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业医,父亲李言闻是当时的名医。李时珍因而从小就受到医药知识的熏陶。他十四岁补诸生,后来三次参加乡试都未中。二十岁时曾染上肺病,深感疾病缠身的痛苦,是决心弃绝仕宦之路,而继承父业学医。经过刻苦钻研,李时珍的医术达到很高水平。 当时来向李时珍求治的病人很多,而他为穷人治病,常常不收取费用,很受到群众的爱戴。三十三岁时,李时珍曾被征召到楚王府和太医院任职。他利用这个机会,阅读了很多在民间不易见到的医、药学方面的书籍,因而医学水平更为提高。而同时,他也发现历代本草内容谬误很多,而且分类杂乱,有的漏列药物。他认为药物书上存在这些错误和不足之处,势必会造成治病时的严重后果,于是立意编写一部新的本草。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时珍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编写好这部著作,避免前人所曾发生过的错误,他除了继续精读医、药学古籍外,还非常注意对药物的实际考察,因而家乡的郊野山川成了他经常出没的处所。而为了采集标本,了解药物的原生状况,他还到过江西、南直、安徽、河南、河北等许多药物产地,深入观察,绘下图像。各种行业的人(包括农民、樵夫、渔民、工匠等等),有关药物的实际知识,他都仔细倾听,写下记录。

据史料记载,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后共读书八百多家,历时二十六年,经过三次修改,才于万历六年(1578)完成。不过,这部著作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南京刊印时,他却已经逝世三年了。《本草纲目》全书五十二卷,分为十六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每部又分为若干类,如草部分山草、芳草、隰草…等十类;木部分香木、乔木、灌木…等八类。十六部共计六十二类。

全书所记载药物共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每种药物都详细说明性味、产地、形态、采集方法、炮制过程、药理研究、药物鉴定等等,并且绘制成图,全书计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书中收载方剂共有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分别附于有关药物之后,用以说明该药物在临床上所具有的实际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所记载的一万多种药物中,有三百七十四种是旧本草所未载,而由他新发现所增加的。如醉鱼草、半边莲等,即是他深入群众访问所得,并经实际应用检验而增添进去的。 对旧籍中所记载的不准确或错误的部分,他也以科学的态度严正地加以指出。如有些旧本草书上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雄黄、芫花可以成仙不死,他不仅从药理研究上加以否定,还明白地指出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如他在记述水银时,指出有些旧籍说它久服后可以长生不死,是极为荒谬的,自六朝以来,就有不少人服食后病残甚至丧生。接着,他还进一步郑重地说:历代方士谬种流传,那是不足怪的,但是本草是严肃的医药科学著作,岂可以跟着别人乱讲!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许多贡献,而且在植物、动物、矿物等方面都有可贵的记载,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据有人研究指出,明代的《群芳谱》、清代的《广群芳谱》等就是受到《本草纲目》的影响而编写的。后来又有一部著名的《植物名实图考》,也是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本草纲目》出版后不久,万历年间就传到了日本,接着又传入朝鲜、越南。十七八世纪传入欧洲,先后被翻译成拉丁英、德、俄、法等等多种文字。达尔文在所著的《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就曾引用《本草纲目》关于金鱼颜色的形成,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问题。一直到如今,《本草纲目》仍为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李时珍也被尊为世界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李时珍为了治病救人,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最后编写成《本草纲目》。此书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时珍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探索精神,他的科学态度,以及他所取得的辉煌成果,都是值得人们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