且尊重各个部门就太好了!
这么多年看着小昭像打怪升级一样,越来越厉害啦
这么多年看着小昭像打怪升级一样,越来越厉害啦
好棒
本想睡觉的我,立马从床上跳了起来,睡个毛觉,干活去
感觉制片人跟互联网的项目经理很像啊:拉资源、码人、平事儿
太棒了~
学习中,最近也想转行
我从2012年关注你开始,看着你一点点到现在,现在我也要三十了,事业不错,但不是自己想做的,每天都问自己何必呢。这个特别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影视行业,你有机会进影视圈多好,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行业,我也希望去,但是没有切入点,加油
真多很有勇气了啊
期待你的作品!
哈哈哈。结尾那句脑补了一脸懵的表情
🤝 也是去年转行 理由都十分相似 🤝 目前在搞漫画,所谓ip源头 hhh 也是这样 ,除了统筹协调 更重要的是 把握大到方向题材 小到剧本台词 每个分镜 线条 上色效果等等 辛苦都能接受主要是累心 整个行业都还在摸索前进中 也向电影行业学习 🤝
期待后续文章 (想督促自己也写写 2333
为啥拒绝大导演,没明白
小昭姐加油哦,我现在已经经常跟身边人炫耀我有小昭姐亲笔签名的书了呢
太棒了!向刘老师学习!!
同是阿里销售出身,本科学的是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现在也想转回本行,不知从哪下手
好棒!学习了
妈呀,竟然在豆瓣看到了你。我虎躯一震,不敢睡觉了,赶紧爬起来工作🤣
小昭很棒,影视行业更难,加油!
好棒!加油!我也要加油
加油!
感谢分享 非常佩服你
学习了
加油!小昭
弱弱的分享一个小资料 大家一起学习
【制片人的工作】
一、开发期:有明确资金、确定开拍即结束。
此时要注意剧本的版权问题。
整体企划。包含剧本、主创、收支预估、执行时程、行销。
要让投资人理解电影的计画与重点。
开发期的工作也大都是製片的工作范畴。但在台湾,大部分影片由导演起始和主导;导演在开发其独自或与他人合力编剧,等剧本写到某个程度,再去找合适的製片公司或製片人来帮忙寻求资金;有时导演甚至会自己先去找资金,等到有一笔比较确定的经费来源之类,才去找可以担任製片工作的人。 二、筹备期:电影的前製工作,确定拍摄时的细节。通常剧情片为两个月以上。
其实就是把开发期的东西再确定过一遍。(开发期是自己规划与发想,筹备期则要跟对方确定)
也要开始一点拍摄(试拍),发想后製工作(然后拍摄期製片就得去确定后製的事宜)。
*副导演在此时要做拆解剧本的工作。
三、拍摄期
四、后製期:报帐、后製、上映发行。
若拷贝少,则建议字幕以雷射方式处理,若选择拍字幕片,也要在做声音时同步进行,对白字幕编写完成后交由拍字幕者处理,最后会送回冲印厂冲字幕及套字幕。
五、发行与宣传期:拍摄期间就要有准备(路透、探班等等)
积极上进正能量,厉害!
期待
我跟你一样,互联网公司转到影视,我们公司很小,一个人当四个人用,分工不明确,跟你说的一样,下达命令不明确,全靠猜和挨骂,令我怀疑人生。看你写的经历,我们好多地方一样,这行对我们半路出家来说,有点难
写得太棒了。感觉早晚要出一本奸妃传LOL
有推荐关于制片的书籍吗
只想问一句还缺制片不?本科制片管理,毕业转行互联网民工的飘过
请问有什么推荐的入门书籍和了解相关资讯的渠道吗?
好厉害!文中提到的片子感觉是不止不休?
下部戏动作戏交给我做吧。
越来越优秀
咨询一下,如果入行前,先全职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制片人的进修班再工作会不会好些?还是进修班需要有一定制片工作经验才行?谢谢!
“制片人一切问题的答案”,的确,制片人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但如果做得不好,心态也不对的时候,制片人就会觉得自己是在一个斗兽场的中心,所有人都在拿着弓箭射向制片人,那种感觉是非常崩溃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好久没更新了,祝一切顺利!
同样30转行制片的我, 向你学习
向前辈学习,在制片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深进
小昭你好。十年前你刚发布了新书,因为一句留言“关于3个境界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安慰到你。彼此关注。后来工作生活都越来越忙,也离开了豆瓣。今天因为参加读书会,登录豆瓣。遇见十年前的自己,看到你还在,不由心生感慨。希望过去的十年,我们都有变得越来越好。隔空举杯,祝福新的一年。
来晚了,是有幸提前观看《老枪》时,看到了制片人有你的名字,当时哭的稀里哗啦没来得及多想;然后隔几日年会又感觉看到了你的名字。 加班到刚才,神来之笔想到于是去钉钉搜了下,哇,一直关注的豆友是我同事,超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