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焘鸣:突破的九大信念
我们的生活,是由自己选定的,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如果我们选择幸福,我们就会得到;
如果我们选择悲惨,我们也会得到。我们已经知道,信念是卓越的根基,而我们的信念,使我们能以特别的、前后一致的方式去认识一切。

信念是对生命认知、生活方式所做的最基本的选择,教我们如何开启或关闭自己的思绪。
因此,要迈向卓越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能引导我们迈向卓越的信念。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信念是对是错。然而,我们却知道,如果那些信念能帮助我们,使人生更丰富,生活更美好,自己以及他人都受益的话,那就是有效的信念。

一、相信凡事皆有可为。
玛丽莲·汉米尔顿曾担任教师并当上选美皇后,她在29岁那年,玩滑翔翼失事,坠落悬崖,虽侥幸不死,但自腰部以下瘫痪,终身离不开轮椅。
玛丽莲是可以为此遭遇自怜自艾的,但是她没有,她反而去注意摆在她面前的诸多可能性,决意找出这场悲剧背后的机会。自从她坐上轮椅,就不太满意自己目前的状况,坐在轮椅上也很不舒服,很不方便。玛丽莲认为自己可以设计出更好的轮椅。
于是她召集两位建造滑翔翼的朋友,开始制作新轮椅的样品。她们的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她们成功了。
她们不相信命运,她们相信凡事皆有可为。
成功者都拥有神奇的能力,留意任何情况中的可能性,找出有利因素。不管环境是多么恶劣,总认为事有可为。他们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且有助于我。
他们相信,在任何情况中,都有许多应变的方法。假设,你失去了一笔盼望许久而深信必能得到的生意,你可能会难过或沮丧,坐在家里发愣或外出买醉,你甚至于会生闷气,骂那抢你生意的公司。

这些行为或许可以让你的气愤消一些,但无济于事,因为那并不能让你重新获取生意。你应该重新调整脚步、检讨缺失、亡羊补牢,再去寻找其他的新机会,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唯一之道。
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许多人害怕“失 败”,然而常常有许多天不从人愿的时候,像功课不及 格、失恋、计划泡汤、销售失败等等。我们不应该把这 种 情况称作失败,而应该称其为 暂时停止成功 。暂时停止成功这个字眼是成功者所相信的,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结果。
只有追求结果的人,才能获致最后成功。成功的人不是从不失败,他们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但他们认为那是学习经验的机会,借用这个经验,再另起炉灶,得到新的结果。

在很多人的思维习惯和潜意识里,面对一件事情,只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二是失败。不是成功就是失败。
但在成功者的思想或是观念里,只有成功,成长,没有失败。我们常安慰某人因为某件事情没有成功时,我们都会说,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暂时停止成功不是失败,而是在等待更好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马克·吐温说:年轻而悲观,是最悲哀的事。他说得很对,当人心存失败的想法,人生难免碌碌无为。有伟大成就的人,他们从不把失败放在心里,他们不容许任何有害身心的消极思想存在。
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人的故事:
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
二十二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二十六岁时,爱侣去世。
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三十四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三十六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四十五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四十九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五十二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他把上述这些事情当成失败,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吗?不大可能。
林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相信,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9次的失败。有人问他:你是否还打算尝试第一万次失败呢?
爱迪生答道:“那不叫作失败,我只是发现那些方法做不出灯来。”在爱迪生眼中,那9999次失败不是失败,而是在成长,而是在证明这9999种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
福勒博士曾说过: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来自不断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了经验。
当我们心存消极想法时,生理状态、思考方式和心境就都跟着改变,而我们最消极的想法,就莫过于担心失败了。
从现在开始就相信没有失败这回事,有的只是结果,有的只是在成长。
三、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做法不同,结果才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请改变你的做法,有效的做法才能产生有效的结果。任何新的做法都会比旧的做法多一份成功机会。想要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从来都是处于不停的改变之中,不肯改变的人就会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危险。
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在阿富汗的荒野上,一辆美国游客的汽车发生故障无法启动。这辆汽车的维修人员来到现场,反复检查了各个部件,可就是没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说应该怎样,可就是无法把问题弄清楚,最后不得不放弃。
正当这位游客准备丢弃这辆汽车打道回府时,附近的村民记起了一个老铁匠,他居住在50英里外的偏远山区,他年轻时曾经做过修理发动机的工作。绝望之际,游客派人去请他。
3天后,这位老人骑着一头骡子出现了。他看了一下汽车,一声不响,只是要求拿一把锤子来。他在引擎的某不起眼的地方轻轻敲了两下,说道:发动吧。引擎果然启动了,汽车修好了,美国游客又可以开始他的旅程了。
我该给你什么报酬呢?游客感激地问道。100美元。
什么,用锤子敲了两下就值100美元?
好吧,我给你列一下账单。老人说道:用锤子敲两下——10美分,搞清症结所在——99美元90美分。汽车维修人员之所以没能修好汽车,是因为他把问题想复杂了,而且使用旧的修理方法。而老铁匠之所以修好了汽车,是因为他把问题简单化,并且变换了新的修车方法。
四、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有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在一起已经5年了,男孩对女孩的爱几年如一日,一直都没有变过。一个周末,两人闹了点情绪,女孩冲动地发了条信息给男孩,话说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二字。
当时已是晚上12点,男孩看到短信后心急如焚,连忙打女孩的手机,但都被她给挂断了。他又打电话到女孩家里,电话没人接。男孩决定去女孩家。那时已经午夜12点半了。
男孩一直拨女孩的电话。直到12点40分,女孩挂断了他最后一个电话,她的手机这一夜再也没有响起过。
第二天的早晨,女孩醒来,怒气已经没有了,她开始后悔昨晚自己对男孩的态度有点过分了。就在她准备拿起手机跟男孩发短信说抱歉时,她接到了来自男孩母亲的电话。
电话那边声泪俱下,说男孩昨晚出了车祸,警方说是由于摩托车车速过快导致刹车失灵,撞上了一辆停在半路中的大货车。由于是在深夜,那条路又很偏,所以被人发现时,男孩已经不行了。女孩跑到医院,看见躺在病床上满身是血、一动不动的男孩时,终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男孩的母亲把男孩当时身上的遗物递给了女孩,钱包、钥匙、手表以及那部已沾满了鲜血的手机。
女孩翻开钱包,里面有她的照片;钥匙圈上还挂着她送给他的情侣链;当女孩拿起男孩的手表的时候,赫然发现,手表的指针停在12点35分附近。她刹时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后还在用最后一丝力气给她打电话,而自己却因为堵气没有接。
直到他再也没有力气去拨下一个电话,他就这样带着对女孩的无限眷恋走了。后悔又有什么用,女孩永远不知道,男孩想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了。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道理而是效果。
任何计划的设计都是为了效果;效果是所有行动的目的。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实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有道理是由理性方面的标准来决定的。

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应该加以检讨。有效果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一件事可以既有道理,又有效果,很显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五、凡事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法。
在我们的信念里,凡事都有多种解决方法。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第三个方法的人,才能左右逢源。
而且,能找到三种方法的人,通常也会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方法。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达不到理想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不表示未来没有办法。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有机会找到它,从而使事情发生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一个。“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会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故应把它留在脑海中。
六、凡事勇于承担责任。
也许你曾多次听过“我是这件事的负责人,我负全责。”这句话,希望你不要认为那是偶然。有成就的人都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是好是坏,都是他自己做的,即使不是亲手做的,或多或少影响过别人,所以他要为这件事负责任。勇于负责是衡量个人能力及成熟度的最佳方法之一,由此也可看出其他的信念,考验他是否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肯尼迪总统就有勇于负责的信念。丹·雷瑟曾说过,肯尼迪是经过猪猡湾事件之后,才成为一位真正的领袖。当时,他站在美国大众面前,公开承认猪猡湾事件是一件不可再发生的错误,然后对该事件负起全责。在那一刻,他从一位能干的年轻政客,蜕变为真正的领袖。
七、不一定要完全知道细节,才采取行动。

有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是必须知道的,而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我相信,人们对“预备—瞄准—射击”程序都很熟悉,也认为这是最标准的程序,但问题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在“预备”和“瞄准”,却没有机会射击。没有射击,预备和瞄准便没有价值。
我的朋友——畅销书《心灵鸡汤》作者马克·汉森和他的搭档杰克·卡菲尔德,他们在没有出名、《心灵鸡汤》没有畅销之时,采用的方法有异于常人,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射击—预备—瞄准。
他跟我介绍说,出版《心灵鸡汤》系列丛书第一本书时,他突发奇想,如果能在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心灵鸡汤》中的一两篇文章,在末尾附上一段《心灵鸡汤》丛书的广告,一定会有助于丛书的销售。

他当时根本不知道给报刊、杂志投稿的程序,但他决定先射击,再根据这一枪落到靶子上的位置瞄准。他把《心灵鸡汤》中的一个故事《你是在养孩子,不是在养花》传真给《洛杉矶家长杂志》,并给主编贝尔曼先生附上一封信:“亲爱的杰克·贝尔曼,我希望贵刊能采用这篇文章。
我还写了几句宣传《心灵鸡汤》丛书的话,希望它们能出现在文章末尾。我将非常乐意寄一本《心灵鸡汤》样书给您。非常感谢。您忠实的杰克·卡菲尔德。几周后,他收到这样一封回信:“亲爱的杰克,你真令人恼火,你怎敢要求我的杂志免费给你做广告?
你事前没发来问询函,竟直接把稿件发到我的办公室!但我还是忍不住看了你发来的文章。不用说,我会采用它,我也答应印上你篇文章,并为之感动。最良好的祝福。主编杰克·贝尔曼。
随后贝尔曼主编亲自打电话,告诉他向刊物投稿的正确程序,教给他写问询函应遵照的格式。根据第一次射击的结果,他开始瞄准,再次扣动扳机。
一个月之内,他向全美50多家编辑部发去了书中的文章。共有30多种报刊发表了那些文章和小广告,向600万人免费宣传了《心灵鸡汤》系列丛书。

在这件事情上,马克·汉森和杰克·卡菲尔德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源于他们打破了“预备—瞄准—射击”的程序,而是射击—预备—瞄准。先射击再瞄准,先行动再完善。成功,有时候是不需要知道一切才去做的。如果有人问你电的性质,你一定是一问三不知或略知一二,不过你还是会照常按动电灯开关,照样使用家用电器,谁也不会因不懂电学,而改在烛光下读书。
八、工作即游戏。你可听说过有谁讨厌自己的工作而获得成功?
相信你从来没听说过。有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密切结合在一起。毕加索曾说过:“我工作时,觉得舒服自在;无所事事或谈天说地,令我困倦。
或许我们都不像毕加索,也无法取得像毕加索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兴奋的事来,把许多游戏时的方式带到工作中。马克·吐温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休闲。”这似乎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哥德堡大学的研究小组对几百人进行了采访,试图找出让人感到充实快乐的因素。

他们发现,彩票中奖以及工作中达到了目标最能让人得到一时的快乐,但却不能持久。相反,他们发现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更让人充实。该大学哲学系的本特·布鲁尔德领导了这一研究,他说:“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性。从我们的研究来看,积极的人最快乐。到海滩放松一下看起来非常诱人,但如果你在海滩上呆久了,你的满足感也就消失了。
英国心理学会的专家埃维里尔·雷蒙说:“努力工作让人产生一种满足感,但只有做适合的工作你才会有这种感觉。

工作必须与一个人的能力相一致,否则会让你情绪低落。
研究发现,如果你的能力适合你的工作,那么你从工作中得到的乐趣与因为工作得到的回报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不过,人际关系也对人的心情有很大影响,与家人、朋友或工作伙伴建立牢固的关系,你就不容易情绪低落。

这是研究人员研究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也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研究结果当作我们的一项信念,努力工作让人快乐,当我们心中有这样的信念的时候,无论遇到多么艰巨的任务,多么繁杂的工作,我们都会积极地工作,并圆满地完成工作,因为我们的信念是努力工作是快乐的。
化积极的信念。
你越是把工作当作游戏,你就会越喜欢工作,你越喜欢工作,你工作的效率就越高。当然,我们也不主张成为工作狂,把自己的世界绕着工作打转。但是我建议你,若想人生充实、乐在工作,那么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当中去。

九、全力以赴。
面对任何必须做的事情,面对任何有价值的工作,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去做。因为我们相信,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恒久的成功。你可以观察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不都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最敏捷的、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苦干的,他们有凡事都全力以赴的信念和态度。
在任何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全心投入的例子,刘翔为什么能成功,姚明为什么能成功,就在于他们全力以赴,训练时全力以赴,比赛时全力以赴。
有人说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超级巨星迈克·杰克逊一夜成名。真是一夜成名吗?他有没有天分?不错,他是有舞台和歌唱艺术方面的天分,也有幸生长在支持他往此发展的环境中,周围有许多可以效法的先例,更有家人的支持。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他具有全力以赴的精神。成功者为了追求成功,是愿意不计任何代价的,当然这是指不伤害他人的代价。

我在创办吸引力公司时,全力以赴;我在带领团队开拓市场时,全力以赴;我在演讲时,全力以赴。对任何事我都有预期的结果,为这个结果我全力以赴。当我凡事全力以赴时,事实上我的结果也不会太差。