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量词“隻”和一些特别的量词
通用量词“隻”和一些特别的量词
文/张大旗 汉语的量词并非简单的用于计量、表示单位,它还有“摹状”功能。试比较“一轮圆月”和“一弯新月”、“一席讲话”和“一番讲话”、“一滴眼泪”和“一把眼泪”,便可知道所用量词不同则情状必定两样。至于“一匹马、一头牛、一条狗、一只羊”,为什么马牛狗羊要这样有区别的使用量词,谁都说不上来,只能说是习惯使然吧。但是,如果不加区别或是任意搭配,就可以肯定那不是在说普通话。 但是,长沙话却没有如此严格的区别,马牛羊狗涉及量词时统统可以用“隻”(简体写“只”,读音如“杂”,但不宜写同音字“杂”或“扎”)。而且,“人”也照样用“只”,一点也“不搞特殊化”。还不止如此。长沙话中,“只”可谓通用量词,甚至可以说是万能量词,能用“只”的场合太多太多了。 例如,一只树、一只山、一只湖、一只庙、一只坟、一只鱼、一只雷、一只鬼、一只洞、一只眼、一只屁、一只崽、一只女、四只冷盘八只热菜一只汤。 又例如,谈嘎(过)几只爱、开嘎几只会、提嘎几只意见、一天洗哒(了)三只澡、一下子来哒四只电话。 这些话都是可以随便说的。不难看出,很多情况下“只”相当于普通话的“个”,但不尽然。 长沙话的量词“只”,既然能应用于这么多的场合,“普适性”很强,学习起来自然会容易许多,根本不算难事。 外国人学中国话,量词无疑是其一大难关。因为,他们的语言中只有表示计量的“单位词”(如1“克”黄金、1“公顷”土地”),压根儿就没有相应的量词,数词跟名词是直接搭配使用的,有如我国古代只说“九牛一毛”,不说“九头牛一根毛”。现在的北京口语,数词不经量词而直接修饰名词的,似乎只限于“一”,如说“门外进来一老头一老太”。“俩”“仨”则是“数量词”不是数词,其后不接“个”或其他量词,直接修饰名词,如说“买俩馒头仨肉包”。 如果让外国人来学长沙话,想必他们会轻松许多。不过,这可不能算做长沙话的一大优点,因为量词的“摹状”功能也会因为这个“单一化”而被削弱许多,实在有些可惜。 下面我们再说说长沙话有而许多方言没有的特别量词。 箸(机芋切)意为筷子:一~面(条)│一~青菜 皮(比移切)片;张:一~树叶│牌打一~,输赢两样 蔸(独周切)丛;泡:一~禾│屙一~尿 餐(此安切)场、顿:打嘎他一~饱的│做死的骂嘎他一~ 蒲(不吴切)把;口:扯一~草│抓一~瓜子│呸一~酽涎(浓痰) 片(拍痒切。读音特别)一大块(面积)(前面所用数词限 于“一”):台下坐起(着)一~人│~是~的人(言人很多) 层(资陈切)除了“层”所通常的量词意义外,还可强调“很厚” 的意思(“层”常常重读)。表示这个意思时,前面所用数 词限于“一”。这个“一层”,可用作修饰语,也可用作谓 语或补语:桌上一~灰│你看啰,桌上灰一~│喷哒“蚊蝇怕”, 苍蝇立马死嘎一~ 交(几妖切)堆。前面所用数词限于“一”:一~的事│邋遢衣服 放起一~哒冒得空去洗 筒(达人切)用于管柱状物体的量词:一~面(条)│一~饼干│ 一~屎│一~卵(鸡巴) 夹(古骂切)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张开所示长度:恰好一~长 派(怕矮切)指双臂左右平伸俩中指尖间的距离:木枋有两~长 水(谁字上声)新的布料或衣裳下水浸泡轻搓谓之“洗水”:洗 两~三~还是空的,咯种布料做衣服尽缩得(老会缩水) 烙(来破切)串:问题一~一~的│问题一~~的│来的人一~又一~ 溜(来诱切)用于成行或成系列的东西:队伍站成两~│一~电线 杆子排得笔直的│最后一~牌也只剩3盘哒(通常10盘为一溜) 至于“一脸的不高兴”“一身的臭汗”“一屁股的债”这类句子,其中的“脸”“身”和“屁股”是不是量词呢?我看不是。“一”虽然仍是数词,却不表示基数,它表示的是“全部”,等于说“满脸的不高兴”“满身的臭汗”“满屁股(满身)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