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无色无味朗姆酒 | 展览手记
看得懂很多展览,看不懂很多展览。究竟作为一个观者,是如何感受,如何与内容碰撞?记录下来,希望日后,我也不再有纯观众的角度来看待“展览”这件事。
深夜,他从便利店回来,说了一句话:“你知道吗,我今天很想买酒。”
“酒”这个字让我串联起,白天在慶園看的展览。
从东山口下站,顺着庙前直街往烟墩路方向走。刚好是周五的下课时间,和七中、培正的学生肩擦肩,有种与青春相撞,时光倒流的感觉。
走着走着,觉得要把烟墩路走尽头了,正在担心是否错过慶園,幸亏蓝色门牌带路,让我找到坐落在“烟墩路3号”的独栋小洋房。
门前的彩色玻璃纸顺着微风在摇动,走进去。咦?这是间铺满花阶砖的古着店,短发小姐姐热情地召唤"请尽情参观。"
我开始寻找那个名曰“我的荷尔蒙,我的迷幻药:1967-1972年黑光海报作品展”。米黄灯光下,很容易找到走廊第一间泛着紫光的小房间。

哈哈自己裁剪的
墙上布满着荧光发亮的多彩作品。据介绍,随着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兴起,荧光颜料成为了垮掉的一代的运动主力。黑光海报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符号。

五彩缤纷的荧光透过眼球将迷药注入我的脑神经
“黑光海报”才是我最初来到这里的原因,但陷在小紫屋中,突然被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吸引住。
坐在疲软的沙发中,在属于一个人的空间中,没有任何社交压力。
即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打扰的这种自在感,令我想起谢安琪“一个女人的浴室”。
一个人的欲求,就是有“偷情”般的快乐。

听着DAVID BOWIE & HAVE A DRINK
在紫光灯下无尽探索,逆着光源探索橱柜内不同的细节。
忽然,我觉得自己喝了一杯无形的朗姆酒。嫉妒MAC有一个这样的小黑屋,随时随地可以躲在这里废掉、烂掉,在时代中拒绝生长,这是多自在的一件事啊。

梵高看着你

展览介绍,竟然与策展人有心灵相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