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得酒窖免费酒会归来:鼓励比批评更重要
周末没啥事,就去参加了一个酒会。酒会本身是免费的,且有初级葡萄酒知识的培训,再加上酒单中的“阿根廷圣胡安的赤霞珠,法国勃艮第AB庄园的黑皮诺,法国博若莱新酒”这三款酒(总共五款酒),三个因素构成了我毫不犹豫参加这次酒会的理由。
酒窖本身小小的,但布置得很精致:墙壁上挂着几款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海报,照片大小;门口摆着几只装酒的木箱,装饰效果大于实用性,不过木箱上烙印的酒庄名字,和表面斑驳的海关证明,挺有感觉的。
因为地方不大,没有提供足够的座位,大家或者依靠着吧台站着,或者将酒杯随意地放在酒桶、木箱上,相约而来的朋友间小声交谈,看看酒架上的各色酒品。我在门口领了杯子,就拿着酒单,踱步走开。
第一款酒是Beaujolais Nouveau Gamay 2009 博若莱新酒
这是一款采用佳美葡萄酿制的博若莱新酒。佳美原产自法国勃艮第(Burgundy),现在主要产于宝祖利村 (Beaujolais)。
1349年,黑死病席卷欧陆,大量的劳动力死于瘟疫,由于缺乏人工,勃艮第的葡萄园多数都荒芜了,近15年收成寥落。而当时一个称为Gamay 的小村庄种植的葡萄却蓬勃生长。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以该村命名的Gamay 佳美葡萄在勃艮第广泛种植。但在当时,一般人认为Gamay是劣等品种(法语叫他 vile,低贱的)。因此,瘟疫过去以后,Philip公爵为了恢复往日为法国皇室提供珍贵上好红酒的美誉,在1395年颁布禁令,将勃艮第的Gamay 全部铲除,改种高贵品黑皮诺(Pinot Noir),仅允许在土壤最贫瘠的Beaujolais地区(法国中东部,大多是石灰岩断崖)栽种佳美葡萄。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法国政府规定的“Beaujolais Nouveau”解禁日,在这一天午夜子时之前,博若莱新酒是不能对外销售的。如此一来,“博若莱新酒”和“博若莱新酒节”本来只是个法国酒商推动的产物,不过深谙文化运作的法国人成功地把一个廉价酒包装运作成时尚饮品,令人叹服。
记得之前有朋友问,是不是所有红酒都不能冷藏?答案是:除了博若莱新酒。
Beaujolais Nouveau颠覆了红葡萄酒或酸或涩的口感,它入口甜美、新鲜,有一股难以拒绝的娇媚柔美。因此,不同于其他的红葡萄酒,我们需要在12-14度的较低温度饮用它,是为了使它更加清新,并有更多明显的水果香气。
甚至为了减少苦味,少或没有单宁,酿制博若莱新酒时人们采用二氧化碳浸渍法,该技术保留了新鲜的葡萄酒的水果气息,而没有从葡萄皮中提取苦涩的单宁。但因为整个酿造过程中,都没有使用传统的酒精发酵,因此,“Beaujolais Nouveau”属于淡酒,不耐久存,因此新酒要在3个月内(也有说法是一年)喝掉,否则就失掉了它应有的果香和新鲜风味。
今天的这款酒因为忘记提前冷藏,温度并不够。未晃杯之前,闻到树莓、香蕉、草莓,甚至有点煮熟的苹果的香气。习惯性摇杯后,发现短暂的香气被挥发得差不多了,唉,追悔莫及。酒体单薄,单宁感很轻,口腔略有收敛感。
第二款酒,是Firefly Merlot 2004 仲夏夜梅洛干红葡萄酒
这款酒倒入杯子后,直到我拿到手里,闻了又闻,晃了又晃,仍然没有什么典型香气,只有一股浓重的酒精味儿熏得人想打喷嚏。开始我以为身处外间,有西晒的缘故,热,再加上迟到的人陆陆续续加入进来,摩肩接踵的,走过去拿酒都相互碰肩膀,两下里影响了嗅觉的正常判断。
听见一位酒友说,这是一款老酒。才知道酒单上写着2008年的酒,但实际开瓶的是2004年的酒。南澳的梅乐可以放这么长时间吗?我带着疑惑的心情,尝了一小口,入口还是比较柔和的,酒体单薄,有点西梅,或者李子干的味道。
喝起来比闻起来最起码能接受些,可是不应该啊……回过头来,看看酒的颜色,是偏晦暗的深砖红色。哦,我猜这款酒应该已经老掉了。果然,最后和几位酒友进行交流时,大家都一致忽略这一款酒,无人讨论。
第三款酒,Santenay Albert Bichot 2005 AB 庄园干红
这一款酒来自法国勃艮第,采用娇嫩的黑皮诺葡萄酿制。是一款我比较期待的酒。
在这个有八千多个葡萄品种的地球上,唯有勃艮第的葡萄酒庄最受人艳羡,因为他们完全独享了来自黑皮诺的荣耀和美味。
黑皮诺,是公认为最好的酿酒用葡萄品种,使用它酿制的葡萄酒细腻、优雅,如同一位宫廷贵妇。但它对土壤、气候极为敏感,密实的果穗和薄薄的果皮使它极易受到病害的侵袭,所以酿酒师一致公认的最难栽培的葡萄品种,再加上它的发酵管理最困难,因此人们也称它为“顽皮姑娘”,或者是刁钻的情人。
酒体颜色较浅,呈石榴红色。有黑色布朗尼和樱桃等深紫色水果的香气,入口圆润顺滑。可惜,回味却出乎我意外的短暂。想来想去,有可能是没有提前醒酒的缘故。如果提前一个半小时醒酒,应该能更好地感受到黑皮诺圆润和柔滑。
第四款酒(左),SignosCabernet Sauvignon 2008 标牌赤霞珠干红
第五款酒(右),Armidale Shiraz 2008 澳美黛席拉干红葡萄酒
这两款酒是当天我喝到的性价比不错的,都来自于新世界,前者是澳大利亚的酒,后者是阿根廷的。不超过100元的价格,香气和口感都很简单直接,却满足红酒爱好者对一瓶红葡萄酒所有的要求:典型的香气,柔滑的口感,几乎挑不出错来的。也许这就是新世界酒的好处——即开即饮,容易让人找到满足感。
Signos Cabernet Sauvignon,这款酒一闻,好几个人不约而同说出一句“很典型的,赤霞珠该有的香气”。的确,果香浓郁之外,还有赤霞珠葡萄酿制的红酒特有的皮革,胡椒,青椒,草药,等等香气。
Amidale Shiraz,这款酒来自澳大利亚,采用西拉葡萄酿制,是最适合在澳洲生长的葡萄品种。还没喝就知道不会让人失望。果然,有成熟的黑色浆果的香气,口感不错。
在我写酒评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是一直困扰我的。那就是,偶尔在酒会上喝到味道不好的酒,碍于朋友或者同在酒圈的“面子”问题,我时常苦恼着:自己是应该大大方方说出来,还是默不作声?也许,懂酒的人不用你来告诉,他自己也能发现酒水的好坏。但是,懂得葡萄酒品鉴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不同国家不同产区不同葡萄品种酿制的酒,万一,给他们错误的信息怎么办?
今天,我又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我的心态却赫然开朗。这得益于和法国波尔多侍酒师协会主办的cafa学院中方负责人马琳的一席交谈,她认为,“怎么能因为某一款酒没有所谓的典型香气,就说这款酒坏掉了呢?谁规定了,葡萄酒必须要有什么味道吗?专业人士,应该从中倒推出原因。”
正式酒会结束后,几个酒友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交换品酒心得,那一刻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没有在前半场就走掉。这种感觉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练功的“关”,从最初的找好酒喝好酒,寻找好酒的味道,到如今心平气和地分析每一款酒每一种香气和味道背后的意义。
我在突破,你呢?
酒窖本身小小的,但布置得很精致:墙壁上挂着几款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海报,照片大小;门口摆着几只装酒的木箱,装饰效果大于实用性,不过木箱上烙印的酒庄名字,和表面斑驳的海关证明,挺有感觉的。
因为地方不大,没有提供足够的座位,大家或者依靠着吧台站着,或者将酒杯随意地放在酒桶、木箱上,相约而来的朋友间小声交谈,看看酒架上的各色酒品。我在门口领了杯子,就拿着酒单,踱步走开。
![]() |
第一款酒是Beaujolais Nouveau Gamay 2009 博若莱新酒
这是一款采用佳美葡萄酿制的博若莱新酒。佳美原产自法国勃艮第(Burgundy),现在主要产于宝祖利村 (Beaujolais)。
1349年,黑死病席卷欧陆,大量的劳动力死于瘟疫,由于缺乏人工,勃艮第的葡萄园多数都荒芜了,近15年收成寥落。而当时一个称为Gamay 的小村庄种植的葡萄却蓬勃生长。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以该村命名的Gamay 佳美葡萄在勃艮第广泛种植。但在当时,一般人认为Gamay是劣等品种(法语叫他 vile,低贱的)。因此,瘟疫过去以后,Philip公爵为了恢复往日为法国皇室提供珍贵上好红酒的美誉,在1395年颁布禁令,将勃艮第的Gamay 全部铲除,改种高贵品黑皮诺(Pinot Noir),仅允许在土壤最贫瘠的Beaujolais地区(法国中东部,大多是石灰岩断崖)栽种佳美葡萄。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法国政府规定的“Beaujolais Nouveau”解禁日,在这一天午夜子时之前,博若莱新酒是不能对外销售的。如此一来,“博若莱新酒”和“博若莱新酒节”本来只是个法国酒商推动的产物,不过深谙文化运作的法国人成功地把一个廉价酒包装运作成时尚饮品,令人叹服。
记得之前有朋友问,是不是所有红酒都不能冷藏?答案是:除了博若莱新酒。
Beaujolais Nouveau颠覆了红葡萄酒或酸或涩的口感,它入口甜美、新鲜,有一股难以拒绝的娇媚柔美。因此,不同于其他的红葡萄酒,我们需要在12-14度的较低温度饮用它,是为了使它更加清新,并有更多明显的水果香气。
甚至为了减少苦味,少或没有单宁,酿制博若莱新酒时人们采用二氧化碳浸渍法,该技术保留了新鲜的葡萄酒的水果气息,而没有从葡萄皮中提取苦涩的单宁。但因为整个酿造过程中,都没有使用传统的酒精发酵,因此,“Beaujolais Nouveau”属于淡酒,不耐久存,因此新酒要在3个月内(也有说法是一年)喝掉,否则就失掉了它应有的果香和新鲜风味。
今天的这款酒因为忘记提前冷藏,温度并不够。未晃杯之前,闻到树莓、香蕉、草莓,甚至有点煮熟的苹果的香气。习惯性摇杯后,发现短暂的香气被挥发得差不多了,唉,追悔莫及。酒体单薄,单宁感很轻,口腔略有收敛感。
![]() |
第二款酒,是Firefly Merlot 2004 仲夏夜梅洛干红葡萄酒
这款酒倒入杯子后,直到我拿到手里,闻了又闻,晃了又晃,仍然没有什么典型香气,只有一股浓重的酒精味儿熏得人想打喷嚏。开始我以为身处外间,有西晒的缘故,热,再加上迟到的人陆陆续续加入进来,摩肩接踵的,走过去拿酒都相互碰肩膀,两下里影响了嗅觉的正常判断。
听见一位酒友说,这是一款老酒。才知道酒单上写着2008年的酒,但实际开瓶的是2004年的酒。南澳的梅乐可以放这么长时间吗?我带着疑惑的心情,尝了一小口,入口还是比较柔和的,酒体单薄,有点西梅,或者李子干的味道。
喝起来比闻起来最起码能接受些,可是不应该啊……回过头来,看看酒的颜色,是偏晦暗的深砖红色。哦,我猜这款酒应该已经老掉了。果然,最后和几位酒友进行交流时,大家都一致忽略这一款酒,无人讨论。
![]() |
第三款酒,Santenay Albert Bichot 2005 AB 庄园干红
这一款酒来自法国勃艮第,采用娇嫩的黑皮诺葡萄酿制。是一款我比较期待的酒。
在这个有八千多个葡萄品种的地球上,唯有勃艮第的葡萄酒庄最受人艳羡,因为他们完全独享了来自黑皮诺的荣耀和美味。
黑皮诺,是公认为最好的酿酒用葡萄品种,使用它酿制的葡萄酒细腻、优雅,如同一位宫廷贵妇。但它对土壤、气候极为敏感,密实的果穗和薄薄的果皮使它极易受到病害的侵袭,所以酿酒师一致公认的最难栽培的葡萄品种,再加上它的发酵管理最困难,因此人们也称它为“顽皮姑娘”,或者是刁钻的情人。
酒体颜色较浅,呈石榴红色。有黑色布朗尼和樱桃等深紫色水果的香气,入口圆润顺滑。可惜,回味却出乎我意外的短暂。想来想去,有可能是没有提前醒酒的缘故。如果提前一个半小时醒酒,应该能更好地感受到黑皮诺圆润和柔滑。
![]() |
第四款酒(左),SignosCabernet Sauvignon 2008 标牌赤霞珠干红
第五款酒(右),Armidale Shiraz 2008 澳美黛席拉干红葡萄酒
这两款酒是当天我喝到的性价比不错的,都来自于新世界,前者是澳大利亚的酒,后者是阿根廷的。不超过100元的价格,香气和口感都很简单直接,却满足红酒爱好者对一瓶红葡萄酒所有的要求:典型的香气,柔滑的口感,几乎挑不出错来的。也许这就是新世界酒的好处——即开即饮,容易让人找到满足感。
Signos Cabernet Sauvignon,这款酒一闻,好几个人不约而同说出一句“很典型的,赤霞珠该有的香气”。的确,果香浓郁之外,还有赤霞珠葡萄酿制的红酒特有的皮革,胡椒,青椒,草药,等等香气。
Amidale Shiraz,这款酒来自澳大利亚,采用西拉葡萄酿制,是最适合在澳洲生长的葡萄品种。还没喝就知道不会让人失望。果然,有成熟的黑色浆果的香气,口感不错。
在我写酒评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是一直困扰我的。那就是,偶尔在酒会上喝到味道不好的酒,碍于朋友或者同在酒圈的“面子”问题,我时常苦恼着:自己是应该大大方方说出来,还是默不作声?也许,懂酒的人不用你来告诉,他自己也能发现酒水的好坏。但是,懂得葡萄酒品鉴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不同国家不同产区不同葡萄品种酿制的酒,万一,给他们错误的信息怎么办?
今天,我又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我的心态却赫然开朗。这得益于和法国波尔多侍酒师协会主办的cafa学院中方负责人马琳的一席交谈,她认为,“怎么能因为某一款酒没有所谓的典型香气,就说这款酒坏掉了呢?谁规定了,葡萄酒必须要有什么味道吗?专业人士,应该从中倒推出原因。”
正式酒会结束后,几个酒友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交换品酒心得,那一刻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没有在前半场就走掉。这种感觉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练功的“关”,从最初的找好酒喝好酒,寻找好酒的味道,到如今心平气和地分析每一款酒每一种香气和味道背后的意义。
我在突破,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