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票记
现在,再也用不到逃票的技术了,恐怕,什么时候连那些细节也会忘记罢。
那时高二,满天的还是星星点点,满世界多少还是朴素的年代里。那个世界,没有MP3,没有电脑,没有pad,只有我偶尔去买来的磁带。换了一台又一台的随身听,功能越发强大,磁带也越发多了起来。这也是一个贫瘠的世界,精神上的粮食不多,人总感觉到饿。
听说隔壁班的同学都发了电影票,周末可以去看电影,而我的班上却没有,我却不生气,只是有点遗憾,心里想的只是能够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定很爽吧。小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张票,让我很是羡慕。小陈是我的朋友,以前还在一个宿舍住过,拌过嘴也打过架,他也是高中那会最重要的几个朋友之一,现在人在武昌,冬天见到他时他还是那么的青涩。小陈心灵手巧,写的一首漂亮的好字,我很羡慕,当然他的手很小,我不喜欢,像女孩子的手,尽管那时候也没有签过她们的手。
小陈弄来的票,让我想入非非,细看才发现那不过是用普通的红色纸打印出来,再裁剪下来的一片小长方形。小陈提议说,这个也比较好模仿,其实我也正有此意。那一刻我对他极度仰视,就差赞美他是天才了。以我对他的手工能力的了解,这绝对不是难事,心中开始兴奋起来。虽然不像<猫鼠游戏>那般完美剧情激荡,但是在材料简单的岁月里,手工“复制”一张电影票这件事在我的记忆力占据了不少的空间。
我们先是找来颜色相近的纸张,从中想办法裁剪出大小相似的长方形,这对材料的研究相当考验,颜色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纸张厚了不行薄了也不行。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材料,接下来的功力都由小陈完成,我们在旁边指导和提供意见,例如某些细节要特别注意、某些地方的颜色要模糊一点。
多亏小陈的毅力,我们成功的从一张票变成了三张.心中既有犯罪的快感,也有一种自豪,恨不得对着镜子告诉自己简直就是天才。这三张票从外形和手感上,不仔细看是绝对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的。
混迹在人群中,我们特意站在人流最密集的那一队,因为想着肯定不会查的那么严格,老头拿过票我们就进去了,一场电影就这么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想,那个时候,那三个小男生一起看电影的时候,脸上一定都透露着一种表情吧,傻傻的佩服着自己,傻傻的咧着嘴笑着。伴随着自己的青春,做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更奇怪的是那时候也并不知道这些竟会保留的这么的清晰。
现在,如果不是有人也有奇怪的想法,就连自己也会怀疑骨子里那份经久不变的怪异和特立独行,还能找到一个同伙吗?
在如此的世界中,你还想玩一玩像“逃票”这样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