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笔记(二十四)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续) 柴伐蒂尼是著名电影编剧、理论家,曾经撰写过剧本《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温贝尔托·D》等。他的电影理论著作也成为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言。 柴伐蒂尼曾经为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定下原则: 1、要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样子 2、使用事实而不是虚构 3、描绘普通人,揭示每天的事件(弘扬事件的“日常性”) 4、表现人与人的真实社会关系,而不是浪漫主义梦幻 虽然柴伐蒂尼的马克思主义倾向和反技术观念受到了同僚的质疑,但是,他对于下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反法西斯立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维斯康蒂,意大利导演,有“新现实主义之父”之称,代表作有《沉沦》、《大地在波动》、《威尼斯之死》等。他的许多作品都是集编导于一身,并且透露出人与自然融合的巨大美感。 《大地在波动》是维斯康蒂指导的,最全面、最彻底的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影片在一个小渔村中取景,全片没有任何人工布景,没有一个专业演员,对白完全采用当地方言,对话也采取即兴创作。在160分钟的影片中,展示的是日常的生活细节。在摄影方式上,影片也采取“深焦距摄影”,将人物、背景和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巨大的美感。这是一部在美学上极具有价值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带有“唯美主义”倾向,使得他在以后的作品《受苦的人们》、《威尼斯之死》中完全追求唯美主义)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