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札记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地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地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资料非常熟悉。
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 精读原典。
为什么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资料。其他的工具,不管是统计还是其他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学会使用这样的工具。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 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search太多次了,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摸索。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你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你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的时代,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browse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么样子。
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好好地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
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11.4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791篇内容 · 818.4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25篇内容 · 573.8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新19篇内容 · 1.2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新14篇内容 · 9715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98篇内容 · 208.0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86篇内容 · 74.5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83.2万次浏览
今天看贾岛那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不知道毕业论文写出来会不会有这种感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