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 Dietland()
迎合主流社会的审美,是一条容易的路。反观另一条路,你要去创造,去开拓,去披荆斩棘。

最近在学python,蛮友好的一种语言。学到自定义函数的部分,你可以定义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如何运算,如何输出结果都由你自己来定义。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调用这个函数就可以了。
那么,我要如何定义我自己?
我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名字,然后确定有哪些变量,再确定要如何输出结果,最后输出的结果如何显示。名字很重要,名字是宣言,是“我是谁”。对于要接收的变量也要有所选择,确定什么样的变量是我需要关注的,那么其他变量都没有意义了。这叫做“专注”。我接收了这些变量,如何产生结果。这个计算的过程,是我的思考方式,我的能力圈决定的。而结果的显示,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视频,取决于哪种形式更能帮助我达成目标。
def Dietland()
Dietland,取自Sarai Walker的小说《Dietland》。注意到这部小说是因为它被改编为电视剧,豆瓣条目是《节食王国》。主角plum是一个过渡肥胖的女孩,一直想去做胃旁路手术,以期自己能够变瘦。因缘巧合,她遇到了一个女性主义组织,这个组织的leader说,你不要做手术了,你加入我的项目,我给你两万五千美金,如果项目结束你还依然要做手术,那么我不会阻拦你。plum当然接受了。具体的剧情我不再复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人人视频有资源。重点来了,plum加入这个项目后,住在这个项目的房子里面,有一个房间里面一直在播放porn。她不太懂为什么,项目里面的一个女生就跟她说,你看我们一直都觉得如果我们足够漂亮,身材足够好,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你看看她们,她们不漂亮么?她们身材不好么?她们幸福么?个人认为,这个情节非常棒。
回到现实里面,主流审美一直在对全人类进行绑架。不只是女性对于身材和美的追求,也包括男性对于金钱权利地位的追求。我们总是觉得抱紧主流审美的大腿我就可以过的好一点。但是,真的好一点了么?为什么ayawawa的理论这么多人认同,原因是,这是一条容易走的路。太容易了,你只要去迎合男权社会的审美就可以了。反观另一条路,你要去创造,去开拓,去披荆斩棘。但是容易的路,也只是暂时的容易而已。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明明白白的写到: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从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开始,到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基本上当代女性的权利都是上一代人争取来的。说到底,女性主义者们在争取的,无非两个字,平权。谁拥有权力,谁就有话语权。但这不代表,没有权利,就不能说话了。当声音足够大的时候,也许会有改变呢。
现如今“女权”应该算是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了,跟风也好,蹭热点也罢,我都愿意为此发出自己的声音。毕竟,你不能指望着别人把利益双手奉上给你。
桑格格的微博里面转了彭薇的画展,她说“自古女人就这样难,要用命、用血去抗争那么一点点自由和尊严。现在好一点么?现在有现在的难。女人要和这个社会和传统文化做多少斗智斗勇的事情,才能过上其实本来就该人过的日子。”彭薇说,“在自己的展览上重看自己的画,觉得自己画的女人,一会是凶巴巴的,一会又可怜巴巴。这两个“巴巴”,就是女人抗争的样子。”

那如果要我选,我情愿凶巴巴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