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黑暗的日子
今天状态不是很好,至于为什么不好,好像没有理由。
两年前,我曾有过一段陷入黑暗的日子。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独自乘着一艘木头小船漂浮在大海的中间,漫无目的,不知道要漂向何处,更不知道何处是岸边。而且那个世界没有阳光,没有声音,只有死寂的黑暗。那个时候不懂得如何调节自己,每天都活在心慌、焦虑、害怕里。于是我逼着自己去公园看唱歌跳舞的人群,逼着自己去逛超市感受生活的气息,虽然可以缓解一时,但一旦回到那个小房间里,我就像又回到了大海的中央继续漫无目的地漂浮。那个时候我不懂,原来那种情绪是孤独。那是我第一次彻底明白,人是群居性动物,不可以脱离社会和人群太久的,要不然真的会垮掉。
我尝试过很多种方法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再心慌,但是都没有办法,直到我遇到了两部剧,它们算是我拯救自我的切入点——《一起同过窗》和《士兵突击》。
《一起同过窗》剧情很轻松,可是里面好多台词真的很有深度。这让我开始想明白很多,比如肖海洋对殊词妹妹说的“想要”和“需要”理论,比如叶老师说的“将来也许并不美好,也许会越来越不美好……坚持下去,一切都会过去的”,这些都让我受益终生。
《士兵突击》于我而言就更重要了。我当初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坚持填北京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故宫,二是高三的时候有一次看《士兵突击》,正好看到史今退伍的那场戏,高城带他去看天安门的夜景,当看到天安门夜景的那个镜头,我瞬间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北京上大学。后来我如愿以偿去了北京,而且很幸运地在大学里见到了张译,他抽到我提问,我问他“现实的你和史今班长像吗?”他说“完全不像。”在身陷黑暗的那段日子,我便把这部好多年前看的剧又翻出来了,这次,我想我看明白了更多。
高中看《士兵突击》,最多就是感慨史今人真好,许三多坚持不懈和努力的精神让人感动,一切感悟都很流于表面。再次看,我才发现这部剧真的可以成为人生迷茫时的指路灯。有两段戏是我觉得最震撼的,第一段,是许三多从新兵连直接被发配到草原五班,在那里,只有5个人,其中有3个人不喜欢许三多,只有老马班长对他好一点。方圆几百公里再找不出别的人了,没有人把许三多当朋友,他们自然也不会愿意好好跟他聊天。我想了一下,在那样的地方,多可怕呀!人很容易就废掉了。老马让许三多找一个“想头”,许三多问什么是想头,老马说“想头就是不用让你数着分分秒秒挨时间的东西”。现在我才深刻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人没有想头,那真的没有活下去的动力。在被大家排挤的情况下,许三多依然能够坚持踢正步,叠被子,他依然在给自己找有意义的事做,于是他修了一条路,这条路带他进了钢七连。
第二段戏,是钢七连散了,高城也被调走了,许三多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钢七连宿舍,守了大半年。高城一直不喜欢许三多,是因为他觉得许三多不懂钢七连的荣誉感。许三多是不懂,可是他已经把钢七连的信念融入了骨子里,大部分的兵走后,高城便觉得钢七连不存在了,而许三多却在坚持着以前一切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打扫宿舍,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唱连歌,一个人坚持每天跑一万米。对于高城来说,他觉得要有很多优秀的兵集中在一起才叫钢七连,可是对于许三多来说,哪怕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他依然是钢七连。这就是信念,信念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可是一个人呆的时间太久了,信念再强的人都会孤独,所以许三多自己跟自己开班会,自己跟自己说话。没有人告诉许三多他该何去何从,他好像被遗忘了,在那样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情境下,试问有几个人还能坚持跑步,坚持打扫卫生,坚持吃饭的时候独自唱着军歌?我想,如果是我,早就疯了。后来袁朗终于出现,他带给许三多新的盼头。他跟许三多说,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所以我现在明白了,他看中许三多,就是因为他可以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还能不焦虑,还能坚持着,这才是许三多最强大的地方。
我现在也学着让自己不焦虑,哪怕不好的情绪出现,我也告诉自己,坚持一下,一切都会过去的。而且,每当焦虑的时候我就能想起一个人在草原上孤零零地踢正步的许三多,一个人在钢七连宿舍里自己跟自己开班会的许三多,这个时候,一切好像就没那么难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