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之下,诗和远方
说起诗和远方,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现代诗人“海子。”
读起海子的诗,脑海里的画面感非常的强烈。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看到这些诗句就不得感慨两句,诗和远方是这样美好。
前些年还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作为一个合格的九零后,怎么可能没有远方的期盼呢?
可以说【无远方,不少年。】
白星有两个同学,每年暑假兼职一个多月,
开学前几天把所有赚来的钱去旅游。
同学们很是羡慕,就连白星我当初也恨不得飞过去一起旅游。
丽江小镇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很多人,并不是原著居民。
当然,更多的是去疗伤。
伤好了的,离开了。伤没好的,一直在哪里徘徊。
电视里的自然环境,很优美,实在无暇。
那种披霜戴月,一人一茶壶,仰头观月的画面太静好。
城市让人觉得厌恶,充满的虚假。
刚从云南回来的朋友这样讲到:
刚进小镇就能听见一首很悦耳的音乐,
里面的酒馆都不拘一格,酒吧更是多姿多彩。
在古镇的几天,都是当地一个朋友领路。
拜访了,朋友的朋友以后,我发现了一件很的别的事情。
在这个镇上有很多人都是外地人,后来定居下来。
白星:你有了解他们都是为什么留下的吗?
朋友:在那个地方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来疗伤的。
未邀而劝,实属冒犯。
有一天晚上,在回客栈途中。
看见一个人,身上披着薄薄的针织衣,蹲坐在一家客栈前小院里。
一只手抱着膝盖,一只手拿着一个小酒杯。
望着天发呆。
白星:这样不是很美好。
朋友:准确来说,是过于凄凉。
月光凉薄,一爻一爻的投射在夜晚的大地。
风卷的树叶沙沙的响,陆续有两个人走过。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一到夜晚就会出来发呆的人。
不是云南人,是几年前因为事业失败,
感情受伤,独自一个人来云南旅游。
被客栈老板收留,然后就没离开过 。
白星:
诗和远方,每个人都会向往。
偶尔情怀爆发一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如果是成溺,就要剖析一下心灵世界的成因。
一辈子都成溺在情怀中的人,
或许因生活过于凄苦,亦或因心中不确定自己。
比如:“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我却觉得海子过于痴迷情怀之中,自我逃避。
最后带来的,不知是不幸还是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