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荼闲记

前两天过节,到看陈伯伯,跟他待了会。聊聊天。8月份过来,一直持续高温、干燥。陈伯伯的蜂儿们不大好。今年的秋蜜再说了。
很多养蜂的,一年四季都有蜜。怎么产出,恐怕只有养的人最清楚。
接着聊油茶籽。陈伯伯说按理今年的量会多一些,不过现在天气很不好说,到时候再看。陈伯伯的野放油茶树,生长周期长,霜降后采籽,手工剥壳,再有十来天大大的太阳,晒干晒透,接着磨粉,蒸,榨油。出油后再放一放,沉一沉,差不多就12月了。
陈伯伯说,其实很多人不容易喜欢纯的茶籽油,气味比较“生”。市面上买到的基本都是拼配的,拼配比例就要看各自良心了。
我家煲汤、煮面、煮汤、和馅等都是用陈伯伯的野茶籽油。18个月内,食用。独有的清凉感,香极了。另外留一点点出来,存三年以上,药用。磕了碰了,扭了肿了;还有小孩红屁屁、身上长湿疹等等,都是涂的它,安全。
记得之前有位茶友说,常年喝自然的茶,身体慢慢滋养,是一个耳鬓厮磨的过程。嗯食材也是一样。喝一两天、用一两次,没什么感觉。喝着喝着,用着用着,身体自然就敏感起来。有自己的判断力。
在村里,陈伯伯是个“另类”的人。很有个性。不合群。脾气古怪,能力很强。不过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他对我特别好。小时候很多事情不大懂。这两年回来,有时候看着陈伯伯,能明显感觉到他内心的孤独和骄傲。
前阵子重看《老人与海》,就会想到陈伯伯。一样的倔老头。

陈伯伯曾送给我野猪獠牙。是他年轻时候打猎打到的。漂亮极了。那会儿山里野猪很多,对他来说,要打就打大的。过瘾。
茶季里,带着獠牙进山。有一次在黄婆子山场里,看见一个野猪窝。用草搭的,中间拱起来,老爸说方便野猪在里头坐着休息,吃东西什么的。真聪明。窝看着很牢固的样子。搭这个房子得几天呢?我默默摸着口袋里的獠牙,心里想,野猪不会闻到獠牙的味道跑出来吧哈哈,还好没有。



说到进山。前两年,有一次从大拙山场回来的路上,感觉人快虚脱了。到家后,立马上床躺了一两个小时,才缓过来。用我们本地话说,大概深山里阴气重,被什么吸到了。听上去神叨叨,实际上越来越相信这些东西。山有灵,俗人进山本就是一种打扰。
所以,怎么判断一个茶是不是野茶?我只能一再的跟你说:喝。认真细致的喝。茶汤里的山野气息、活性层次、变化感和趣味,带给你身心的“冲击”和享受。若有缘,自然能感受得到。
所谓细致的喝,你懂的,也简单。不过是人坐下来,心停下来。什么器皿啊,出汤时间啊,都是次要的。干净的茶,怎么泡都是干净的。
昨天上午喝了2017年【大生金】。这个倔强的野小白。两年多过去,头几泡依然青,一点不温顺不讨喜,不清清浅浅的甜。五六泡后,则越来越润泽,甘美,清凉。
今天上午又喝了2016年【大生金】。当年雨水多,头两泡的闷感随着三年陈而渐渐散去。至后几泡,凉滑,顺爽,悠悠长长,很舒服。
原料“真”,遵自然而做的白茶,在时间面前如孩子般坦诚。每每饮之,在茶汤中照见了当时的天气,当时的自己。很好玩。
喝茶喝茶。
小荼 • 茶事手记
2019.9.17• 武夷山


『虽由人作,亦是天开』 不增不减,正呈本味。 有茶的日子,我们一起喝茶。
○ 购买好茶,进入淘宝搜索“乙楚佳木” ○ 品茶交流,添加乙楚掌柜微信:xtu008
版权声明:本文归乙楚佳木(微信xtu00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