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失业日记
查看话题 >在澳洲失业的那些日子(二):找工作比工作本身辛苦
前篇:
上一篇其实是九月初写的,刚好赶上收到工作offer,接着就入职了,中间还穿插准备了几个面试,一晃就到下半月了。才得空继续写。(承认吧,其实是忘了。)
其实找工作是个很耗费精力的事情,不论是改简历、捞工作职位,还是准备面试。有时甚至要比工作本身还要辛苦,因为你不仅要去花费大量的时间,你的心态也会起起伏伏,让人焦虑。
改简历,看似你很了解自己的经历背景,但是有没有把自己核心的竞争力都写出来,工作的成就都尽量量化、简单却有冲击力,哪些要放那些不用放,要写多长,这些其实都需要在反复的调整之后进行。也许你遇到猎头给你一些建议,也许跟朋友聊天有一些启发,也许看到市场上的一些职位偏好和表达,也许面试落败后有一些思考,这些都会引导你回来改你那一份已经看过八百遍连自己都不想再读一遍的简历。
改简历的时候时常会觉得,好像已经都写到了,我还能改出什么特别的内容呢?其实在受到一些启发之后,你的简历还是会有调整的空间。有一个比较好用的思路,就是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招聘者,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简历?是不是希望在快速浏览一两页纸之后就能快速了解到这个人的能力和特点?在简历上敷衍,自以为已经把改写的内容都写进去了,便不再回头看回头改,这其实是很自欺欺人的做法。
所以改简历的时候心会很累,因为你要从多个方面去审视你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这一两页纸,把其中的精华提炼再提炼。
而在网上浏览工作机会也是相当耗精力的事情。看到每一个工作机会,你要细细评估和你是否吻合。有时候,多数企业的工作喜欢把工作内容写得特别高大上,有时候会让你觉得这些要求你绝对无法都能做到,尤其是看到那种十几二十条职能技能要求的,几乎会倒吸一口凉气。但其实多数时候,你在这个职位上,会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哪怕有一些你之前没有涉及过的内容,在多数条件吻合的情况下,也都能够上手。也还遇到过招聘信息看起来其实比实际工作复杂很多倍的情况,或是要求中的职能在现实中并未体现的状况。这是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在某种意义上,很多招聘信息都让我觉得很不接地气。
筛选工作职位的时候就好像在淘金,看了一大堆有的没的,看公司、职位要求、薪资等等是否符合期待...然后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基本都吻合平台也不错的机会的时候,就好象真的捡到了金子一样。
真正的过山车到现在差不多才到了刺激的地方。
你接到面试电话。你可能在吃饭,在拉屎,在睡觉,突然就进来了电话。当你意识到是雇主的电话时,本能地认为先拒接再回电的方式可能更礼貌,于是在慌张之下就开始回答对方的问题。如果在没有完备的准备之下,这样的电话面试肯定是灾难。每次在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在投了许多简历的情况下,有时候回答完对方的问题都没有意识到对方是哪一家公司,或是语无伦次挂了电话恨不得锤墙。还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心仪了很久的职位,是一家知名银行。工作职能要求都算是比较吻合,也有朋友在内部推荐,后来受到一封邮件说被shortlist,自然是满心欢喜。然而他们发了邮件之后又一周多才打来电话,这距离我投简历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三周,到我差不多快忘记了的时候,他们来了电话。进电话的时候我在睡觉,慌乱之下就开始回答,结果到挂了电话我懵懵懂懂地才意识到这是那家银行。马上惊醒了。后来我特别有准备了一下,列了要说的提纲,准备了之后再打电话回去解释说希望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对方倒是很nice地说有十分钟时间,说的过程中也没有打断我。但是第一映像应该是很糟,所以很难挽回了,但是毕竟自己主动打了回去,至少补救过,自己的负罪感就不会那么强了。
如果你有幸通过了电话面试,或是简历直接被筛选进面试,恭喜你,你至少成功了一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