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恋
2019年4月5日 她,第一次踏上了这座城市的土地,依旧是义无反顾,不假思索。 任性得出走、倔强得张扬、自我主义好像一直都是她的标签。 比如大约三四岁的时候,她和爸爸一起去街上看戏(那还是看不懂戏的年龄,却已经开始生长任性和倔强的萌芽),矮小的她被前面的人遮的严严实实,她闹,于是爸爸把她抱到自行车后座上看,她还闹,嚷着要去戏台边,如她所愿不闹了。刹戏(我们老家的俗语)的时候,爸爸竟忽然忘记了她,一个人骑车回了家,爸爸想起来时慌得调动了半个村子的人疯了一样的找她……刹戏后她也慌得六神无主,记不得回家的路,更不记得村子的名字。她不知道怎么办,只是跟着人流往前走,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去……她还清楚地记得一个女人微笑温柔地跟她打招呼,想让她跟自己走,她不假思索的拒绝,女人来拉,她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女人似乎怕旁人识破,才怏怏离开了。这便是她印象中第一次尝到任性的不安和害怕的味道。(最后的结果下回再续……) 又比如小学的时候,好吃的食物(尤其是爬叉)、家里仅有的玩具(多是爸爸从外面捡回来的铁制品和玻璃瓶)每一次都要跟姐姐抢,都必须自己先挑选,家里分配的活从不肯多一丝一毫,家里买的零食总是自己做主分配,家里给的零用钱自己总是比姐姐先花完,还总是告姐姐的状…… 再比如高中毕业那年,因为报考志愿的分歧,爸爸说不让她上大学了,跟爸爸大吵过后,她万念俱灰,义无反顾地任性出走。后来得知记忆中总是起早贪黑挣钱的父亲竟找了她整整一个月,翻遍了她的同学录,联系所有能联系上的同学,并在纸上详细记录了她哪天曾给谁联系过……她,再一次尝到任性的不安和后悔(最后的结局下回再续) 还有毕业后…… 时间回到4月5日,坐了十八个小时的火车,她,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到达重庆西站。那会的她充满了对这个城市的好奇和想象,当然还有希望。 由于不看抖音,她也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得知重庆是网红城市,在她的记忆中对于重庆知之甚少,只有战时陪都和雾都这两个概念,甚至也从未强烈得期盼过自己会有一天来到这里并长居,因为从小江南的烟雨便住在了心底,占满了对行走的向往。 一走出车站,便是公交车的站台,明艳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整洁的路面,整齐如潮排队乘车的人流,并不喧哗的公交车站中心,很美丽一如她的心情;陌生的公交车,陌生的车号,陌生的地名,陌生的方言,陌生的报站语,一下子让她感受到了异乡的疏离感,也还有一丝丝的好感,因为人潮如流却不拥挤,眼望去没有太多匆匆赶路的面孔,大多人脸上都挂着微笑。 像个第一次出门的孩子一样,她好奇地坐在出租车里,睁大眼睛望着车窗外的路边和大树,似乎非要找出与她生活了十年的郑州有什么不同之处一般,她发现,这里竟然也有海南专属的椰子树,这里的路没有方向绕来绕去,这里的路上上下下没有尽头,这里没有海滨或中部城市的摩拜和小黄,也没有郑州那样吓人横冲直撞的电动车大军,司机师傅红灯刹车的时候车会惯性得往下退一点,有点害怕,这样的坡度新手司机会加倍紧张的吧,还有新来的出租车司机要熟悉这里的路一定比其他城市更艰难吧(事实上几个月来打车她真的没有碰到过一个外地司机)。原本就对西南边陲充满疏离感的她竟然在那一刻突然很想留在这个城市,只因它那样的特别与不同。 在重庆的三天一直感觉时间不够用,想去好多好多地方,虽然都是刚刚才知晓的网红打卡地(甚至那一刻她觉得抖音一点都不无聊了)。那段时间郑州正流行着小龙坎火锅,排队到绝望的那种。所以在出租车上她就想去小龙坎,他也说去,但是司机说小龙坎没什么可看的,就是很普通的街道,火锅也没有什么特别(这都是他翻译给她的,因为那会她完全听不懂重庆方言),于是师傅建议他们去大坪(后来知道,大坪、观音桥、解放碑是重庆母城的三大商圈),说那里有很多火锅,有天街,有商场有影院。到了大坪,第一件事毫无疑问就是找一家看着很有档次的火锅店(也是在郑州养的毛病,有档次的饭店相对来说好吃的概率高,街边小店冒牌的太多辨不出真伪),结果发现并没有类似于海底捞巴奴那样的火锅店,全都是一些小店,老店,有的还是小区门口破烂黝黑的小餐馆。一路走来她发现,这里的火锅店就像郑州的面馆一样多,但飘出来的味道却好像都是同一种的香,她们选了一家很淳朴很不显眼的牛杂火锅小店,进去之后发现菜品、用料、陈设一点不输郑州大饭店的感觉,那天他们选了很多牛的各种部位,还点了梅子酒,酒瓶仿若插梅的花瓶,很美(后来为了这个酒瓶她专门买了两瓶梅子酒,每瓶多加了5块瓶子钱,只是为了得到一对插花的花瓶)她后来才想明白,在这个火锅原产地的城市,时间和美味是不需要包装的,时间使它早就深深走入了重庆人的心里,大小小巷遍地都是,似乎每个店都有自己忠贞不二的铁杆客户,实在是无需华丽的装潢。那天的火锅很好吃,是她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吃的,她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重庆的火锅小料以葱花香菜蒜泥油碟为主,没有郑州的那么琳琅满目。
很巧,他租的房子就在江边,晚上他们去了嘉陵江畔散步,她第一次见到都市夜景倒映在江中,宛如一条璀璨的丝带(虽然郑州的人工如意湖夜景也很美,但很短很静止),她被这个城市迷住了,江水真的让这个城市变得那样灵动和鲜活,她拍了好多照片,还没有一个城市的夜让她如此兴奋,走了大约一公里他们就到了李子坝,轻轨穿楼的网红打卡地,同时这也是一个算是稍微制高点的位置,换了好几个电动扶梯走到乘车区,在这过程中,沿途的墙壁上有很多重庆建筑、景色、网红地的照片,一路看一路爬,只是为了上去站在窗前俯瞰一下嘉陵江……这不是个大同小异的繁华都市,这是唯一一次让她觉得目不暇接的都市游。 后来去了两江交汇的朝天门、看码头看船舶看夕阳;去了古色古香的磁器口、那里有很多古装店、茶叶店、首饰店、小吃店、特产店,买了500块一件的古装,买了400块一包的明前茶叶(巴南银针,是她喝过惟一不苦的绿茶),遗憾的是因为赶时间没有去成磁器口旁边的白公馆和渣滓洞(这里是重庆的红岩文化);去了滨江地带吊脚楼风的洪崖洞,依山起势,临江而建,也被说成最近传的很火的《千与千寻》的取景地,他们穿过人山人海,走到观赏洪崖洞最佳位置的千厮门大桥,由于靠右走的行人道,所以需要来回两趟,回来的那边才正好是看洪崖洞的最好角度,而夜晚是观赏的最好时间(那个大桥很美,后来她知道重庆也被称为桥都)。在此建议来重庆旅游的人可以在朝天门坐两江游船(朝天门——洪崖洞航程)不仅可以观看最繁华的解放碑滨江夜景,还可以不用奔波就来到梦幻的洪崖洞,一举两得。两江游船的票价并不贵,好像差不多几十块钱,那天她因为没有坐游船还很不开心;去了还有好像是在南滨路的长江索道,顶着烈日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这个景点需要身份证哦),他们先给一个小纸条上面写个时间,然后到了时间才能进入排队区排队,然后进到一个可以站20人左右的小玻璃房里,不到三分钟便到了对岸,没有看到宣传画里的那个感觉她很失望,后来才知道是被摄影师的广角镜头欺骗了而已。总之,这个解放碑滨江区域,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长江索道离得很近,一天时间徘徊在这里,不累不赶。磁器口、白公馆、渣滓洞可以安排在一起一天时间。这些已经基本上涵盖了重庆的网红打卡地。 这一次的到来匆忙而充实,想去三峡需要三天时间不允许,想去武隆天坑也需要单独一天时间因为在城郊,想去大足石刻也只能想想……带着对重庆的意犹未尽和重游的期盼,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说她和他说了尽是情投意合的话,他说爱情就像龙卷风,说来就来。那时的她觉得自己早已是不会心动的年龄,只要不心累就是万幸。 2019年6月12日 大概就是这天吧,她第二次来到了重庆,这一次她不再匆忙,她辞了职,再也没有了匆忙的借口。 6月3日,她从旭智创意辞了职,不算很美好的离开但是一点都不后悔。(具体会在下一篇:我的文案之路里详叙)在结束一个人的漓江之旅后抵达重庆,因为桂林南站高铁的晚点她凌晨一点左右才抵达重庆,她觉得自己是为他而来,他却因为在医院值夜班而执意不去车站接她,她既生气又害怕更不理解,难道他不担心她的安全吗,难道工作真的如此重要吗,她第一次对他的三观产生了质疑……就这样一路上战战兢兢到了他工作的医院门口,在看到他的那一瞬间她还是决定原谅了,因为思念,占据了所有时空。 接下来,他忙着上班、忙着学习,忙着准备考试,忽然就没有时间再陪她去看那些心心念念的风景,她也不肯一个人去看。就这样,他忙他的,她玩她的。她一个人去楼下的菜市场买菜,是那种很原始的菜市场,门面很小,露天摆放,很全很长,分类排列,猪肉摊、海鲜摊、山鸡鸽子摊、熟食摊、水果摊、蔬菜摊、鸡蛋摊、每一个摊位都不大,但肉都摆的很整齐,菜都洗的很干净,没有刺耳的叫卖声,也是人流如潮但没有挤挤嚷嚷,行走在这人群中,她忽然有了过活的感觉,几十年来她都像一只鸵鸟,头深深埋在翅膀下,不敢直面世人的目光和眼光,一直在逃离,直到此刻她才觉得自己真的在过日子,她的日子,才真的有了烟火气。她开始不慌不忙的做饭,做饭似乎不再是一种家务活,而是一种见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欣慰。他说想吃家乡的饺子,于是她买了韭菜和肉沫,和他包了一次饺子,他调的饺子馅,他们一起包成饺子,包的过程中他和她互相嫌弃着彼此包的饺子难看,最后煮熟盛碗,记忆中饺子这种麻烦的饭她只在上大学的时候和室友一起包过,还有刚毕业那会公司冬至组织包过,可能他就是那种很接地气的人,让她也尝到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就这样,她习惯了这种一个人去买菜,回来做饭,洗洗衣服、在小屋里看看广告创意书、吹着空调、看看《知否》、《白银谷》的日子。再后来,因为要回去考试,他们一起坐火车回了老家。 2019年6月26日 第三次,她又来到了重庆,这一次她似乎什么也没有想,觉得把重庆作为行走的落脚点,是那样得顺理成章。 她还是决定找工作了,在这个火炉一样的季节,习惯了用工作体现自我价值的她,想念工作的存在感了。如果之前山城目之所及皆美好,那么找工作是她在山城品尝得最黑暗的料理。行业的地缘性和地域文化属性让她求职之初便放低了姿态放下了身段,因为对于重庆的历史人文、消费心理她实在是太陌生了。就是这样,BUG还是一个一个接踵而来,首先是重庆的导航,你跟着它会把你绕死找不到目的地,郁闷之余街边问路,语言障碍让她再度崩溃,在那样的烈日下,她的皮肤晒得生疼,但与生俱来的倔强不许她认输,怎么办跟用人单位打电话问路,历经百转千回终于找到地方,面试官(老板)居然同时面试两个人(一个她,一个其他求职者贵州人),老板一开口便是浓重的重庆话音,她的脑袋高速运转,一边翻译着老板的话意,一边思考着对答的语言,这种蹩脚的紧张让她很不甘心,很快老板便开始嫌弃她是外地的,另一个贵州女孩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上风,老板已经明显得表现出懒得再搭理她的表情,因为每问一句都要再附上一句嫌弃的“听不懂啊”,然后极不情愿地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再重复一遍(后来她才知道重庆人基本都说不标准普通话),面试进行到了看代表作品的环节,贵州女孩从容的拿出了U盘,老板似乎也觉察到了她的尴尬,说:“一会也看一下你的作品吧”,她说:“我的就在手机WORD文档里,没带U盘”,老板说那就看你的手机。老板看着贵州女孩的作品轻微的摇头,似乎不太满意,言语中也暗含着这种意思,之后开始看她的手机,当时她心里想的是多此一举,做好了看完作品马上离开的准备,思绪游离间老板说话了,问她:“这些都是你写的吗,有没有人帮你改过。”这次她底气十足地说:“都是我一个人写的,在之前的项目里我都是一个人负责,文案没人指导”。老板好像轻轻地点了点头,手机还给她以后,老板的脸忽然雨过天晴,直言不讳地说你文案写的还可以,有一点点小天赋,我可以给你要的八千,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你需要多久能听懂重庆话。她感到有点出乎意外但又似乎觉得是情理之中的结果,那一刻她竟然一点都不讨厌那个老板了,入行两年多来她还是第一次被一个行业前辈直面地夸奖,她觉得自己很没有节操,她答应了所有准备来上班。但最后,她还是没有来,大概冷静过后,觉得老板不是和她气场相符的合作者吧。
就这样,跌跌撞撞,挤了很多趟轻轨,面试了很多公司,她发现重庆这个城市,这个行业还是很排外的,工资和工作量都会有点吃亏,山城,第一次在她的心中不再那么美丽了。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正面接触山城的人,但她不想怪山城,精致得利己主义是时代的世态人心,并非山城的专利。
也许,生活总是在你受伤之后,猝不及防地给你一点甜蜜。很衰,她最终选择了一家名气很大,规模很大的公司,工作量的超乎想象,沟通模式的官方,同事关系的剑拔弩张,工资量价的悬殊不公,通勤线路的可怕拥挤让自带自虐IP的她还是崩溃了……很巧,就在她决定走的那个下午,认识了与她交接工作的前辈,无独有偶,她跟前辈说她要走,还毫无保留地吐槽了这个公司,前辈和她话很投机,后来前辈给她介绍了家门口的两个公司,她选择了一家,面试官都没有怎么为难她,她觉得自己因祸得福,心中想跟前辈能做个一直联系的朋友。后来得知前辈是江西人,刚来重庆的一年也有着和她差不多的遭遇,后来她约过几次前辈吃饭,却都没有吃,就这样她第一次主动的友情就这样不告而终,她有点怅然,大概人越成长越难经营交际吧。
长居重庆后,她才深刻感受到,自己从前活得很喧嚣,喜欢看电影,喜欢约朋友吃饭,喜欢抱着微信聊天,嘴里一直标榜着自己心静如水其实就是浮躁,而居于重庆,始告别喧嚣。
在这个没有朋友的城市,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愿交际,不愿分享。她去了一个仿佛很奇怪的公司,这个公司的人好像都是独来独往,人也是来来走走离职入职。中午有的人带饭,有的人叫外卖,很少看到有三五成群的人下楼结伴去吃饭,公司也没有集体活动,唯一的集体活动是给过生日的同事买蛋糕,群里通知大家一声去吃,但每次她都不知道过生日的人长啥样,因为没有人组织送祝福,过生日的人也不会主动去分蛋糕,大家都很佛系,也没有人抢着去吃蛋糕。甚至来了几十天的同事还有人不知道,无工作关联的人几乎都不讲话,路上见了面也不用打招呼,这样的环境让本来就听不惯重庆话的她更加默默无闻,无独有偶,她还有着一个从早到晚带着耳机的同桌,除了听到同桌讲电话的声音,她都没看清楚过同桌的样子,她甚至现在还不知道她的名字。
她慢慢地开始在公司看书,看公众号,默默地工作,公司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也不去认识,除了一个比较热情的男孩,然而她又受不了这个男孩的啰嗦,就是那种可以一直说不停的那种人,因此,她始终没有朋友,甚至饭友也没有。
这样的环境并没有让她疯掉,她觉得自己终于不再喧嚣,忽然回到了那段曾经有梦想的日子。她曾经写过:如果人真正有梦想是从15岁开始,那么25岁便失去。15岁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大,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改变意识和荣辱观,因此想要去追求,而25岁的时候大多都已毕业两三年,多多少少都经历了职场的规则和人性的灰暗,即使有梦想也不再纯粹,不再执着。十五岁的她想成为一名作家,二十五岁之前她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和写作,并也从未间断写东西。二十五岁之后她在生存与职场的洪流里艰难前行,碰壁摔倒,她一年也写不了几个字。而此刻,三十岁的她开始捡起文字,开始和自己对话,开始坚持慢跑,开始真实的记录生活与心境,她决定记下在路上的风景,记下生命中的爱和人。她已经可以雷打不动地一次码六千字,比如这篇。 山城恋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