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T学习实录(上):开学第一课,我交到了一个“浣熊”朋友
大家好,我是今天分享的Penny老师,毕业于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就读的专业是communication design(视觉传达专业)。
RMIT是澳洲排名第一的设计大学,世界排名第16位。

首先跟大家介绍下我在RMIT学习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让大家了解下国外教学的方式,和设计的一些思维方式。
每个设计的专业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教学楼,有各种各样的设备提供给学生使用,比如说像丝网印刷机,3D打印机,录音室,剪辑室,摄像设备还有一些摄影等等。
这些设备是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实现更好的创意和想法。

我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感觉,不知道第一节课会面对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同学,还有什么样的课程和作业…
我们一个班大概有20个人左右,来自不同的国家。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去做项目,而不是自我介绍。他是希望通过做项目来认识彼此和彼此的设计风格、特点。

布置作业的时间是一整天,从早上到下午5点半放学之前。以我们就坐的位置,和右手边的同学为一组,相互布置一个项目,让对方去完成。
我当时的同桌是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女孩,她有一个从小就抱着的浣熊娃娃,对她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洋娃娃,更是一个好朋友,家人。她想对她的浣熊娃娃想做一个项目,我当时听她说完,其实是有点崩溃的,因为她也没告诉我要做什么实体的。

在国内老师一般是说实体的,例如今天我们要做一本书,做一个海报等等,就是你会想到你最后做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当时拿到这样一个只有一个故事背景,没告诉你最后形成的落地项目,其实还是有点慌张…
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我就用自己最擅长的手绘和电脑软件的这一部分的操作,给她的浣熊娃娃做了一个个人网站。把浣熊娃娃变成一个拟人版的浣熊先生,以浣熊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个域名,给他设计了一个家。
当时也查了一些资料,关于浣熊长什么样,居住环境,喜欢吃什么,用什么…并且,通过一些日记,我也收集到了一部分关于这位马来西亚同桌的生活故事。
最后,我以浣熊的视角去展现了她的生活,以及对于一些她感兴趣的政治时事,能接触到的新闻看法等等,创造了这样一个虚拟的人物,使小浣熊变成了现实里真的存在的一个角色。

轮到我给我的小伙伴布置时,我当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我就和她交流我喜欢的事物,我看到什么会很开心,我最喜欢的美食和童话故事等等…哈哈,我真觉得自己就还是个小仙女~
最后,她用美食拼了一些她去超市买的糖果,蔬菜,水果等,拼成了一些很有梦幻色彩的抽象画,然后拍摄下来,制作成了一套明信片给我。
做这样的一个项目下来,一整天都很欢乐!
我们彼此交流、互相了解,这也是老师希望达到的目的。老师希望在一整天中,我们可以很快地了解彼此,知道彼此的特长。并且时间限制在一天内,你想展示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从平时很擅长的方法入手,比如我的同伴摄影技术非常好,她的作品就非常地有个人风格。
这样的熟悉方式,比简单介绍自己的个人信息来得快一些。像这样简单的沟通、短时间的快速反应以及最后的呈现方式,是我在RMIT学会的重要技能之一。
以上,就是我刚入学RMIT的美好经历啦!归国至今,这依然是我心中的美好记忆~
下一期,我将继续给大家分享在RMIT上课是一种怎样的神奇体验!所以…关注公众号:IF艺术作品集指导,干货满满的艺术留学,艺麸陪你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