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小小农场
最大、小小、最、大、小,到底是大还是小?一片混乱中就“农场”两个字有辨识度,名字朴素到让人忽视。但,幸好,点进去看了。它是一部所有语言都显苍白的自然影片,忠实地记录了生命的循环与平衡,并用行动证明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大多数时候,我们于自然而言,是掠夺者、破坏者。肥沃的土地经过多轮种植,变得贫瘠沙化;耸起的山丘被推平或开垦,因单一而日渐死去;清澈的泉水由于植被的减少而枯萎,所淌过的沟渠变成泪痕。在施虐了无数个日月后,我们悔悟的结果也不过是退耕还林,种上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由短期收割变为长期放血。
小小农场,之所以让人感动,不是因为那对夫妻为了爱狗从0到1构建微缩自然生态链,也不是因为历经十年不走捷径终于梦想成真。而是,终于有人肃清了自己的身份,非主实客也。自己家,随便折腾,别人家,走之前需回归原样。
人类一直都很想拥有上帝之手,风来、雨来、花开、果实。在小小农场,客之性即神之性,上帝之手,非以情感为左右,而以万物为刍狗,任其自然。十年中,唯一让男女主幻灭的是开枪射杀了一头狼。为了保护家禽,他们完全可以除掉所有的狼;为了产量,农药变得有必要;为了赚更多钱,饲料是催熟剂。只要,开了那道口,破坏就将演变成理所当然。
在不成熟的生态中,人之手和神之手,很容易混淆视听。蜗牛啃食叶子,放鸭子来而不是捉住碾碎。牛羊粪便多滋生苍蝇蛆虫,放鸡来而不是驱赶牛羊。鸟儿啄果子,引它们天敌来而不是布网。地鼠咬坏树根,留给猫头鹰、狼、鼬...当生态链有十之七八,人类就不再是孤军奋战,亦可听之任之。
如果说小小农场中,哪个动物最令我印象深刻,那非那只猪莫属,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来就搞破坏,松土,挑食,还会自己打翻水桶给自己来个沼泽浴,它的创举延续到一胎生了十七只、高烧41°为了小猪仔努力进食活了过来、以及...和一只公鸡谈恋爱并生养了一窝(这有点刷新三观)。
实名羡慕却也知做不到。1200亩地,可能五年不盈利,十年也不见得有多创收,哪个投资人都不会投这种项目,自己玩票则需要庞大财力、精力和知识。农场主夫妇,一个野外摄影师,一个美食博主,有热情有基础,却也需要一个原生农场专家,帮助搭建生态架构和规划。遗憾的是,在农场走上轨道之前,生态链专家告别了人间。
十年,养一片绿洲,除了他们自己的家禽,还有许多慕名搬来的野生物种,而且会越来越多。十年,还是太短,肯定还有各种问题,等待着去解决。希望,这片绿洲的边缘,每隔一段时间,延伸一点,再延伸一点。
我相信,这比研究长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